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让我思考读小说是为什么

月亮与六便士.png

1.初识时,反感他

未读此书,听到他人讲解大概故事脉络,便对书热情不大,只觉得主人公荒诞可笑,怎么能做出一件件违反伦理道德的事情,抛妻弃子,背叛朋友,害死友人爱妻,只为追求心中完全的理想境界,不管不顾他人分毫,这样的故事听来去就厌恶,不可理喻。

看到多人推荐,经不住好奇心,选择亲自读一遍,也得力于作者毛姆层层悬念的描写手法。
一直牵引着自己便是:为什么?斯朱兰如何做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读下去,自己也慢慢接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但也不觉得荒谬,只能说这就是“他”。

2.阅读后,接纳了他

他不仅对外界冷漠无感,对自身外界条件一样无所顾忌,一心求着追求心中圣地,颠沛流离到大溪地,和爱塔结婚生活的岁月让自己觉得欣慰,他终于找到理想环境理想的人,去做理想的事情,不再去顾及他人,不再顾及生理需求,衣食住行,全部神情投入绘画之中。

关于他行为的原因,作者写道:
让斯朱兰着魔的是一种热切的创作欲,叫他不得安宁,逼他为了创造美东奔西走。他是终生跋涉的朝圣者,永远思慕着圣地,那心魔对他毫无留情。有些人渴望真理,为追求真理,他们宁愿粉碎自己的基石。

小说开头,斯朱兰描述他心中理想圣地:有时我幻想无边无际的大海有一座孤岛,我住在隐蔽的山谷里,周围长满怪树,一片静谧,在那儿我应该能找到自己想要的。

他结局的大溪地岛屿描写:
美的如同伊甸园,一座环礁岛上,一条环绕着泻湖的狭长陆地。
那里的美,美在碧海蓝天,泻湖缤纷变幻的色彩,椰树摇曳生姿的风情。
他住在那座遗世独立的田园,抬头是一片蓝天,周围是苍郁茂盛的树木,那是色彩的盛宴,芳香而清凉。无法描述的人间天堂。

但从作者文字的描述闭眼似乎想象到那里的美,他追逐寻找一生的圣地,即使最终穷困潦倒病死这里,心中为他感到欣慰,甚至觉得圆满。

3.书中让我一再默读的句子

描写他的画:画有一种灵性,一种让你不安的奇异灵性,隐约展现一片米粒境界,唯有永恒的星辰在照耀,让灵魂赤裸而惊恐地探索新奥妙

关于美:美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怎么可能像石头那样丢在沙滩上,给漫不经心的人顺手拾捡。
美丽绝妙又奇异,是艺术家忍着灵魂的煎熬从混乱的世界提炼出来,他人创造出来,未必人人能懂。
要想领会,必须重复艺术家的冒险经历,那是他吟唱的旋律,你若想衷心听到,必须凭知识,敏感和想象。

关于平庸者的一生“这世界残酷无情,不知我们为什么要来,死后去哪儿。
我们要很谦卑,要懂得安宁的美。我们要毫不起眼的活着,不要惹命运注目。
让我们追求淳朴矇昧的人,让他们的无知好过我们千知万知。
让我们保持沉默,心满意足待在自己的小角落。
像他们那样前辈温驯。这就是人生智慧。

关于灵光突现:内心猛的被触动改变,阳光灿烂。天空湛蓝,他的内心发生了奇异的变化,那种无以名状的感觉,像一道闪电,或者像得到天启,心中的东西似乎被扯了一下,忽然感到狂喜,感觉到妙不可言。

4.读完后第一感受竟是:勇气

关于书评从最开始期望从他人处获得真正的见解,而现在只想写出自己的感受,无论深浅好坏,一本书读完给自己最直观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感受,不需要他人的解读仍然触及心中的点是什么?我想要的点是什么,写出来是自己对于书的思考。

《月亮与六便士》读完到最后一段,回想主人公的一生,给自己最大的感触反而是:勇气,对未来生活的勇气。

在26岁将要进入30岁之际,自己一直对未来生活,自身年龄慌,担忧,恐惧未来生活的艰难,即使再多心里书籍都无法绝对安慰。
但看到斯朱兰,他为了心中的理想,几经饿死仍有他人出手相助,在现实中好歹不会饿死,总会有口饭吃。
自己的焦虑也许是欲望太多,急躁,若保持追随心中的月亮,生活的六便士缺乏些也未尝不可,不要去在乎世人的眼光,为了自己而活。

5.今日冷冷嘲笑了昨日想法

而第二个早晨再来写感受,却发生变化。读前日文字觉得不可思议。

甚至不明白前面写到的勇气,为何通过斯朱兰会看到勇气,明明是一个把人性放到至低点,无法任何任何外在桎梏,在他迷一样的热情中,是无休止地驱使他奔向一个他自己都不清楚的目标;若有任何东西妨碍征程,他会从心底把这东西连根拔起,哪怕惨痛不堪鲜血淋漓也在所不惜。

对于如何复杂,行为常人所不解的斯朱兰,作者是这样下的结论:他太伟大,不屑于爱;同时又太渺小,不配去爱。

那我的第一个感受为何会是得到“勇气”? 这不是一个好榜样。

不再试图分析他做法是否合乎伦理,不再分析他内心究竟如何思考。
因为自己似乎也是这样感受,只不过文字采浅无法用语言表述。

6.接纳后,多了份感同身受

自己也爱画画,从小就爱,但画家粗劣,意志不坚定。
每当自己坐在画室中开始绘画,心中全身心投入,不为目的只是因为想画,想要画出心中所想的创作欲。

但一旦离开画室,便会被外界众多诱惑,无法抵制各方的诱惑而恼恨自己。斯朱兰如此不顾一切隔断过去,不顾生活好恶的投入,也许就为了打断杜绝这层诱惑,尤其是当他忍受不住自己生理冲动和好友妻子在一起后,即不拒绝又冷漠对待,就如同美丽蝴蝶面对自己脱壳的蚕蛹身体的厌恶,自己竟有点感同身受。

我无法如他一样只为追求月亮,
只能尽力有足够多六便士后再去追求月亮;
博取认同的欲望恐怕是文明人最深的本能。

人类太渴望同类的认可,太恐惧同类的谴责,以致亲自把敌人迎进大门,任他严密监视自己,维护敌首利益,将任何立群之意摧毁于无形。

我也做不到他对外界评价的弃之不顾;
虽然很想做到,不受外界评论干扰只专注内心,但真的很难;
就如同很想控制自己无论何地都能全身心绘画,很难。

7.前后感受反差,似乎懂得读小说的目的何在了

以前自己不屑于读小说,尤其对于经典小说,不明白其中的文学分量,总觉得故事听完便没了,没有干货专业书籍的实用。

但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前后思考感觉,似乎有点点明白小说和知识干货书籍的区别,当习惯于听故事学道理时,总会抱着功力态度去看书,结局总想找些道理来运用到自身,不然似浪费时间白读一场,尤其是小说,总觉得读完要留点什么。

但阅读通过《月亮与六便士》没有教某些道理,却让我更清楚认识自身,深入的理解人性,无干涸的理论道理,作者落入人性的底层混沌黑暗中去顺理,梳理打通脉络然后用大家能够理解接受的故事手法表现出来,

通过极端故事心理描述讲述人性,似乎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影子。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所在吧。

我是糕小糕,糕小糕,希望文字的对你有用。
正所谓:书宜杂读,业宜精钻,越努力越幸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亮与六便士》让我思考读小说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