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中考高考的焦虑,如何破解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说,为了缓解焦虑压力,愿中考高考的孩子和家长们,适当降低预期,力求发挥正常水平,最好则是接受因考试紧张带来的可能发挥失利,借此调整平静心态,最终获得优异成绩!


作为家长,陪伴孩子走过中考与高考,是一段弥为珍贵的经历。又因为关键时期和未来期待,大部分家长会出现紧张焦虑心态,这也是正常现象。当有家长咨询或者寻求帮助如何缓解焦虑时候,我们又可以如何解答呢?

以下是某微信群里与一位高考家长的简短对话,不知道可否看出我试图想表达的意思与方法。

S:我儿子今年高考,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他在焦虑,家长在着急,该如何去调整我们的心态,再去开导孩子呢?求教群里的各位老师。

热心朋友:首先你不要着急。

S:忍不住啊。刚才孩子给我打电话了,二模结束,成绩又后退了,我不知如何表态了。孩子积极阳光向上的心态最重要。

S:孩子已经找不到自己了,现在在考验我这个家长的定力了。

S:咱就这一个孩子,教育也缺乏经验,如何让自己成为定海神针?

S:在高中,孩子住校,与家长的沟通少了,看到孩子的无助,束手无策。孩子说在学校经常发呆,这是自己无助的表现,理科难一些,越来越难,越无助了,他也无从下手了。

S:孩子要求走读,我同意接送,帮不上学习,我也是想用陪伴,陪孩子一起走过这一个月的焦虑期。

看得出,这是一个看到孩子需要的母亲,孩子面对高考的畏惧和焦虑,母亲才是最关心的人。扯远一点说,想想如果孩子读小学初中,拿回来糟糕的考试成绩,家长是恼羞成怒训斥呢,还是感同身受看到孩子需要的是帮助呢?当我们家长可以着急孩子的着急,焦虑孩子的焦虑,说明我们随着孩子的长大,自己心理成长了。

当然更要思考的是,假如不是中考高考,而是在孩子平时的考试与学习时候,能够创造焦虑,看到孩子需要,提供良好帮助,那么到了这个关键考试时候,是否就可以减少焦虑?

一般说,这时候家长的焦虑心情,原因在于重视考试,希望得到好成绩,这才是压力之源。换句话说,因为预期期望导致焦虑情绪。许又新教授的烦恼公式就是如此,烦恼乃欲望与满足欲望的行动之比值,要缓解烦恼,要么降低欲望,要么增加有效行动。当我们看到孩子说“在学校经常发呆”时,行动可能暂时无法进行,当然就要采取另一个途径了。家长的焦虑问题,几乎与此类似。

阿伦森效应说社会奖励减少会导致积极态度减少,社会惩罚增加会导致消极态度增加。借用在这个孩子高考故事,预期高考成绩要好就是社会奖励多,当预期成绩变差则意味着积极心态变得减少,那么我们反其道用之,主动降低预期甚至降低到低于我们实际水平,一旦实际成绩超过预期,则就是奖励增加,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大好。

因此,我们的解决问题思维就是创造预期,通过创造较差的欲望期待,减少烦恼,也就缓解压力,最后结果则会因为超预期而高兴。

W:对于孩子的预期是什么?孩子自己预期又是什么?搞明白这个几乎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S:但孩子预期与现实差距太大,眼高手低的那种,我问他,“儿子,你是脑子笨呢还是就没好好学?”他说我没好好学。初中的学习成绩还行,高中落差很大,自制力太差。

W:您的预期是什么,自己能想明白吗?

S:不指望考本科,专科也让他上,但最起码专科的预想学校该行吧,可二模发现更后退了。现在,我是想在最后的这三十几天,多陪陪他,心有愧欠,忙于工作,孩子身上关心太少。

W:只要顺利参加高考,读专科几乎没有问题啊,“但最起码专科的预想学校该行吧”,这又是某种预期啊。现实最重要的是什么呢,这个问题要考虑明白!

看得出,家长朋友并没有真正理解我的问句,这也是一般聊天无法解决深层问题的原因,毕竟“信则灵”,毕竟“有求才有帮”,毕竟“痛苦、求助动机、付出”心理咨询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从心理学角度说,为了缓解焦虑压力,愿中考高考的孩子和家长们,适当降低预期,力求发挥正常水平,最好则是接受因考试紧张带来的可能发挥失利,借此调整平静心态,最终获得优异成绩!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孩子中考高考的焦虑,如何破解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