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儿子的信(之三):选什么专业之经济学

潇儿,

      上回说到,我们家是典型的理工科家庭,那么典型的文科家庭又是什么样的呢?你去过二姨奶奶家,你应该能感觉到他们家和爷爷奶家有啥不一样。他们家一家四口 都是文科生,基本上家里除了书还是书,每一间房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也是,在没有手机和Kindle的年代里,文科专业获得知识最大的来源就是不停的买书,读书。对于理科生来说,获取知识最好的来源是跟着导师学习,或者在实验室钻研;而对于文科生,大量知识来自于读书,思考,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不断地与人交流。

      说起来,在我成长过程中,对我思想影响最大的人应该是你的二姨奶奶,我的二姨娘。我是在北京读的大学,那时几乎每周我都会去他们家。我们上学时每周还只休一天假,很多时候,我是周六下午上完课坐公交车过去,住一晚上,周日吃完午饭再回学校。 说起来,周末吃一顿晚餐,打打牙祭是我上学时的一件乐事。但直到很久后我才想明白,其实最让我快乐,也让我获益良多的并不是吃什么,而是晚餐时自由的对话和交流。我不是说我跟爷爷奶奶就没法沟通,但是,这种饭桌上的氛围两家完全是不同的。姨娘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大表哥毕业于北师大经济系,大表姐毕业于二外,而这种饭桌上天南海北的闲扯,只有在文科家庭中才有可能出现,很多时候,这种交流碰撞也是他们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姨娘有着自由而宽容的个性,从来不拒绝各种新思想和新事物。身为长辈,却从来不会去说教或者约束什么,让我过得完全无拘无束,在潜移默化中成长。奶奶总是说二姨娘家是最自由的,当然,我知道她说这话并不一定全是赞扬。事实上,对孩子有多少要求,管教和约束要到什么程度,的确是见仁见智的。虎妈同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但对我来言,喜欢自由的个性也许从那时起就已生根发芽,也让我对文科专业,特别是经济学开始慢慢了解,并充满好感。

      经济学可能是我除了计算机之外最喜欢的专业。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和计算机完全不同。经济学是典型文科,研究大部分属于纯理论,在中国经济学和管理学常常划分在一起,称为经管学院。不过经济学和计算机也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这个领域也是一个聪明人扎堆的地方,这个行业中有不少牛人,有的人绝对称得上聪明绝顶,可以说这个世界最聪明的人中,经济学家所占的比率肯定不低。另外,还有一点也是一样的,要想学好经济学,学好数学是最关键的,美本经济学专业,至少有两到三门数学课是必修课,而且都是高阶数学,学起来并不轻松。

      去美国上学,可选的文科其实不多,历史或者人文地理因为语言的原因,都会比较难申请,心理学、传播学其实都是偏科,以后的就业局限很大,所以大部分中国学生选择的都是商科。2018年,选择商科的中国留学生占了20%,是选择比例最高的专业,要知道,选择STEM专业的学生加起来才占19%。商科属于典型经济学专业,主要面向财务、企业管理、金融等等。不过商科更偏重实战应用,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往往较浅,继续深造的门槛较高。经济学并非只有商科可以选择,经济学理论的专业往往属于文理学院,如果对自己的头脑有信心,我觉得选择经济学研究专业也是非常不错的。

      说了半天,经济学到底干什么的?你在学《宏观经济学》,我知道讲义里肯定有相关的定义。我想说说我的理解,如果说STEM之类的理工学科是用来研究这个自然世界的,那么,经济学就是用来解释人类社会自身的。而关键是,人类社会可能远比这个宇宙的自然规律更加复杂,所以经济学研究的领域也大得惊人。现在的经济学不仅研究经济政策,还研究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学从人的本性出发,研究人的行为如何影响到资源配置,社会财富生产遵循什么样的规律,怎样才能促使经济顺利发展等等。它的触角几乎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还有人发明了“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名词,用来形容经济学无远弗届的影响力。

      可以这么说,绝大部分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都可以套用经济学的框架来研究。经济学之所以强大,就在于它的理性,而讲逻辑正是经济学最基本的原则。经济学在观察外部世界时,并不在意人类做事的主观愿望,而更看重行动结果,不仅仅要考虑看得见的行为,更要考虑背后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在以前写给你的信中,我曾经提到过经济学上的最著名理论之一,“看不见的手”,这个理论来自于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原富》。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理论,核心观点就是个人不自觉的自利行为往往要比主动的公益活动更能造福社会。不管这个结论听上去有多么匪夷所思,但整个理论的推理过程却丝丝入扣,完全合情合理。在经济学帝国中,像这样天马行空的观点和理论比比皆是。这也是我最喜欢经济学的地方,只要你愿意,你总能学习到各种各样新奇的观点,不管这些观点有多么不可思议,看上去可能完全违背常识,然而解释起来去往往让人豁然开朗,而且背后常常隐藏着深刻的哲理。更妙的是,在一个开放发展的社会中,经济学家永远不会过时,他们总能找到不断出现的新鲜事物,从中挖掘出各种问题与答案,而一个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总结,一定能透过现像看到本质,提出自己独创性的见解,给人以启迪,让全社会受益。

      从另一角度来说,正在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对像包罗万像,也就造成经济学研究的门槛极低。靠写经济学文章谋生大约是除了写小说外门槛最低的职业了。即使是普通人,仅仅读过几本经济学经典著作,就可以像模像样选定一个课题,套用一个模型,分析出自己的结论了。这就造成社会上的经济学论著良莠不齐,很多分析似是而非。比如前几年有一本很流行的书叫《货币战争》,全书基本上属于胡说八道,充满了对历史随意裁减和阴谋论式的过分解读。然而由于大众并不了解历史和基本的经济学常识,居然在国内被热捧,作者很是风光了一阵子。不过正是因为经济学是一门讲究客观理性的科学,无法靠花言巧语和耸人听闻来说服别人,这本书的硬伤很快就被大家逮住,被人批得体无完肤。所以,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经济学者,同样要经过长期刻苦的学习训练,特别是跟随名师,系统的学习各种理论框架,才能熟练的掌握收集分析数据的技能,建立好自己的研究模型,提出真正的问题,并得到经得起考验的结论。

      经济学在西方大学体系中一直属于最主流的人文学科之一。从诺贝尔奖专门为经济学设立一个奖项就可以看出经济学的地位。而经济学家们不仅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社会的发展。比如,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开创的古典经济学奠定资本主义的理论基础,帮助大英帝国开启了重商主义的黄金时代。凯恩斯创建的宏观经济学和货币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二十世纪全球的经济发展。而以米塞斯和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更是大名鼎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里根,正是深受奥地利学派的影响,一上台就开启了大规模减税为标志的经济改革,成功的帮助美国走出滞胀泥潭,让美国再现辉煌。事实上,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西方大学的经济学研究已经非常正规化和规范化。基本上,只要是名校,都有着不错的经济学研究传统,而且各家有各家擅长的领域。像哈佛、麻省理工、斯坦佛、伯克利甚至包括牛津、剑桥等等,经济学系依然是全球最强的。在诸多名校中,芝加哥大学最为引人注目,在这里诞生了像弗里德曼,科斯这样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他们的思想影响了全世界,其中也包括邓小平的改革。作为经济自由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代表,他们被称为芝加哥学派。我喜爱的华裔经济学家张五常也是其中一员,他曾在芝加哥大学任教多年。而他本人毕业于经济学另一名校,就是我们参观过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我年轻时,读过不少经济学方面的书。张五常的《经济解释》是我曾经反复读过的。甚至有一段时间,我曾刻意地模仿张五常的文风,这种简捷从容的笔调是我非常喜欢的,虽然我很明白,他的白话文水平很差,但他用最简单的文字不加任何修饰就能把道理说清楚的本事让我佩服不已。另一本我认真读过的书是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这本书也是我唯一同时读过中文加英文原版的书,我要说作为奥地利人,哈耶克用英文写的这本书一点也不难读。这本书也被誉为自由主义的《共产党宣言》,引发了丘吉尔著名的铁幕演讲和美苏的冷战。读完这本书,基本上作为一个中国学生,多年受的政治经济学教育已经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其后再读其他的书就已经驾轻就熟了。当然,我所推荐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非常不错,虽然很浅显,但对于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很有帮助。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写的自传也非常值得一读,像彼得德鲁克的《旁观者》和费里德曼的《两个幸运的人》,文笔都很好,可读性很强,也让人获益良多。

      总的来说,学习经济学对我的三观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因为经济学能让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本质,所以它能让你更加独立和自信;但它不会让你丧失起码的谦虚,因为你知道每个人不过是社会分工的一部分。经济学能让你变得更聪明,同时会遏制你对他人的不轨,因为你知道诚信才是世界上最有用的资源。经济学让你用功利的眼光看世界,但你会比那些自认为高雅的人更懂得艺术的真谛;经济学让你尊重金钱,更让你知道金钱不过是人们获取幸福的手段。也许,可以这么说,真正懂得经济学的人,就是那些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去实现自己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人。所以不管你今后是否要选择经济学作为你的专业,我都建议你去学一学经济学,虽然经济学不能保证你富有成功,但它的确能让你充满智慧和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儿子的信(之三):选什么专业之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