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
你认同吗?你不用着急回答我,你先来想象这几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一个混得很好的同学突然联系你聚一下,你会不会绞尽脑汁地想穿什么、说什么、吃什么?
第二个场景是,你匆匆忙忙赶到家长会现场,低头一看,你的裙子上有块狗狗的尿渍,面对其他家长,你是紧张懊恼,还是毫无波澜?
还有一个场景是,下雨天,你的孩子突然说:“妈妈,我想跟小琳一样坐不淋湿鞋子的奥迪,不想坐电动车。”女儿的愿望会不会让你心头一颤?
这就是生活,我们总担心给其他人留下不好印象,总是委屈自己、成全他人,总担心自己的某些行为会被别人讨厌。
于是,我们牺牲了自己的自由、放弃了自己的开心,去做出更多迎合他人喜欢的举动。
如何不在意别人是否讨厌自己?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幸福?这本《被讨厌的勇气》将给你答案。
本书作者是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他们是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忠实追随者,阿德勒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他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的三大巨头”。
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弗洛伊德理论的反对者,这本书也被称为“阿德勒的哲学课”。
《被讨厌的勇气》总销量高达350万册,是亚马逊年度冠军书籍,它不仅是心理学从业者的必备参考书,也是心理学爱好者自修的不二之选。
这是一本颠覆认知的书,读完它,你会有种“原来人生如此简单”的感叹和惊喜。
接下来,我就为你解读《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的精华内容,你会了解到人生“不幸”并不是过往经历带来的,而是你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在这里,你有两种偏见是一定要改变的。
我还会从认知调整入手,教你3个实用的人际关系王牌。
学完后,你会发现,你想要的自由和幸福其实并不遥远,只要你拥有勇气。
好了,话不多说,现在开始我们的学习吧!
01两种偏见
首先,你想一下,你有没有过以下几种想法:“因为小时候父母总打击我,所以我现在很自卑。”
“我就是一个暴脾气,我也不想发火,但忍不住。”
“这就是我的命,没办法。”
如果你说过或者有过类似想法,那在这里,我要很严肃地告诉你,这些“不幸”之所以找上你,是因为你一直有以下两种偏见。
第一种偏见是“创伤说”,现在的不幸是以前经历造成的。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事实呀,怎么可能是偏见?”我们先来看个例子吧,假如你有一个弟弟,他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不工作,也不见人。
他经常和你说:“我好想像个正常人一样,去找一份工作,可是我做不到,一出门,我就心慌冒汗、手脚发抖。”
听到这里,你肯定忍不住问他“怎么会这样?是不是遇到过什么事情呀?”
好了,在你的追问下,他讲述了曾被父母责骂,被小伙伴当众羞辱的经历。
那你试着想一下,弟弟在你面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述这些“创伤”事件,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可能会心疼到不行,然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父母的虐待和同学的凌辱让弟弟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我懂你的心疼,但我还是要问你两个问题,所有不能出门的人都有一段痛苦的童年吗?有过痛苦经历的人都和弟弟一样出问题吗?
不一定对吧!你可能觉得这个问题太无情,其实,我想说的是,我很同情弟弟的不幸,但那段痛苦的经历不是不出门这个行为的唯一原因。
从阿德勒的“目的论”来看,是因为他有了不想出门的目的,才选定了这些悲惨的故事。
是不是难以接受?甚至有人会责怪阿德勒太刻薄。那我就要告诉你了,阿德勒是最有资格这么说的人。
我给你讲讲他的故事吧。他个子很矮,从小驼背,两次发生车祸。3岁时,睡在身旁的弟弟突然去世。5岁时,患了肺炎,差点夺走生命。
除了这些,他学习成绩也非常一般,投入工作后,因为理念不合,又与昔日同修弗洛伊德决裂。
总之,他遭遇了太多不幸。
但他没有一蹶不振,反而成为心理学界的三大巨头之一,还写出了至今仍深受大家喜爱的书籍《自卑与超越》,自创个体心理学流派。
你看,不幸的过去不一定产生一个不幸的现在和将来。
所以说,真正决定我们命运的不是过去,而是你赋予它们怎样的意义。
好了,说完第一种偏见,我们来说说第二种偏见:面对负面情绪,我控制不了自己。
你肯定也听其他人说过这样的话:“我也不想发脾气,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那事实是这样吗?心理学家黛安•泰斯对400多个男女进行的调查发现,人们为了一定目的,会主动陷入不快情绪。
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喜欢把情绪当成工具。
不信?那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有个年轻女士犹豫好久,咬咬牙买了件奢侈衣服,然后穿着这件衣服和朋友在高档餐厅用餐,心情好到不行。可遗憾的是,服务员不小心把咖啡洒到了她衣服上。
前一秒还很淑女,面对这一幕,她立马呵斥道:“哎呀,烦死了,你没长眼吗?”
服务员连声道歉,年轻女士打断她说:“闭嘴吧,让人上火死了!”一起用餐的朋友试图安慰她,她却更暴躁地说:“快离开这里吧,真是扫兴。”
听了这个故事,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明明是很小的事情,而且已经发生了,这位年轻女士为什么会这样暴怒呢?
我来告诉你真实的原因。
首先,这位年轻的女士提前就知道服务员肯定会道歉甚至赔偿。其次,衣服脏了,这伤害到了年轻女士的骄傲感,而且她也自责没保护好这件昂贵的衣服。
所以,服务员就成了她要发泄的对象。
除了这些,还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学研究发现,愤怒属于兴奋性情绪,越发泄,就越兴奋,这说明什么?说明让你陷入暴怒的不是具体事情,是你的发泄方式。
所以,说的更直白一些,你不是控制不了自己,是你把负面情绪当成震慑对方和原谅自己的工具了。
那你可能就问了,既然不幸的过去决定不了现在和未来,每个人又都可以控制自己,为什么很多人甘愿保留这样的偏见呢?
这真是一个好问题,那是因为从本质上讲,不幸对你而言,其实是一种“善待”。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回到刚才那个例子。
就拿弟弟整天不出门来说,如果他告诉你:“我就是不想出门,因为我懒得工作。”
等待他的是什么?一定是各种指责对不对?
但把原因归为过去的不幸,他就成了受害者,得到的是大家的同情而不是指责,所以,这是他对自己的善意。
好,说到这里,我邀请你旁观这样一段对话。
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和一个开公司的朋友聚会,她低落地说:“我是被孩子拴住了,根本没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猜一下这个妈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如果没有孩子,我也可以很优秀。”
没有孩子,她真的就能事业有成吗?其实未必。
可生活中,我们却常常找这样的借口,比如因为离家远,所以不得已迟到了。又比如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所以错过了很喜欢的对象等等。
虽然有些难以接受,我还是想告诉你,这些“不幸”只是你用来为自己开脱的借口,因为停在“原因论”,就代表着“错不在你”,更重要的是,你还给了自己一个很美好的想法,“如果没有这些事情,我也很优秀”。
但我要强调一点,我并不是说,过去对现在没有任何影响,我想说的是有影响,但不是绝对影响。
就像残疾人雷庆瑶,因为意外失去双手,生活节奏被彻底打乱,但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游泳,用脚吃饭、走路和化妆,还登上演讲的舞台。
这说明什么?人生重要的不在于生命给予了我们什么,而是如何利用好被给予的东西。
那到这里,你也就知道了——人生的不幸,是我们的主动选择。因为我们对不幸是有偏见的,要么以为是过去的错,要么觉得自己做不到。
所以说,不幸背后,是我们对自己的善意。
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坚信,不管经历了什么,你都可以走出不幸的旋涡,过上自由幸福的人生,只要你愿意。
这就来到我们要说的第二部分,在自由和幸福面前,你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气。
我会带你分两步来领悟这句话:第一步,找到烦恼从何而来;第二步,带你进行思维转变,从沉浸原因到关注目的。
02
你缺少的不是能力,是勇气
先来看看第一步:烦恼从何而来?
就像阿德勒所说,一切烦恼皆来自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竞争、期待认可和回报想法三个方面,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首先说说竞争。
说到竞争,你肯定不陌生,就比如说二胎家庭,老大就爱和老二比,要和妈妈一起睡,要和弟弟或者妹妹用一样的东西,甚至直接说妈妈偏心,其实,这就是竞争意识在起作用。
你可别觉得只有孩子才这样,成年人更严重,比如,工作上和同事比,生活中和好朋友比,因为竞争存在,你才会介意自己穿的好不好、学历高不高、家境好不好,烦恼才会那么多。
接下来,我们说说期待认可。
假如你身边只有10个人,其中1个人任何情况下,都反对你。两个是你的好朋友,他们总是理解和接纳你。另外7个就是一般关系。
问题来了,你更在意喜欢你的那两个好朋友,还是一般关系的7个人,还是反对你那一个。
很奇怪,大部分人会关注那个讨厌自己的人,然后总想去证明些什么,这就是期待认可的思想在作怪。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人会选择不喜欢的专业,做不满意的工作,甚至选择不太中意的伴侣。
因为他们太想得到父母或者身边人的认可了,那你又是怎样?我想你应该好好想一下,因为,违背内心的决定会让你时刻处在想要挣脱而又无力挣脱的痛苦里。
最后,我们来看看回报式思维。
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来看,一种情况是带着回报思想去帮助别人,比如,你在公交车上给人让了座,他不说谢谢,你就不舒服。
又比如工作中,你帮助的新人如果对你不冷不热,你就很生气,这都是因为你带着回报式思维在做事。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回报别人去做事。
比如你要考察同事的工作,但他和你关系非常好,不巧的是,他的工作出现了漏洞,你是如实说出来,还是帮忙隐瞒?
其实,只要你陷入这样的纠结里,就证明你带着回报式思维。
你再想想,生活中,你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为你好,你为什么不接受?”“我为你放弃了工作,你怎么可以忽视我?”这也是回报式思维在作祟。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一种感觉:“对对对,我也是这样。”但让你意识到问题可不是我的目标,我更想告诉你怎么做,也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第二步。
第二,从沉浸原因到关注目的。
我们先举个例子,假如你的工作一直不温不火,你的解释是:“因为我上司不好,我根本没法好好工作”,接下来你还会去列举其他人不喜欢上司的证据。
但这在阿德勒看来,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人生谎言”,直白点说,就是面对工作没做好这个事实,你需要一个“讨厌的上司”来背锅。
当然,很多时候,是你的潜意识在指导你这样做,因为潜意识是个狡猾的孩子,总喜欢享乐避苦,趋利避害。
不过也不用担心,今天,我会教你一个应对它的方法,那就是把原因论转为目的论,首先你要明确告诉自己:“是因为我不愿意接受无能的自己,所以才觉得上司不好。”
然后问问自己“那我要的是什么?”一旦你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就能把精力聚焦在做事上,像抱怨、委屈之类的烦恼也会消失。
到这里,你已经清楚知道,我们不能沉浸在原因里,而是去关注目的,但不瞒你说,这是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你需要坚持下去。
不过,为了让你真正做好从原因论到目的论,除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我在第三步还要告诉你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叫做课题分离,它真的非常好用,你可一定要听好了。
第三,学会课题分离,挣脱人际困扰。
学会分离课题很简单,就是把问题进行分解,区分哪些是自己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哪些是老天的事情。
我来给你举几个例子,你很快就明白了,比如地震、火灾、洪水发生时,你能阻止吗?其他人能阻止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那这就是老天的事,你要做的是先臣服,然后做自己能做的那部分。
又比如你的伴侣很霸道,但你不喜欢,你能改变他吗?肯定不能,那这就是别人的事情,你要做的是尊重。看起来你什么都做不了是吗?其实不是的。
比如发生灾害时,你参与救援或者寻找补救措施就是自己的事;你的伴侣很霸道,你主动找他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明确指出你希望他怎么做就是你的事。
就像我们前面说的雷庆瑶,发生意外是她阻止不了的,别人对她的嘲笑,也是她阻止不了,但是学着用脚吃饭、穿衣和生活是她能做的。
所以,我想告诉你的是,遇到任何困扰,不要去纠结为什么,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谁的课题?”然后问自己:“哪个是我的课题?”方法是不是很简单?但难在你去探索自己课题的勇气。
我们来总结一下,在第二部分,你知道了在自由和幸福面前,你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气。
为了让你找到这份勇气,我们先学习烦恼产生的三个方面,他们是竞争、期待认可和回报思想,然后我们知道了在认知方面,要从沉浸原因到关注目的,最后,你还学会了分离课题,找到自己的课题,做好自己的事。
你发现没有,我给你的方法都偏向认知方面的改变,为了让你在人际关系中更游刃有余,我还会在行为方面,给你3张王牌。
03
三张王牌
第一张王牌是学会自我接纳,找到突破自我的力量。
在第一部分,我们说过:“人生重要的不在于生命给予了我们什么,而是如何利用好被给予的东西。”那利用好被给予东西的第一步就是自我接纳。
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自我接纳和自我肯定是不同的。
自我接纳是诚实接受自己的优点和局限,并朝着积极方向努力。
而自我肯定是明明做不到,却一再提醒自己“我能行”“我很强”,一句话总结就是,自我接纳是一种积极态度,而自我肯定是一种自我欺骗。
可能还是有人不太明白,没关系,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你一个月挣4000元,但你理想目标是6000元,如果你对自己说:“没关系,我只是运气不太好,下次肯定能挣6000元”,这是自我肯定。
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不请假,做好本职工作可以得到4000元,如果我利用擅长写作的能力,帮助领导管理宣传工作,再做个兼职,就可以达到6000元了。”这才是自我接纳。
你发现自我肯定和自我接纳的区别了吗?
如果你习惯自我肯定,就是不断给自己施压,一旦达不到,你就会怀疑自己能力不够,甚至抱怨命不好,然后进入烦恼的恶性循环。
但如果你擅长自我接纳,你就会发现,你的焦点会放在还能做些什么上,根本没时间去计较和烦恼。
说完第一张王牌,我们来说说第二张王牌,利用“我”式表扬,和任何人都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
具体要怎么做呢?
你要注意两点,第一点是意识上,要保持平等,坚持自己应有的想法。
就比如说面对权威人士,领导、父母或者某个你很佩服的人,如果你没有平等意识,你会倾向于做出他们喜欢或支持的选择。
但你很可能会后悔,就拿装修房子来说吧,如果你只是听别人的建议,那你以后就会后悔或者抱怨,因为每个人在乎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不管面对谁,你都要告诉自己:“我和他会有工作性质或者身份的不同,但我们是平等的,只有我懂得拒绝,并敢提出自己的建议,我们才能长久相处。”
第二点是,语言上,要用“我”式表扬,扔掉评价性表扬。
比如你帮我带了晚餐,如果我跟你说:“嗯,你今天做的不错呀。”你会喜欢吗?我想你一定不喜欢,而且发誓再也不帮我,因为这的确是表扬,但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评价。
一旦表扬带着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肯定的意味,也就失去了表扬的意义,甚至会起反作用。
那我们要怎么做?
其实很简单,就拿你帮我带饭来说,我可以从“我”的角度表达感谢,比如这样说:“我好感动呀,觉得加班都不累了”或者“有你,我感到好幸福哇”,这样说,你就很舒服对吧。
有人可能觉得太小题大做,甚至会觉得过于玻璃心。但其实,人际关系的感受要比内容重要,只有一个人感觉到自己对别人有价值时,他才有活出自己的勇气。
那到这里,我们说了从自我角度,要自我接纳而不是自我肯定,从和他人交流角度,我们说了要多用我式表扬,而不是评价性表扬。
接着就来到我们要说的第三张王牌:培养共同体感觉,找到自我价值。
所谓共同体感觉,就是把他人看做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
在这里,我会告诉你两个小技巧。
技巧一是“他者信赖”,不自寻烦恼。
所谓他者信赖,说白了就是无条件信任。
这个技巧在婚姻里尤其实用,就比如说你放弃他者信赖,怀疑伴侣不专一,那我向你100%保证,你一定会找到证据的,因为从你怀疑那一刻起,不找到确凿证据,你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有人可能说了,那你是让我像傻瓜一样相信别人吗?不是的,在这里我想说两点,一点是一旦进入怀疑模式,你就不会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这样的做法反而让一段很好的关系进入敌对状态。
另一点是,别人背叛还是不背叛你,并不是你能决定的,你要做和能做的是清楚地知道,如果事情这样发生,你能做什么?
所以,无论如何,先做无条件信任别人的人吧,这样你才会活的更主动,更轻松。
说完他者信赖,我们来看技巧二:“他者贡献”。
所谓他者贡献,就是时刻思考“我可以为他人做点什么?”但我要澄清的是,他者贡献不等于自我牺牲。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者贡献是你主动找到自己的优势,去为别人做事,而不是顺应别人的需要做事,这是一个主动行为,它会让你产生“我属于这里”的归属感和“我是有用的”价值感。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说,抑郁症患者最大的问题就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所以,思考为别人做点什么也是在帮助你自己。
好了,第三部分说完了,我一共告诉你3张人际关系的王牌,一是多做自我接纳而不是自我肯定。二是用我式表扬,和任何人建立平等关系。三是培养共同体感觉,有两个小技巧,它们是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到这里,你就已经学完《被讨厌的勇气》的全部精华内容了。
是不是很震撼?如果说人生存在一种最大的危险,那一定是自己不喜欢自己。
而且,一个人能够突破自我设限,去拥有自由和幸福的人生,并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强,而是他有多大程度愿意面对现实,找到那份逆流而上的勇气。
我想为你总结一下,我们分三个方面你讲述了如何突破自我,拥有轻松自由的人生。
首先,我们先了解到人生不幸是你的一种主动选择,因为把不幸归为过去或者归为自己做不到的偏见,是对自己的一种“善意”。
其次,我们知道了,在自由和幸福面前,你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勇气。因为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比如竞争、期待认可和回报式思维等。
但你可以在认知上,从原因论到目的论,学会分离课题,管理好属于自己的课题。
最后,我们一起学习了三张人际关系的王牌,分别是学会自我接纳而不是自我肯定,用我式表扬和任何人建立平等关系,还有在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的思维下去培养共同体感觉。
这的确是一本颠覆认知的书,它反对人们沉浸在原因里抱怨,它否定创伤决定现在和未来,它告诉你:
“幸福很简单,人生也一样”,它还告诉你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幸福,只要你肯拿出直面现实的勇气。
不过,再好的书也只能给你一份引导,漫长的人生需要你一点点去突破和改变,我期待我们都做那个不沉浸在为什么,而是朝着要什么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