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之圣贤王阳明


明朝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之外,青史留名的还有一个不能不说的牛人,他就是王阳明。

1905年,作为日本少有的天才将领,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的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日本,天皇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面对谀词如潮的同僚,他默不作声,解下了自己的腰牌示之于众,上面写了七个大字:

一生俯首王阳明。

王阳明,字守仁,生于浙江余姚,王羲之的后代。家里颇有田产,可以算是大地主。他父亲王华,成化十七年状元,后来举家迁至北京。王华曾带着王阳明塞外驰马,讲解北方战事。十五岁的王阳明有一次郑重的对王华说:

“我已经写好了给皇上的信,给我几万人马,我愿出关为国靖难,讨平鞑靼!”

王华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王阳明的狂妄之后,并没有打消他的斗志,他有了更大的理想。

王阳明向父亲认真检讨了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表示以后要立志读书,为了新理想努力。父亲问他打算干什么时,王阳明平静的说:“做圣贤!”

王华这次终于忍无可忍,马上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后来王阳明经人指点,知道要想做圣贤就得“格物穷理”,就得参透世间的终极奥秘,也就是“悟道”。

于是,王阳明开始“格物”。有一次王华发现王阳明不在书房,哪里也找不到他,就喊别人一起到处寻找,最后发现王阳明在自家后花园里,正在对着一根竹子发呆,一动不动。

王华压住怒火问他在干什么,王阳明挥挥手说,“不要吵,我在参悟圣贤之道。”

王阳明格了几天几夜,什么也没有参悟。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后来王阳明进入仕途,几经沉浮,因为得罪当朝权贵,有家不能回,最后只好去贵州龙场驿站就任。

所谓龙场驿站,其实是个穷山恶水,荆棘密布,鸟不拉屎的荒野之处。除了当地苗人难以相处之外,这里还有不少流窜犯和穷凶极恶之辈。总之,这样地方很容易出事,很容易死无葬身之地。

但是王守仁待了下来。他为自己制造了一个特别的石椁,每天除了吃饭干活,就自己坐在石椁里,专心致志,沉思入定,做他“格物穷理”的功课。日复一日,在失败中他越来越疯狂焦躁,不满的情绪逐日增加,终于有天达到了极限。

十几年来,可以说为了追求目标矢志不渝,即使穷途末路,潦倒不堪,他也从不怀疑自己选择的这条路是正确的,坚信自己正在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并且越来越接近那个目标。

在龙场这个荒凉的山谷中,王守仁端坐谷中,四周寂静无声,他却内心如焚,大汗淋漓,双眼赤红,周身血液急速奔流,仿佛将要打通任督二脉的前夕。

终于,一声大笑破空而出,王守仁站起身来,周身通泰,心地清明,但见空谷无人,水流花开,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他的笑声在空谷里回荡如雷,久久不绝。

所谓格物穷理,原来答案一直就在身边,“理”也好,“道”也罢,其实就在心中,从未离开。

随心而动,随意而行,万法自然,即是圣贤之道!

这就是“龙场悟道”,从此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王守仁终于成功了,历史承认了他,他的名字将超越所有帝王,与孔孟、朱子并列,成为一代圣贤,与世长存!

之后,王阳明广收门徒,传播心学,平定藩王叛乱,剿灭匪患,他的事迹还有很多,都是牛人牛事,堪称传奇,这里就不一一啰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朝那些事儿》之圣贤王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