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第一季】第7期 姚晨、程何、曹文轩、李立群、张国强&维和部队战士、王蒙--20170402

主题词:告别

开场白--作文素材

       海子说,“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是陆游与唐琬之间痛彻心扉的告别;“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平静超然地和这个世界告别。在这期节目当中让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娓娓道来,和故乡和父亲的告别,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间所有的文字,千年百年都在做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

       人这一生早晚会遇到告别,告别让我们成长,学会告别让我们成熟。而无论是主动地选择,还是被动的面对,告别多少有些伤感,但是告别也蕴藏着希望,每一段告别背后都有故事,一段又一段的告别构成了人间百态。那在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又将还原、再现一些怎样的告别场景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喜爱的语言

1、余光中先生曾经说过,“一个幸福的译者,就是翻译的人,他得以和弘美的灵魂朝夕相对,按其脉搏,听其心跳”,这真的是一种特权。

2、2016年他获得了国际安徒生文学奖,这也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文学家。

3、您完全可以把里头的桑桑看成是一个叫曹文轩的男孩,当然也可以把那个小学校长桑乔看成是我的父亲。

4、一个写小说的人,需要一个说事的本领,可是这个能力哪里来的,与我的父亲有关。让我喜欢写作,让我能够写作的,是我父亲。如果不是他,大概我也不能到北大,如果没有到北大,也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我也不可能坐在一个非常优雅的一个叫董卿的女生面前来谈人生,谈文学,谈告别的话题。

5、在一次虚拟的告别里,其实让我更深切地理解了生死,理解了告别,理解了爱。

7、这不是分别,是诀别,是分别里头一种最让人无法接受的告别。

8、这个大自然就是在这样一个告别过程中完成它的季节轮替的。其实人类社会也一样,其实这个天空下,不是山也不是水,是慢慢的各种各样的告别,就像过一会一样,我要向董卿说告别。我是一个作家我知道,文学写了上百年上千年,其实做的就是一篇文章,生死离别。

9、我一直将庄重的风气,看成是文学应当具有的主流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学应当对此有所把持,倘若不是,而是一味地玩闹,一味地逗乐,甚至公然拿庄重开涮,我以为这样的文学格局是值得怀疑的。我们在流动不止的世俗生活中,已经很少再有庄重的体验,一切看上去都是可笑的,都是可以加以戏弄的。中国文学应该引领国民走向雅致,走向风度,走向修养和智慧。

10、我对我爸爸妈妈的思念,都是他们走了之后越来越重。随着自己年纪变大,悄悄地从下一代人转变为上一代人,你就更明白,原来当年他们是那样过的,越来越不可思议他们怎么这么多灾多难地都走过来了。

11、好弟弟,忠孝不能两全,你对国家尽忠了,那对父母的孝,姐姐我和哥哥来替你完成,你在天堂那边自己照顾好自己,要好好的,一家人永远都会想你的,放心吧。

12、我记得在阿拉曼英联邦士兵墓地中有这样一条墓志铭,它说“对于世界你是一名战士,但是对于我你是整个世界”,我想亮亮的离开,可能是需要一个家庭用一辈子去面对的创伤。

13、即便这一生荣辱浮沉,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依然有着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

14、一到夏天,四点钟天刚开始亮,这夫妻俩就聊上了,您就甭想睡了,可是就这样我也不能妨碍他们美好的生活,是不是。我就听着,我就分享他们的快乐。

15、告别对于人们来说并没有那么痛苦,因为只要是活着的时候的告别,都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地区,新的时间、新的岗位、新的平台。

16、因为我自己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了,我对这个人最后的告别,我自个尽量地抱一种相对安详的态度,到后来各种各样的告别忒多了,所以呢反到把告别也看成一种人生常态。告别的经验虽然有他的酸苦,但是也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活一天好好地过一天。

17、去年你在那里留了影,仍然丰匀而且健康,沉着中有些微的忧愁与比忧愁更强大的忍耐与平顺。去年与你同去的,我期待月出,更加期待繁星。在秋与冬春,我与渤海互相想念。

18、欢迎总是带着微笑,告别却伴随着一声叹息,看来也不尽然,既然是不可避免地要和告别面对,那我们应该选择充满勇气地去面对。我们这期以告别为主题的节目到这里也要和您告别了,我该说些什么呢?我想我还是借用王蒙先生的诗句来做一个结束吧:“让我永远想念你们,招呼你们,并且怀着骄傲注视着你们。”

白吃小记

       姚晨的告别视角很新颖,她选择了生命中萍水相逢的人,遇见就是一场告别。生命中有一些人,走着走着就不见了,又有一些人隔着千山万水也能殊途同归。除了命中注定,多少也有一些势均力敌的意味吧。差异越来越大的两个同龄人是很难维系下去的,越来越好的那个人无论怎样想缩短这种差异,终究高不可攀;越来越差的那个人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做到以前的真实自然,到底精疲力尽。于是,两个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不见了,不记得最后一次见面,也来不及正式告别。

       程何,一位清华毕业从事音乐剧翻译的中重度抑郁症病人。我一开始以为她是紧张,她的声音在努力维持平稳但还是能听到心跳加速后的喘息,不过她的回答仍然能做到思路清晰、表达完整。直到董卿老师提到抑郁,我才恍然大悟。她的抑郁来自于哪里,我不得而知。只是看到这样优秀的女孩要面对心理的折磨,不免有些难受。希望在经历青春期的人们,可以早一点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心理学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小时候生活的太顺利,少年时期缺乏适当的挫折经历,成年后突然进入一个大环境,自己置身其中仅为沧海一粟,此刻的渺小与曾经的璀璨撞击着我们迷失、彷徨。我们尽量去明白这是人间常态,并坚定的走一条让自己不断进步的路,至于这条路上有多少别人的否定,我又不及多少人,这是不管哪个阶层、不管多么灿烂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想想就好,不必挂在心上。

       曹文轩的确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他的回答总是娓娓道来。“这是以您和您的父亲为原型的吗?”很多人的回答可能是“是的”“你可以这样理解”,曹文轩老师却说“您完全可以把里头的桑桑看成是一个叫曹文轩的男孩,当然也可以把那个小学校长桑乔看成是我的父亲”,儿童故事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您的父亲也是您最初文学的启蒙吗?”曹文轩说“一个写小说的人,需要一个说事的本领,可是这个能力哪里来的,与我的父亲有关”。他的语言故事性和吸引力都很强,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文学气息清冽、淳朴、睿智、浑厚。这也是本期朗读者节目中嘴喜爱他的与原因之一。

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也或者花甲古稀之年的人们,他们年轻时候的经历,是年轻的我难以想象的,他们面对告别的豁达与坦然,也是年轻的我难以企及的。印象中小时候的告别,是每次离家上学,踏出院子的大门就不敢回头,眼泪一直在眼睛里打转却不能掉下来;长大之后的告别,发生在2015年的北京,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完全不受控制;再后来能记得的告别,就是亲人的去世,听到消息时的嚎啕大哭,以及见到故人时候的沉默。如果早些年理解王蒙老师说的“活着的时候的告别,都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地区,新的时间”,那我印象中的告别会不会就不再那么痛苦。

       延伸阅读: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曹文轩的《草房子》,德国小说家施林克的《朗读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朗读者第一季】第7期 姚晨、程何、曹文轩、李立群、张国强&维和部队战士、王蒙--201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