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世大魔王的成长之路(从心理学角度看待悟空的个人成长)

今天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西游记》,启发大家换个角度读名著,让读书变得更有趣一些。当然我这些观点登不上大雅之堂,仅供参考,你们考试还要以老师教的为准。

读书的意义在于思考,吸取了知识,提升了认知,对你的生活有所帮助和改变,这样这本书对于你来说是知识,否则如果只是看个热闹,对你的生活没有影响,那么这本书对你而言只是一个信息而已。我想了六个议题,上课之前发给大家了,看看对大家的生活是否有帮助。

我的想法是带领大家解读前俩个议题,后面的议题交给同学们,你们自己去思考、去解读、讨论。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当然这只是我不成熟的初步想法,大家可以随时反馈你们的建议,我们边做边思考边修正,共同成长进步。今天我大概花个二十分钟左右带领大家梳理一下孙悟空的成长历程,主要是语音的形式,剩下的时间交给同学们,大家发语音、文字、图片都可以。自由地探讨你对孙悟空的解读,想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对错,没有高低,只有观点的交流,每个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观点。期待思维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好,下面我们正式开始。

我们的开篇为什么要从孙悟空开始呢?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重要的人物。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正如莎士比亚说的,"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同样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孙悟空。请大家思考:你眼中的孙悟空是怎样一个人呢?百度中这样介绍:

孙悟空,法号行者,封号齐天大圣,是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中的角色,自开辟以来的仙石孕育而生,是混世四猴之首的灵明石猴。孙悟空刚出生时,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后成为众猴之王,号称为 “美猴王”。在西牛贺洲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得名孙悟空,学会七十二变、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从东海龙宫抢得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身穿一副锁子黄金甲,头戴一顶凤翅紫金冠,足踏一双藕丝步云履;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被兜率宫炉中之六丁神火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孙悟空第一次到天界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练得金刚之躯,阴差阳错间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中炼就火眼金睛。与如来佛祖斗法中失利,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悔过自新。经观音菩萨点化,被唐僧救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孙悟空一路上保护唐僧降妖伏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回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大家对他的印象怎样:洒脱、自信、机智勇敢、武艺高强、脾气暴躁、勇敢好斗,桀骜不驯?是这样么?

但是刚开始的悟空不是这样的,小说一开始便写到他的出生:是秉承“天地精华”而生的石猴,刚一出世便身手不凡,在群猴中充分展示了不一般的智慧和胆量。开始的悟空脾气很好的,在林间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无拘无束的小猴子或小妖怪。这样过了三五百年,这三五百年里他没有任何变化,吃喝玩乐,日复一日,也就没有任何成长。

所以同学们看,成长与时间没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与你经历了什么有关,从你的经历中学习到了什么有关。所以不要畏惧困难,只有在逆境中才能得到更大的成长。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一阶段属于前个人阶段。后面再解释什么是前个人阶段。

悟空怎样开始成长的呢?某一天思及死亡而落泪,于是决定去学习武艺。第一回中写到他花了十几年时间去学习

在市尘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第一次和人打交道,在山中碰到一个樵夫唱着神仙的歌,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那樵汉慌忙丢了斧,转身答礼道:“不当人!不当人!我拙汉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可以看出那时的悟空非常谦逊有礼貌的。但在第十四回中,他第一次和唐僧投宿遇到的老人,他是怎样表现的:悟空厉声高呼道:“你这个老儿全没眼色!唐人是我师父,我是他徒弟!”他的内心完全看不起凡人的。非常狂傲的。

后来来到师父的洞口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美猴王十分欢喜在洞口,看勾多时,不敢敲门。且去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顽耍。看勾多时,不敢敲门。

不愧是名著,寥寥几字一个缩手缩脚的小猴子跃然纸上,上树摘果子掩饰自己的紧张,可见此时猴子的内心是忐忑不安的。

那童子出得门来,高叫道:“什么人在此搔扰?”猴王扑的跳下树来,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个访道学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扰。”非常毕恭毕敬 可是在第二十四回五庄观,遇到道童说师父不在家。”行者闻言,忍不住喝了一声道:“这个臊道童!人也不认得,你在那个面前捣鬼,扯甚么空心架子!那弥罗宫有谁是太乙天仙?请你这泼牛蹄子去讲甚么!”。

你看不仅骂了道童连人家师父一起骂了,骚道童、泼牛蹄子,有了本领之后内心极度膨胀。与先前判如两人。

我们再回来,见到菩提老祖,美猴王一见,倒身下拜,磕头不计其数,口中只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祖师道:“既是逐渐行来的也罢。你姓甚么?”猴王又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这还是孙悟空吗?此时的悟空多么乖巧有礼和后面的飞扬跋扈判如两人

话说悟空留在洞中与众师兄学言语礼貌、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做的好像都是很普通的事情,却不恼,很耐心地忍受。可是在天宫当弼马温时,只干了一个月就嫌地位下贱没有官阶不干了,弼马温的地位应该比他当学徒时高很多,但是由于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和地位不相匹配,就心理不平衡了。

学成归来之后,发现洞府被混世魔王占领了。于是一念之间,剧情有了巨大的翻转。可以说日后的一切的跌宕起伏都是起于这一念之间,如果没有这一念之起,那么他还可以继续快快乐乐地做个美猴王。

这个一念之间就是:如果有人欺负我怎么办??打回去!产生了和世界对抗的想法。没有这个想法之前五百年逍遥快活,天下太平,也没有妖欺负他,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各种战争冲突接踵而来,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升级,直到最后无法收拾。很像大国之间的冷战,为了防备你,我搞军事储备,你发现了我在扩大军事战备,你也增加投入,这样军事竞赛就开始了,世界局势也就更加紧张了。

美猴王荣归故里,剿了混世魔王,去傲来国抢兵器,给小猴们操练起来。自己去龙宫要兵器,表现得很无赖。强行拿到金箍棒之后,又强行索要衣服。

悟空道:“当时若无此铁,倒也罢了;如今手中既拿着他,身上无衣服相趁,奈何?你这里若有披挂,索性送我一件,一总奉谢。”龙王道:“这个却是没有。”悟空道:“这个可以有。”龙王道:“这个真没有”悟空又道:“‘这个必须有。”龙王道:“真的没有。”悟空道:“真个没有,就和你试试此铁!”。

活脱脱一个混世魔王地痞流氓的嘴脸。闹完了龙宫又闹地府,终于惊动了天宫。在天宫胡作非为一番,最终无法无天,大闹天宫,让玉帝把位置让给他。第八回,

佛祖听言,呵呵冷笑道:“你那厮乃是个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夺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该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该多少年数,方能享受此无极大道?你那个初世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不当人子!不当人子!折了你的寿算!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悟空根本没有心思听进佛祖的话,估计他没学过数学也没有计算器,我用计算器算了一下,玉帝一千七百五十劫是2.9亿多年,在这近三亿年的时间里,他什么样的劫难没遇过,什么样的妖怪没见过?悟空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小小的劫而已。他肯定遇到过更厉害的妖怪,悟空只不过是个500年的小妖而已。

同学们,如果你们以后踏上工作岗位,遇到一个你认为草包的领导,你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看法,他必定是经历了你所不知道的经历才到这个位置,而你认为他的无能,只是你认为的,你的眼界还没到能看到他的优点的程度,你只是个小妖。

悟空被如来压在山下500年,后被观音点化,戴上金箍跟随唐僧踏上慢慢取经路。从此进入人生成长的个人阶段。

为什么带金箍?金箍是一种象征,象征者人的有限性,人是有限的,是知道自己是虚弱的匮乏的,需要学习和修炼的。前个人阶段是意识不到的这种匮乏的。如同一个幼儿,认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自己无所不能。用动物来比喻,狗认为人是它的主子,而猫认为它是人的主子,人的存在就是伺候猫王殿下的。第十五回,白马被吃,师父大哭。

三藏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进!可怜啊!这万水千山,怎生走得!”说着话,泪如雨落。行者见他哭将起来,他那里忍得住暴燥,发声喊道:“师父莫要这等脓包形么!你坐着,坐着!等老孙去寻着那厮,教他还我马匹便了。”三藏却才扯住道:“徒弟啊,你那里去寻他?只怕他暗地里撺将出来,却不又连我都害了?那时节人马两亡,怎生是好!”行者闻得这话,越加嗔怒,就叫喊如雷道:“你忒不济,不济!又要马骑,又不放我去,似这般看着行李,坐到老罢!”

三藏道:“你前日打虎时,曾说有降龙伏虎的手段,今日如何便不能降他?”原来那猴子吃不得人急他,见三藏抢白了他这一句,他就发起神威道:“不要说,不要说!等我与他再见个上下!”

这段描写也相当精彩,每次看到都忍俊不禁,此时的悟空是怒火万分的,他的内心是崩溃的,这个领导毫无能力的,但又不能辞职不干,有把柄在他手里。这个师父简直是个脓包,既不能解决问题,遇到一点小事就哭哭啼啼,还不信任他,你不是说自己有本事吗,怎么连个小龙都降服不了?人妖不分还阻碍他打妖怪。

悟空就是跟着一个脓包师父,才得到了最大的成长。

从师父的角度看也是极不喜欢悟空的,脾气暴躁,吹牛,没有人性,毫无慈悲之怀,仗着自己有点本事频频闯祸,给师父惹麻烦。没有八戒善解人意,没有沙僧吃苦耐劳,是最难管理的一个。见了神仙菩萨也不拜,还勾肩搭背,呼来喝去,偏偏神仙们对他毕恭毕敬。你想想那个画面:一个师父在那里又跪又拜,神仙呢对他徒弟恭恭敬敬,越发显得师父很无能。

后来师徒二人慢慢产生了情感。三打白骨精后,被师傅赶回去,31回 八戒去请他回来,

行者对小猴道:“我保唐僧的这桩事,天上地下,都晓得孙悟空是唐僧的徒弟。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教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子。”

他没有说师父的坏话,没有说他是非不分人妖不分。他倒不是赶我回来,倒是教我来家看看,送我来家自在耍子。此刻不是因为紧箍咒,他对师父产生了由内而外的忠诚,有敬爱之情,后来师父对他也越来越信赖,很少再念紧箍咒。师父的态度变化从一开始宠猪斥候到信候排猪,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和谐。取经的过程是第二阶段个人阶段,学着做人,做一个普通的人。

悟空因为不是人,所以他没有人的弱点和缺点,比如八戒好吃懒做自私好色,唐僧懦弱恐惧,悟空只有嗔怒之心,脾气暴躁,不怎么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也不需要承担自己愤怒的后果,都是别人来承担,所以他由着自己的性子想打便打,想骂便骂,不开心把天捅个窟窿又能咋样。

但是他的心性和能力是不匹配的,有冲突的,所以心理有股火,总是暴躁不堪。他以前的心性是作恶的,反抗的、破坏性的,不是建设性的。人的心性和能力需要匹配的,否则很痛苦。看那些妖怪就知道了,什么都有就是不快乐。

从91回之后,悟空完成了个人阶段,进入超个人阶段,不再吹牛、吓唬恐吓别人,没有嗔恨之心,从新变得天真可爱。心性变了,心理不起火了,爱护团队每一个人,和他们开玩笑,幽默不失风趣,心地善良,活泼乐观,重视承诺。好像又回到了前个人阶段。

正如佛经里说:开悟之前挑水砍柴,开悟之后挑水砍柴,形式没有变,内容的本质却发生了变化。

从此悟空修成正果,变成真正的英雄,被封为斗战胜佛,为世人所称颂。关于他的故事也改编了很多电影,《大话西游系列》都很经典,值得大家去看看,帮助你更好的解读这本著作。当然这些都是戏说的成分,同学们要辩证地看,最终要回归本源,以原著为准,毕竟考试是考原著。

最后总结一下:悟空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书中他主要有三个性格变化阶段,也寓意了人一生从幼儿到青年到老年的变化。从意识层面经历了前个人、个人、超个人阶段,从社会属性方面经历了:无才无德、有才无德、德才兼备三个阶段。无才无德时小心谨慎,有才无德时祸害三界,德才兼备时造福世界。

从广义上看,本书把生命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没有法术没有修为,普通的人,一生很卑微地活着;第二层:有法术没有修为的妖怪,祸害一方,法术越高危害越大;第三层次:有法术更有修为的神仙、佛,完全实现了生命的价值,造福世间。

同学们,想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三个阶层的有哪些代表人物?你希望怎样规划自己的成长道路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混世大魔王的成长之路(从心理学角度看待悟空的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