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二) -人尽可能避免思考

01

这是本书的开篇第一章,从认知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本章的认知学原理是:人生来就有好奇心,但我们不是天生杰出的思想者,除非认知环境符合一定的要求,否则我们会尽可能地避免思考。

为了让学生尽可能获得成功思考后的愉悦,教师需要重新考虑他们鼓励学生思考的方式。

本章的认知学原理用白话讲就是,人对可以完成的问题愿意思考。

对于家长、老师教育学生的启发就是:

问题不能太容易,也不能太难,需要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但不要难度太大,超出孩子的能力。

这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很像,需要考虑孩子跳起来能够得着的内容去教育孩子。

太容易,孩子失去兴趣,太难,孩子感觉挫败。

02

读这章第一个收获是自动驾驶和非自动驾驶的辩证统一。

当我们需要打破常规时,需要使用非自动驾驶,这样会比较累,但能够发现一些平常发现不了的东西。

当我们需要做一些常规的动作或不是很重要的事情时,尽量使用自动驾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会特别累的原因,因为我们很多平常轻而易举的事情都需要我们花精力去判断,思考。很耗费精力。

找到一些事情的自动驾驶模式,节省自己的精力。

打破一些事情的自动驾驶模式,提升自己创造力。

对我的启发:

在记录每天的情绪日记时,总结自己经常出现的情绪背后的自动驾驶模式,去追问自己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比如,我在几天的情绪日记中发现我存在急躁的情绪问自己几个问题并回答:

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在项目有压力的情况下出现。

为什么项目有压力?因为项目做不好影响KPI。

KPI不好会怎样?可能会失业,

失业会如何?无法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

我的急躁是因为对不确定性的害怕,想逃离不确定性。

但如果明白不确定性就是常态,无需逃离,也无法逃离,就会从另外一方面来应对急躁。

我仍然可能选择急躁,但不是因为害怕不确定性,而是因为我希望把它做好,给我带来成就感。带来成就感比害怕不确定性带来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反过来,自动驾驶不是坏事。

对于一些经常发生,但不太重要的事情,总结出规律,形成自动驾驶模式,利用现代化的工具让自己做起来省心省力。

比如把每个月工作上需要完成事情,进行归类总结。月初我需要回顾本月计划,月头我需要总结计划,回顾部门费用,向财务提出预提。

03

第二个启发是,内容不是吸引人的决定性因素,呈现的形式和方法也很重要。作者举了初中老师上性教育课时,把一群发育期的少男少女讲得不耐烦的生动例子,说明兴趣不完全由内容决定,而是和展现形式息息相关。

降低听众接受问题的难度,和他们的兴趣点发生关联。

对我的行动上的帮助:

如何把IT的内容用更加有趣简单的方式传递给业务,具体处理方式可以是去参加演讲俱乐部,每次把要讲的技术内容通过更加生动简单的方式讲给听众,把听众当做是公司的业务部门,让他们能够理解。

书中举了个例子,汉诺塔(大小不同的圆盘从A柱移到B柱,不能大盘叠在小盘上)和喜马拉雅茶道表演的例子说明抽象和类比的重要性。抽象是把复杂的问题变成一套精确描述的语言,类比是套上不同的外衣。

比如汉诺塔移动的例子,可以使用ABC,数字123来表示不同圆盘的位置,通过递归的三个步骤,把问题抽象出来。

而喜马拉雅茶道表演正是穿了外衣的汉诺塔。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剥丝抽茧抓到事物本质,也需要给本质的问题穿上不同外衣,套用到不同场合。

04

第三个启发是大脑模型的工作原理:包含三部分:环境、工作记忆、长期记忆。

用电脑打比方,环境类似于输入键盘,提供各种信息。

工作记忆,类似于内存。思考是在工作记忆中组合信息。

长期记忆,类似于硬盘。

长期记忆包含事实性知识和过程性知识。过程性知识就是在长期记忆中组合信息。

思考的成功取决于四方面:

环境中的信息;长期记忆中的事实,长期记忆中的步骤,工作记忆中的空间大小。

对于我行动中的启发,就是需要经常清理工作记忆中不需要的东西,放到长期记忆中,长期记忆需要定期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拿印象笔记举例,自己在里面存储了很多信息,但这个长期记忆没有及时清理,像堆积成山的仓库。需要定期晾晒,保持工作记忆到长期记忆的通畅性。

05

最后一个启发是实操时对孩子教育的影响:

意识到孩子能力的局限,不要用大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能力限制;

把孩子的难题转换为问题,考虑如何提出问题,和生活中孩子日常相关的事情结合起来;

通过孩子的好奇心刻意准备开场,紧紧抓住孩子的心,比如书中讲到的鸡蛋落入瓶子的魔术。

坚持记日记,锻炼自己设置难度的能力,什么样的问题,孩子无法接受,什么样的问题,他觉得过于容易。

明天继续第二章,探讨长期记忆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对思考产生重大影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二) -人尽可能避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