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走单骑》:父子之间的孤旅

张艺谋导演在完成商业片《英雄》和《十面埋伏》后,2006年的《千里走单骑》是他对文艺片的再一次回归,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位日本父亲在儿子身患绝症后踏上中国之行为儿子拍摄戏曲的故事。

父子关系僵硬是现实中随处可见的普遍故事,导演是在这种题材上加入了两个国家的文化交流并以此为背景,让片子的主题有了升华。

在得知儿子身患绝症后,年事已高的父亲毅然决定踏上只身一人的旅途,去到语言不通,相隔万里的异国去为儿子拍他所爱戏曲。高田先生在中国所经历的故事就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主人公之间情感的递进。

《千里走单骑》的“单”就是指孤独,之前健一一个人去中国拍摄,后面父亲为了儿子一个人去中国拍摄,他们两个都是一个人。

高田在遭到蒋小姐的拒绝后听着蒋小姐和邱林的对话:“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很可怜,不知道健一是否也有同感。”置身于陌生的语言坏境中,高田先生时常听不懂身边的的人的对话,所以在他的独白中出现了:“可怜”“孤独”这样的词。而在这时他总会想起他的儿子。


但语言的隔阂并没有阻止人们的情感交流,人与人的感情可以在没有任何语言基础的情况下产生强烈的递进。

就像来自日本的高田先生和来自大山的小男孩杨杨。

面对彼此他们都不知道对方的意愿和想法。可是经过迷路后两人在山洞里一晚上的相处,他们信任并了解了彼此,高田知道询问杨杨是否想去见他的爸爸,杨杨在高田离开时追了很久的车。

他们从头到尾没有任何语言对话,但是最后却成为了彼此最理解的伙伴,高田离开时抱着杨杨,在宽阔蓝天之下没有说话,这种宽阔静谧的相处把情感升华到了极致。

对高田先生来说那一刻杨杨就像他的儿子建一一样,他们没有沟通和交流,而在抱住杨杨的那一刻,高田先生终于了解了他的儿子,对他们的感情也有了最真的判断。没有语言沟通,但他们是最爱彼此的。

高田先生在接到理惠的电话后,他把村民们愿意为了他这个孤旅的人摆长席宴当作是建一说了感谢他的话一样,这两者对高田先生来说都不可思议,却也都温暖高田先生的心。


电影的主要线索就是高田先生想为儿子拍的戏曲,带着面具的戏曲是导演的重要元素,而电影的主题就体现在建一写给他父亲的信中。

“我想与你摘下面具对话,爸爸。”

电影中出现的面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单纯的中国流传下来的戏曲文化,是作为一种被人们认可且喜欢的艺术。另一方面,在健子心里,面具更多的是他逃避外界和稀释自己情绪的工具。

值得思考的是,这样的工具到底是在健子心里还是在无数像健子一样的人或者是看电影的观众心里?

到最后儿子告诉高田不用拍了,因为他并没有非要那场戏曲不可,他执着的只是那份安心,隐藏在面具下面的安心,而现在它不需要了,这也意味着儿子已经“摘下面具”面对父亲。他们终于以真诚的感情面对对方。

父子终于原谅了彼此。

读信时整个影片的构图是由一座雪山和高田先生的背影构成,看的仔细的观众会发现,影片中的雪山上的雪在慢慢融化,并且有阳光照在整个雪山上,然后是右下角与巨大的雪山形成强烈对比的很小的高田先生的背影,他是需要这座雪山来拯救他,雪山上的雪就是儿子与他之间的隔阂,信读到最后高田先生相对雪山的背影也变大了,雪融化了,他们的隔阂也渐渐消失了。


张艺谋导演很早就想和他的偶像高仓健先生合作,当年他想邀请高先生出英雄中的角色,高仓健以年纪大了不便舞刀弄枪为由拒绝了,不过也留下了想合作了意向,所以《千里走单骑》这部张导为高仓健量身打造的电影产生了。

众所周知的张艺谋对色彩的运用的熟练,这让整个温情平淡的画面看起来很有冲击力美,这种视觉享受再加上高仓健先生沉稳的演绎,就有了这样一段让人回味的“父子的孤旅”。

你可能感兴趣的:(《千里走单骑》:父子之间的孤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