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30

                                                     《转山》——一段纯粹的成长之旅

        《转山》这部影片是公路片的形式, 通过戏剧化处理, 聚焦着张书豪对哥哥的思念、对内心的迷茫、对梦想的追寻, 围绕滇藏线这条骑行者心目中的神圣之路,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骑行中不畏艰险、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故事。《转山》在第2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

         电影《转山》改编自同名畅销书, 讲述了一个24岁的台湾年轻人在寒意渐生的10月为了帮助哥哥完成遗愿, 从丽江出发, 独自骑行穿越平均海拔超过3 500米、长度近2 000公里、落差起伏多次大于1 000米的“高原之路”。一路上他经历了穿越无人区、夜间骑行几乎掉下悬崖、借宿打狗、由于食物中毒而整整两天上吐下泻等艰险旅程, 最后他从懦弱寡言到可以和藏民同食一块糌粑。整个行程不仅是一次身体的旅行, 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该片不仅是一部关于旅行的电影, 也是一部关注自由与成长的电影。

         张书豪一路上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们则友善和蔼得多。除去从丽江一上路就照顾、指导、鼓励他的川哥不说, 准备好酥油茶、糌粑热情招待的藏族老阿妈、小男孩一家, 背着冻僵的书豪并送其就医的牧民, 给书豪治病的藏医, 为其修车的修理工, 虔诚的女朝圣者, 路上遇到的摩托骑士、驾车者, 等等, 无一例外地为张书豪提供了身体、装备、精神等诸多方面的帮助和鼓励, 有力地彰显了中华民族“与人为善, 互帮互助”的道德准则。旅程对张书豪来说则更像是一个“重生”的过程。骑车抵达西藏, 不但完成了哥哥的遗愿, 而且对张书豪来说更是一个淬炼的成人礼。回到台湾后, 书豪又返回学校攻读研究生, 开始了人生的新旅程。

        转山是指对着灵性的大山反复绕走的仪式, 是一种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 在西藏许多地方都有转山的习俗。书豪的这趟转山之旅动机在为哥哥完成遗愿, 正是为他人而行。这个初始动机也与主题得到了呼应。影片没有过多地去营造一些戏剧性, 而是让书豪在整个“转山”过程中, 与西藏这个生命体不断地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交流与对话, 让台湾来的这个书生变得纯粹而原始, 最终至少在灵魂上是接近了西藏这个生命体的内心。

        电影的后半段, 书豪在经历骑车的各种困难之后, 遇到了朝圣的转山母女, 与主题呼应的“转山”符号在此处出现, 如同一场神圣的精神洗礼。阳光和白雪的背景下, 修行的藏族女孩以最虔诚的磕长头的姿势前进, 让书豪感受到信仰的力量和神的接近。他也正是怀着这样坚定、真诚的信念从丽江去拉萨骑车“转山”, 转山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甚至是生死考验, 但在生存的考验之后人是最容易获得对生命的理解, 获得自身的成长。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旅行。我们从出生来到人世间就已经开始踏上旅途, 一生中会遇到不同的人, 见到不同的景。不过也许是因为沿途人美景秀, 很多时候我们会迷失在旅途中每一道短暂的光阴, 说不出旅行的意义。就如同影片中张书豪的西藏之旅究竟为他带来了什么, 只有他自己知道, 每个人对人生旅行的意义都有不同的感悟。旅途中遇到的一切人和事, 都像是人生的简笔画, 虽线条简单却又能直中要害。在该片中还有其他一系列的人物陆续登场, 它们都具有符号象征性, 它们的象征符号及其意义将在下文中逐一解读。

        电影传达给受众的信号是一种呼唤, 只有走进西藏, 才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生命存在, 引发对生命的重新思考。西藏是个空灵的地方, 走修行的路去拉萨, 自然而然就能读懂关于生命的解释。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