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顾颉刚《国史讲话》三部曲读书笔记总结

今天终于听完了顾颉刚大师的《国史讲话》三部曲系列。这部书原来是顾老师的讲课稿,主要是为了普及正确的历史知识。因此,文字写得深入浅出,十分容易理解。我也在离别中学历史课后十余年后,再次接触了中国历史。对之前上古商周、春秋以及宋蒙时代等历史有了更加系统的认识。

综上所述,我将自己对国史讲话三部曲中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问题。

上古商周时期

商朝,是个信奉神明、喜欢占卜的朝代。从甲骨文中可以发现,它所有的重大事宜,比如出征、建造、搬迁等都要问卜于神明。《诗经 商颂》中说商朝的来历即“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部落的图腾就是玄鸟标记,而殷商是周以后对商朝的称呼,殷字通“夷”,作持弓之民解。

而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它的国号“周”字的写法为“田”形,周人重农,则表示田畴、种植的周就成为族名。

我认为,这是中原文明的谋生方式从游牧向以种植的转变。

这段时期的重要节点是周公旦建立“德治说”。在周之前,是由神来决定统治者的,而周公旦却提出“有德者得天下,失德者失天下”。这就将君权神授改为君权人定,即君主有德,被人民拥护,才会被认定为君;一旦君主失去了德,天下就不再属于你了。

这个事件造成的影响深远,中国政权脱离了宗教的影响,没有成为宗教国家,这与西方的政教合一的统治截然不同。

春秋时代

春秋诸侯国有三个来历:一是周天子亲族姬姓诸侯;二是有功的异性诸侯;三是凭借自身势力晋身的事实诸侯。

在周天子日益没落,周围蛮族入侵,眼看要中断中原农业文明的危机时刻,第一个春秋霸主齐桓公出现了。他提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战略——“尊王攘夷”。这个战略在春秋初期有效地建立了新的秩序,阻止外来蛮族对中原地区的进犯,拯救了中原文明。齐桓公的战略思想持续千年,使得位列四大古文明的中原农业文明继续发展,一脉相承,不像其它的古文明一样,被外来蛮族泯灭。

宋蒙三百年

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是中华史上较为混乱的时期。唐朝节度使朱温起兵反叛建立后梁,死后被他的老对手李存勖所灭。李存勖建立了后唐,在他死后没有过几年,后唐又他手下将领石敬瑭引入匈奴所亡。石敬瑭这个历史上遗臭万年的儿皇帝建立了后晋,又被其手下刘知远所灭。刘知远建立的后汉王朝,又被他手下的将领郭威起兵反叛。郭威建立的后周王朝,在经历了三任皇帝后,最终天下落到了宋太祖赵匡胤手中。

这段充满了背叛、兵变的朝代更迭,给宋朝统治者留下阴影。终赵宋一朝,都充满了对武人的抑制。而在严重地重文轻武的氛围里,宋朝发展出了绚烂多彩的经济文化,让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有拥有极高审美的朝代。

这个阶段的历史拐点就是石敬瑭将幽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草原势力。使得之后的中原政权失去了天然的地理屏障,也失去了对草原势力的影响控制,让执行了千年的自汉唐以来对北方蛮族的分裂战略无法实施。

中原政权伸向草原的一只手被斩断,而宋朝又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打击草原势力,这让草原政权通过辽——金——蒙古,完成了三次统一。统一后的草原政权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蛮横、强大的游牧文明首次战胜了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建立了元朝。

我的思考

顾颉刚认为,只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找到隐藏在其中的重要节点,就能够理清历史的发展顺序,找到客观真实的历史真相。“结合大环境,找出关键点”,这种研究历史的方法我认为也可以应用在其它领域的研究学习上。

由此我想到了王东岳老师的观点,他认为,欧风入侵,导致开放的近代环地中海的工商业文明已经打败了保守的中国农业文明。这与一直以来流传的中华农业文明早就在蒙古入侵时就被毁灭了的理论,即所谓的“崖山之后无中华”有点相似。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渊远流长的华夏文明是否早已湮灭在不断前行的历史浪潮中?如果工商业文明真的取代了农业文明,那这种与东方文明截然相反的西方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体系会带我们走向何方?我们的未来会是怎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10月4日:顾颉刚《国史讲话》三部曲读书笔记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