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除夕”

        昨天,我们说到过“年”,古代民间传说中,“年”是一只长着四个角的怪兽,“年”常在严冬晚上下山搔扰,猎食人、畜,真是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来。人们还知道了它怕“红光”怕“响声”,这天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一见“年”到,就用这些方法驱赶,这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夜守岁的习惯。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除夕守岁”的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吧!

        除夕守岁,俗称“熬年”。“年”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这天晚上叫“除夕”,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除夕因常在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大年三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以后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流传下来。“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如苏轼写有《守岁》诗: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古时南北风俗各异,有的地方守岁习俗主要是熬年夜,即通宵守夜;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书中说,除夕之夜大家各自相与赠送,称“馈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分岁”;终岁不眠,以待天明,称“守岁”。有的地方在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大年夜吃团圆饭,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除夕之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而且各有讲究。

        过年贴年红(挥春),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且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最后,来说说除夕之夜,还有的一项重要仪式。即压岁钱,这是过年习俗之一,大年三十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在历史上,压岁钱是分多种的,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关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另一种就是晚辈给老人的,这个压岁钱的“岁”指的是年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祝愿大家的生活十全十美!身体健健康康!

你可能感兴趣的:(话说“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