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运营差别在哪里?

运营,从大学到现在,满打满算也有了一段时间,经历过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与三线城市的运营工作,也感到里面的千差万别。


从二线城市开始的运营之路

第一次接触运营这件事,是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

我所在的大学位于鹭岛-厦门,一座以旅游作为标签的海滨城市。满打满算归于国内二线城市,虽然房价已经飙升到北上广的水准,但它始终是一座二线城市。

厦门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互联网公司,最初这座城市以旅游产品作为城市的名片,但是后来发现旅游无法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于是把核心转移到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孵化了几年,也孵化出了几个相对知名的互联网公司,美图、美柚(似乎都是与女性、美相关的产品)。

也是受到了整个互联网氛围得熏陶,身边的很多学长一毕业就兴致冲冲的冲出去创业。而我的第一份运营工作,就是在一个学长的创业公司里面开始。

刚开始接触,什么都不懂,只能是有什么就做什么,也参与公众号的内容采集,也参与产品功能的讨论,也参与用户的沟通调查,但是基本上都是属于参与性工作,没有特别实质的产出。也是因为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创业公司,运营的工作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这个阶段可能只能称为初步了解互联网,了解运营。

后来开学回到学校,自己凭着一股热血,发现了身边的校园招聘的需求点,便兴致冲冲的组建了团队,成为了这座城市非常普通的一名“创业者”。当然还撑不上创业者,只是开始运营以一个项目。没想到项目很受身边人的认可,凭着口碑相传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至始至终项目都还是没有盈利。

这个阶段,称之为二线城市的创业热潮中诞生的运营的工作。运营机会多,但是大多数的运营缺乏专业性的教导,因为可能你的领导也只是个半吊子。所以只能靠自己摸爬滚打,但所幸氛围不错,可以有很多交流的机会。

一线城市-广州的运营之路

毕业以后,因为女朋友的缘故,也是抱着体验一把大城市压力的心态,来到广州,开始自己的运营之路。

一线城市相对来说有比较多的A轮以上的公司,而这类的公司介于成熟性公司和之前所呆的小型创业公司之间,更加标准化但又不缺乏创造力。

我也比较顺利的进入到了一家A轮的公司,公司是以电商产品的运营为核心,工作人员也大多数是运营团队,占到50%以上。在这公司中,运营就有比较细致的分工,比如新媒体运营有一个小团队,用户运营又有一个小团队,每个小团队都有一个负责人,整个运营部门又有一个Leader。在这样的体系下面,针对某一方面的能力会提高的比较快,比如专注做新媒体运营,那么你的很多的精力都要花在研究新媒体上,久而久之,就可以成为该领域比较有经验的人。

但是大城市的难就在于生活的压力大,每个月辛苦赚的工资都奉献给房东还有餐厅老板。

这个阶段总结为,一线城市相对成熟的公司数量多,有利于对整个运营体系的认识和掌握,以及在某一个专业的运营领域有一些建树。

三线城市的运营生活,是最有感触的。下篇文章再继续分享。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运营差别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