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
杨素重病不服药
王冑死后遭妒嫉
杨素是隋炀帝的头号功臣,为了帮他当太子做皇帝,煞费苦心,策划于密室,昧着良心害人,名副其实的死党。正因为跟炀帝的关系非同一般,居功骄傲的情绪也就抬头了。【606.7楚景武公杨素,虽有大功,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
朝会饮宴,杨素经常迟到早退,冠服不整,谈笑自若,眼里没有皇帝。炀帝记在心中,但口里不说。【613.4素恃功骄倨,朝宴之际,或失臣礼。帝心衔而不言,素亦觉之。】
不久,太史令仰观天象,说楚地一带有大人物要死,是不可避免的灾祸;不然,国家就会有难。炀帝马上封杨素为楚公,让他去接受上天的安排吧。【606.7太史言隋分野有大丧,乃徙素为楚公,意言楚与隋同分,欲以厌之。】
果然,杨素生病了,炀帝又是派御医诊视,又是送去皇室的珍贵药物,殷勤极了。背后叫人观察病情,巴望他快死。
杨素位极人臣,富贵到顶,什么都拥有了,心里便想得开,不愿吃药,只想顺其自然。他常跟老弟杨约说:“我是不必再活下去的,但也不想提早死,决不吃皇上的毒药。我死之后,你们可得小心啊。”【606.7素寝疾,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者,恒恐不死。素亦自知名位已极,不肯饵药,亦不将慎,谓弟约曰:“我岂须更活邪!”】
杨素病死了,寿终正寝,葬礼十分热闹风光,埋在华阴的祖宗坟场。【606.7素薨,赠太尉公、弘农等十郡太守,葬送甚盛。】
炀帝好像拔掉了眼中之钉,跟近侍们说:“杨素如果不死,将来一定要灭族的!”【613.4及素薨,帝谓近臣曰:“使素不死,终当夷族。”】
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心中有数,只因家世显赫,朝廷官吏多是父亲的部属,关系还不错,表面上没跟皇帝搞僵,其实心里老大不快,只想造反。
炀帝出征高丽,杨玄感上书说:“我们家受朝廷的厚恩,没能报答于万一;现在机会到了,我愿领兵作战,报效陛下。”炀帝表示赞赏,竟用他当了礼部尚书。
杨玄感不是等闲之辈。论武功吧,善于骑马射箭,百步以外可以射中杨树叶;谈文学吧,爱好读书,写得一手好文章。海内的知名人士都愿跟他结交。蒲山公李密是他最亲密的朋友。【613.4礼部尚书杨玄感,骁勇,便骑射,好读书,喜宾客,海内知名之士多与之游;与薄山公李密善。】
说到李密,此人很不简单。
他的曾祖父李弼是北周宇文氏的佐命功臣,封为公爵。李密承袭爵位,当上炀帝的侍卫。一天,炀帝忽然注意到李密的神态,告诉宇文述:“你看,站在左边仪仗下的那个黑脸小个儿,眼神闪烁不定,可别让他跟在我的身边!”宇文述暗中提醒李密,他随即借生病辞职了。【613.4密,弼之曾孙也,少有才略,志气雄远,轻财好士,为左亲侍。帝见之,谓宇文述曰:“向者左仗下黑色小儿,瞻视异常,勿令宿卫!”述乃讽密使称病自免,密遂屏人事,专务读书。】
李密住在家里,不跟朋友交游,专心读书。
某日,他骑在黄牛背上,一边闲逛,一边读班固的《汉书》。恰巧杨素路过,觉得此人非同一般,便请他一道回府,谈起天下形势,简直是不谋而合,特别投机,当即把他介绍给儿子玄感:“好好跟李先生学习,他的眼光和见解,你是差得太远了。”杨玄感和李密互相订交,切磋学问,成了知心朋友。【613.4尝乘黄牛读《汉书》,杨素遇而异之,因召至家,与语,大悦,谓其子玄感等曰:“李密识度如此,汝等不及也!”由是玄感与为深交。】
杨素死后,杨玄感很是憋闷,总觉得受人欺负,其实不过是阿谀奉承的人少了。李密经常劝他说:“说话做事,本来应该讲求实际,何必要别人装腔作势讨好呢?你不能因为自己地位高,就轻鄙别人;也不能因为别人不说奉承话,就觉得是对自己的侮辱!”
杨玄感听了,很受感动。【613.4时或侮之,密曰:“人言当指实,宁可面谀!若决机两陈之间,暗呜咄嗟,使敌人震慑,密不如公;驱策天下贤俊,各申其用,公不如密:岂可以阶级稍崇而轻天下士大夫邪!”玄感笑而服之。】
但他终是受不了炀帝的猜忌,也看不惯朝政的腐败。当炀帝第二次讨伐高丽,杨玄感负责后勤供应,驻节黎阳时,决定起兵造反。
他挑选出健壮的民夫五千人,船夫三千人,杀牛宰马,结盟起义。【613.6玄感选运夫少壮者得五千馀人,丹杨、宣城篙梢三千馀人,刑三牲誓众。】可惜力量不够,最后失败,所有的亲朋好友和支持者,都被抓住杀死了。【613.8积善抽刀斫杀之,因自刺,不死,为追兵所执,与玄感首俱送行在所。磔玄感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而焚之。】只有李密无影无踪,没有下落。
炀帝叫御史大夫裴蕴、东都留守樊子盖等人组成专案审查组,清理杨玄感的党羽,并且明确告诉他们:“杨玄感算得什么!他登高一呼,跟着干的几十万。由此可见,天下的人太多了,多了要聚众作乱。只有杀光,一个不漏,才能警告后人!”【613.8帝使大理卿郑善果、御史大夫裴蕴、刑部侍郎骨仪、与留守樊子盖推玄感党与。仪,本天竺胡人也。帝谓蕴曰:“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尽加诛,无以惩后。”】
樊子盖是有名的酷吏,听了这话,血液都在沸腾,决定从重从快打击造反的人,十天之内,杀了三万多人,所有的家属充公做官奴。这次冤枉死的占大半,另外还流放六千多人。不仅如此,杨玄感包围洛阳时,曾开仓放粮,凡是领过救济粮的老百姓,也一律绑到城南,挖坑活埋。【613.8子盖性既残酷,蕴复受此旨,由是峻法治之,所杀三万馀人,皆籍没其家,枉死者太半,流徙者六千馀人。玄感之围东都也,开仓赈给百姓。凡受米者,皆坑之于都城之南。】
会稽人虞绰,琅邪人王冑,是杨玄感所称道的两位文士,也被流放边塞。他俩乘机逃亡,还是被抓住杀了。
炀帝得知王冑的死讯,好一阵轻松,不禁摇头晃脑,吟哦起来:庭草无人随意绿……
“随意绿”、“随意绿”,炀帝竟把后面的词儿忘了。他记不起来,也不愿记起来。这是王冑诗歌中的佳句,炀帝每次吟哦,都要击节称叹,为自己写不出这样好的诗句而懊恼。现在,王冑居然死了,才华随着灵魂飘散,“看你还能吟出‘随意绿’么?”【613.8王胄死,帝诵其佳句曰:“‘庭草无人随意绿,’复能作此语邪!”】
炀帝的妒意变成了幸灾乐祸,变成了屠灭才华的快意!
这不奇怪,炀帝也是诗人,而且写得很好。他常常为此自负,向侍臣们夸耀:“文人们都说我的天下是老子给的。文学呢,不是老子给的吧?假若要我跟文士们比试比试,我肯定也要当皇帝,数第一!”【613.8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馀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
炀帝正是出于嫉妒之心屠杀文人。杀一个,少一个对手,最后成为孤家寡人,不就是寡人“天下第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