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豆汁记》

《豆汁记》

    人生在天地间原有俊丑,富与贵贫与贱何必忧愁。穷人自有穷人本,有道是我人贫志不贫。

                ---京剧《豆汁记》金玉奴唱段

      做饭的时候,习惯一边做饭一边听书,于是就遇上了《豆汁记》。

      饭做好了,书也听完了,意犹未尽,饭吃完,来不及洗碗,一口气又读完一遍,还是不够过瘾,想写一写,留下点什么。

      叶广岑先生用从容、简朴,优美自然但又平淡如光的笔调叙述了莫姜,一个普通却又值得尊重的人的故事,低声诉说着一段时光、一部历史、一段路程……

  《豆汁记》里的莫姜,命运悲苦可怜,宫里伺候太妃成了老姑娘,被老眼昏花的老太妃赐婚给御厨刘成贵出了宫。

      刘成贵的好手艺挡不住他挣钱,但因好赌,不事生业,家计为之一空。还因为赌资的事砍了莫姜的脸,毁了容,最糟糕的事把莫姜当做筹码,输给了一个小混儿……

  莫姜以卖花生米度日,幸得遇到了作者的父亲,从此有了落脚的地方,成为作者家的厨娘,一直以为刘成贵已死。

    不承想在晚年的时候,刘成贵领着他不知谁为父的“儿子”找上门来,莫姜卖了唯一从宫中带来的一件之前的玉器安顿了那两“父子”,御厨刘成贵也成了国营粉丝厂的一名劳作者。

        即使那么讨厌刘成贵,三年自然灾害时间,刘成贵用粉丝厂的些许下脚料,豆汁和麻豆腐接济着作者一家。按作者的话:“不知是当初我们的豆汁救了莫姜,还是刘成贵的豆汁救了我们一家。”

      文革来了,人性变得扭曲,最后莫姜和已中风瘫痪的刘成贵燃煤自杀。

      故事曲折离奇,又那么真实,特别是宫女莫姜的经历令人扼腕叹息,在她一生的经历中,遇到了常人没有遇到的事,但在作者的笔下,总有种见过大世面的处变不惊,可是内里的辛酸有多少人能明白。她虽普通,却又值得尊重。

      在通篇的文字当中,有许多警示教育人的道理,让我受益匪浅。读着读着,我会停下来用这些话反观自己:莫姜走路轻而快,低着头,目不斜视,无谈高兴与否,嘴角永远微微向上挑着,父亲说,这是“喜性”,是做人的一种很重要的功夫,无论内心想什么,外表永远是雷打不动的愉快。

    这种做派非一日之功,像我那样动不动就喜怒形于色的是最没水平的表现。

    作者关于做饭与写文章的比喻也让我受益匪浅,深以为然,特此摘录,藏于心,导于行。

    “做饭和写文章是相通的,在谈论文学创作时我常用做饭来打比喻,写文章好比和面。初写成不过是刚把面活成了一个团儿,面得不停地揉,文章得不停地改,面里的疙瘩揉开了,文章里的硬伤病句改好了,只是完成一半。还不行,面得搁在一边饧,最少得饧俩钟头,文章得搁,至少得搁半个月,饧好的面再揉,搁过的文章再改,基本就可以拿出去了。急茬的面(疙瘩汤除外),急就的章(除非天才),一般经不住推敲。火候到了,饭就熟了,人品到了,文就熟了,就这么简单。”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读《豆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