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宝发烧,你了解多少?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发烧的情况。有些家长一见孩子发烧,就立马给孩子吃退烧药,恨不能一下把烧退了,但其实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给宝宝服用退烧药。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学习到的相关知识,希望对爸爸妈妈有所帮助。愿我们在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内心会有一些安慰,打败自己的坏情绪,正确认识”发烧“,从容不迫地应对宝宝发烧。

发烧

发烧的标准

腋温达到或超过37.2度;

肛温、耳温、额温达到或超过38度;

口温达到或超过37.8度。

发烧几乎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发烧是孩子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机制。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是身体对抗感染的积极行为。发烧在人体和病毒细菌战斗的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什么时候要用退烧药?

很多家长觉得宝宝一发烧就38度、39度,甚至于超过40度,太吓人了。其实,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尚不完善,体温达39度以上是常有的事。成人体温达38度可能就有四肢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而小儿则常常不会。所以,宝宝体温在38.5度以下建议采用物理降温。

孩子体温没有超过38.5度,但精神状态不好,或者孩子之前有过高热惊厥的病史,要及时给予退烧。

什么是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也称为“高热惊厥”。是一种宝宝发烧时常见的并发症,通常在体温超过38度时,骤然上升或者骤然回落的过程中发生,常常发生在发烧的第一天。6月龄到5岁的宝宝比较容易高发。6月龄以前或者3岁以后首次发生热性惊厥的宝宝不常见。

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的症状是什么?

热性惊厥发作时,宝宝的症状常常是失去意识、抽搐、牙关要紧、翻白眼以及四肢在身体两侧抽动等。或许有些父母担心这会损害宝宝的大脑,影响宝宝今后的学习能力和智力。事实上,大多数的单纯热性惊厥发作时间不超过两分钟,有时甚至只是几秒钟,极少会损害宝宝的大脑。这种短暂的惊厥发作是一种良性无害的发作。大量研究表明,得过热性惊厥宝宝的智力、学习能力和没得过的孩子没有差异。

如何处理热性惊厥?

处理热性惊厥不是人为停止惊厥,因为惊厥一般会自行停止,父母要做的是保持宝宝呼吸道畅通,同时记录下发作时的表现和持续时间,以便于就诊时让医生更好地诊断病情。

处理热性惊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要保持镇静,解开宝宝的衣物,避免衣物包裹过紧束缚宝宝的手脚抽动。

其次,注意不要把宝宝抱在怀里限制他手脚的抽动,也不要掐人中,应该让宝宝侧躺在平坦的地方,防止嘴里的分泌物被他误吸进气管。

然后,移除周围的障碍物和尖锐的危险物品以避免宝宝在抽动过程中伤到自己;如果宝宝嘴里流出呕吐物或者黏液,应及时处理。

最后,一定不要往宝宝嘴里塞任何东西,有不少父母会下意识地将自己的手指塞进宝宝嘴里,不仅手被咬伤,反倒给宝宝帮倒忙。

记住一点,惊厥发作中的宝宝不会咬伤自己的舌头,反倒是人为撬开牙齿塞进嘴里的手指、棉签、筷子、压舌板等容易造成呼吸不畅通或者口腔损伤。

如何防止热性惊厥复发?

使用退热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而是可以通过降低体温缓解宝宝的不适感。对于大多数发作过热惊厥的宝宝,最好的预防手段是做好日常护理,减少感染的机会,避免频繁发烧。对于发作时间超过1小时或反复多次发作的热性惊厥,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千万不要自行用药。

正确使用退烧药

使用退烧药时,要在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三方面多加注意。

1.退烧药的选择

目前儿童常用的退烧药有两种,布洛芬(美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是儿童相对更安全的退烧药。即使没有这两种药,只要使用含有这两种成分的退烧药就可以,因为所有退烧药的成分都离不开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选择复方制剂。

布洛芬的退烧效果大概能维持6-8个小时左右,对乙酰氨基酚则可维持4个小时左右。宝宝服用退烧药一天之内不要超过4次。

服用退烧药的目的并不是治疗病因,而是缓解发烧引起的难受症状、改善孩子的身体舒适度,不是让体温下降到让你满意的程度。

吃了退烧药后,体温没多久又上去了,其实也很正常。

2.退烧药的用法用量

退烧药分很多种不同的剂型,剂型药的浓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婴儿用的滴剂是100mg/ml,大点孩子用的混悬液为32mg/ml,两种剂型的浓度差了整整三倍,所以,给孩子使用退烧药的量最好以体重来计量。我们去医院时,医生都是以宝宝的体重来开药的。

退烧药的服用剂量是相当严格的,因为过量服用退烧药容易导致肝肾功能受损。对乙酰氨基酚,2个月(3个月)以上宝宝可以使用,剂量每次15mg/kg,用药间隔最短6个小时。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每次10mg/kg,用药间隔最短6-8小时。脱水或尿少时慎用布洛芬,脱水时有肾脏功能损伤的风险。不建议两种退烧药交替服用。

发烧易犯的错误

1.一发烧就打退烧针

上传中,请稍候...

退烧针的主要成分是安乃近和地塞米松。

安乃近是很老的一种药,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但在70年代就已经被国外淘汰了。因为临床证实了它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有的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有些则可能会有严重的皮肤损害,比如患上大苞表皮松懈症这种病可使皮肤整个起泡,包括口腔黏膜,会使病人极度痛苦,并且死亡率也很高。

地塞米松实际上是一种激素,激素的退烧机理就是抑制人体发热中枢,从而使体温下降。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抑制了人体的免疫力,从而导致身体不能够对抗这种疾病,病毒很容易在体内造成感染。

因此,常规发烧,建议口服退烧药。

2.一发烧就用抗生素

孩子往往一发烧,家长到医院就赶紧催着大夫给孩子输液,好像输完液就会立马退烧一样。这种时候医生也只能迎合家长的要求,给孩子输大量抗生素,体温倒是很快降下来了。但滥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再给宝宝使用一般的抗生素就会很难有疗效;而反复、多次应用激素,可造成儿童机体免疫力下降,经常输液的孩子更容易反复呼吸道感染,形成恶性循环。

3.一发烧就立马去医院

宝宝发烧头24小时以内,不建议带宝宝去医院。其一,即使去医院,你也不能给医生反馈更多的信息,这样不利于医生准确、快速地判断病情。毕竟宝宝发烧没多久。其二,医院人多,消毒水味道比较重,会让孩子不舒服。

此外,到医院就诊,是会做血常规检查的,但血液的变化一般在发烧后24小时才能体现出来,所以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多喝水,如果超过38.5度要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并观察病情的变化。

但如果孩子有剧烈咳嗽、呕吐、腹泻、嗜睡等严重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

4.给孩子捂汗退烧

”发烧盖上被子捂汗”,是很常见的降温方法,但用在孩子身上却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还未发育完全,散热能力差,捂汗让孩子体内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可导致体温居高不降,甚至造成高热惊厥;另外,用过退热药后再这样“捂”着,孩子会因为出汗太多而造成脱水。

我们可以让宝宝处在温度(25-26度)适宜的环境里,给宝宝少穿些衣服,以增加体表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有利于汗液蒸发。还有就是给宝宝多喝水,通过皮肤蒸发水分,散发体内的热量。体内水分不充足,对退烧效果会有所影响,宝宝也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

退热贴为什么不能退热?

退热贴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水凝胶水汽挥发,带走额头热量的物理降温方式。可是,身体内的血液不是分为一个个闭塞的区域,而是一个大循环。

血液的循环使身体温度达到平衡,所有,不可能因为额头这一小块皮肤温度降低了,整个人的体温就会降下来。而且,发热指南也从来没有把退热贴作为退热处理方法推荐。


小贴士:

发烧和咳嗽类似,实际并不是疾病,而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或体征。当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人体(感冒、肺炎、肠炎等),或者出现肿瘤、结缔组织病等疾病时,我们人体的运行就出现障碍,出现各种异常状况,发烧就是其中常见的表现。发烧只是这些疾病的一个外在表现,是疾病表现出来的现象和症状,也不能依靠体温高低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

发烧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来致病菌的正常反应,是一种症状,不是病,也不会把脑子烧坏,而低烧能刺激儿童免疫系统更加完善,增强对抗病毒和细菌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发烧对孩子是一件好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宝宝发烧,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