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立道》第二十九章 知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立道》第二十九章 知臣

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立道》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讲了君主对于“观听之势”结果的处理,获得臣子结党征兆后要“赏异”,奖赏那些远离结党的臣子,表明态度,警告朋党,严罚知情不报者,与奸臣同罪。君主治臣首治朋党,观听有征,及时处理,严惩不忠。这就是观听的价值与意义。中国人自古有“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燃”的思想,把危险与危害扼杀在萌芽状态,“观听之势”就可实现。

对于“言会众端”从四方汇集的言论的处理,韩非子的策略是原则上遵循天地之道,具体参验人事之理,就能知道人、事的对错与是非。天地有常道,人事有常情,这是恒古不变的,天下事物逃不出常道与常情。事出反常必有妖,程序正义,一切违背常规与程序的人与事都有问题。就像公职人员的消费与积储远超于个人收入,必有问题。

“揆(kuí)之以地,谋之以天,验之以物,参之以人。”凡是有违之事都经不起以上四点的检验,大到天地之道,事物的发展规律,小到人事之理,事与人的本性,都能让“有违之事”露出原形,也就是“征兆”。其实,我们很多时候是人为的欲望让我们对本是很简单的有违之事所蒙骗。如果除去“欲望”之因,那些骗人的伎俩是很容易被发现和揭穿的。比如高回报的投资等。还是那句话,天上不会掉馅儿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人心难测,人性难明。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人性都是在具体的事物中表现出来,“参伍与观听”的目的是管治官吏。管治第一步是审臣,韩非子具体的审臣之法“参言以知其诚,易视以改其泽,执见以得非常。”意思是:分析臣下的言论,用以了解他对君主是否忠诚;从不同角度观察臣下,从而了解他各方面的表现;掌握亲眼目睹的情况,以便了解臣下的反常行为。

相由心生,有什么的心思,必然会产生什么样的表相,也许臣子会将“心思”深藏不露,不与言表,但人非机器,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君主通过参言、易视、执见总能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对于普通人来说,君主的这三种方式足以够用,就能知道臣子是否忠诚、表现如何、是否反常。应用以上三法的前提就是君主本身要有着审时度势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来源于“天地之道与人事之理”。

君主明白了审臣之道,知道了臣子的基本情况后,就是治臣之法“一用以务近习,重言以惧远使。”意思是:一人一职,专职主事,使亲近宠幸的臣子有事可干;反复强调,让出使远方的使者感到畏惧。人不能闭着,一闭就出事,普通人是这样,朝臣也是一样,所以君主必须让臣子做事,让具体的事物充满臣子的时间,让他没有时间寻思别的,只能一门心思干工作。对于在外的使者,就要反复强调与教育,让其始终明白自己的职责与归属。

韩非子的验臣之法“举往以悉其前,即迩以知其内,疏置以知其外。”意思是:列举往事来了解臣下的旧况,留在身边来了解臣下的内情,派到远地来探知臣下的表现。这一点很重要,人心隔肚皮,要想全面的了解臣子,就要知道他在君前君后的状态,未见君时是什么样表现,在君身边是什么样表现,远离君主是什么样表现,在这三种情况下的表现是否一致。反观旧情,近观性情,远知德行。

【参言以知其诚,易视以改其泽,执见以得非常。一用以务近习,重言以惧远使。举往以悉其前,即迩以知其内,疏置以知其外。】

人是事物的主体,考察人必须通过具体的事物来参验。我们既要尊重历史,又不能唯历史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人在其中不可能一尘不变,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一个人。过去只能代表过去,并不能代表现在和未来。让他置身具体事物之中,看其表现,知其才能与性情,放手让他一人单干,看其德行(无人监督下的个人言行),这才能全面的了解一个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林悟道《韩非子-八经之立道》第二十九章 知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