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恶意‘’,你怕了吗?

我是在返乡的G168次列车上读完这本书的。

图片发自App

东野奎吾平淡至死的语言,一字一句攫取着已有的认知,意识渐渐被束缚进一个危险的漩涡,未尽的思想淹没在冷静至极的叙述里面。

严密的逻辑推理旋转着用力,贪婪地推进到灵魂里面,用力地探索过每一个角落。

恶意带来的阵阵寒意,甚于高铁上的冷气,让人脊背发凉。

我一直在想,野野口修对日高邦彦的破坏欲是从哪里来的?

扑朔迷离的手记,深不可测的人性,直到小说结尾才揭晓了答案。

关于野野口修杀害日高邦彦的犯罪动机,野野口修的每次口供都不相同,最后通过加贺的一再调查,得知真相: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是“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这是一种心理严重扭曲的表现。

心理扭曲的人不懂情感。他有才华你恨他,他善良你恨他,他帮助你你也恨他……“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

心理扭曲的人善于表演。野野口修在大脑中反复演练,设下一个个局,制定目标,引导行动。

比如,他想塑造日高邦彦残忍的形象。策划了杀害小猫的戏码,直到加贺在野野口修家中的花盆里找到了毒药的残留物,才真相大白。

心理扭曲的人撒谎不眨眼。臆想与日高邦彦的妻子通奸,编造各种以假乱真的谎言,在哪故意露出破绽,为什么?会怎样?如何解决?

心理扭曲的人有虐待性格。生活中再无其它,全部生命都要用来处心积虑地恨他、破坏他、消灭他,无法控制。

心理扭曲的人有超乎寻常的执念。让恨的人去死,死后还要消灭他在世间的一切声誉,就算是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哪怕把自己的命搭上都在所不惜。

心理扭曲的人既不后悔也不内疚。东野圭吾落尽笔墨,释放出了人性中最恶的恶魔。生命要以生命为代价让自己爽,因为自己不爽得太久了,凭什么他那么爽?

心理扭曲的人歇斯底里。似乎能看到每一个深夜来临,野野口修瞪着通红的双眼,嘴角挂下的白线,扭曲的内心熊熊燃烧着火焰,仇恨又绝望。

心理扭曲的人很多是从小养成的。小说中对野野口修的原生家庭没有深入描写,只有少量篇幅写到了他的妈妈。

那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

傲慢无理,内心有着清晰的阶层划分,看不起周围的环境和邻居,面对日高对儿子的友好,带着最大的恶意去揣测,并且毫无保留地传达给了野野口修。

心理扭曲的人极度自私,没有道德感。校园霸凌事件,他表现得欺软怕硬,为求自保,没有底线,成为藤尾正哉强暴女生的帮手。人不自救,孰能救之?害他终害己,而致己他俱害,故为恶。

心理扭曲的人没有规则意识,没有职业素养。同样是对待教师这份职业,大学毕业后历经两年教师生涯的加贺恭一郎,在学生遭到欺负后,他不愿学生认输,教学生练剑,结果学生刺伤了他人。加贺由此辞职,并认为是自己“人生中最大的败笔”,从而转行当刑警。

反观野野口修对教师的诠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一份错觉上。老师错以为自己可以教学生什么,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维持这份错觉对双方而言都是件幸福的事。因为看清了真相,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们在做的事,不过是教育的扮家家而已。”

难道师生之间真的只是逢场作戏,建立在错觉之上吗?显然一派歪理邪说。一个自己心理扭曲的人,看别人看世界,当然都很扭曲。

万劫不复的恨与深入骨髓的爱同理,它不会随时间消逝,而是在岁月的沉淀下,变得愈加深刻,愈加清晰,它牢牢地长在你的心里、你的肉里、你的血液里,一辈子。

森森然令人寒毛倒竖。

如果生活中遇到这样心理严重扭曲的人,千万别滥用你的善意,否则,你会被恶意包裹。

《季羡林真实人生》中季先生说:“根据我的观察,坏人,同一切有毒的动植物一样,是并不知道自己是坏人的,是毒物的。我还发现,坏人是不会改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处不在的‘’恶意‘’,你怕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