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

一、请你给朱元璋主要的人际关系画图,并用关键字标注他们之间关系。

分析朱元璋人际关系后,将你自己主要的人际关系画图,比较分析,自己如何向朱元璋学习?

图片发自App

分析比较:我自己的人际关系维护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复杂。我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尽量让自己做到真诚,会诚恳对待周围的每个人。

朱元璋处理人际关系的技术有几点还是需要我们学习的:

一、有大局意识

人天生没有享受“民主”“平等”这些普世价值”的习惯,五位元帅明争暗斗,各不相让。郭子兴在五位元帅中排位本来最后,却心高气傲,“素刚直,不屈人下”,和其他四人关系都很僵,有时甚至赌气不参加元帅会议。每逢这个时候,朱元璋就耐心劝解,说大事初起,大敌当前,军心不稳,一旦真的内斗起来,起义肯定失败。此时此际,只有委曲求全,小心翼翼维持合作局面,等实力壮大了再想办法。再说,多参加元帅会议,有事大家一起商量,接触的机会多了,矛盾也就慢慢可以化解了。郭子兴听了,觉得还真是这么个理,于是就又穿戴整齐,出门参加会议了。时间久了,郭子兴对朱元璋越来越欣赏,以至他把自己的干女儿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这个赤贫农民的儿子,前流浪汉和和尚,现在成了义军元帅的女婿。

二、忍耐心强,不斤斤计较,取得信任

郭子兴对他越过分,他就越恭顺谨慎。

三、善于分析人性弱点

与陈友谅,张士诚角斗的次序问题,朱元璋决策高明。陈友谅骄傲自大,易冲动。张士诚性格内向,进取欲不强。分析人揣度人的能力非常精准。

四、善于用人

他知道自己的不足,根据需要来刻意招揽人才。彼得德鲁克在书中也提到过,刻意追求全才是很难的,更多的人才是某一领域精通而疏于其他领域。现实也是我们想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我们的能力和侧重点是不同的。因此,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自然更容易吸引到类似的人,在自己短缺的领域,更需要刻意去经营,去链接不同的人脉。

二、请你分析评价朱元璋的人际关系,并分析评价书中那个时代、环境下人与人关系?

朱元璋步步为营,通过朱元璋对于功臣、知识分子、亲人、老乡、地主阶级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精明、实用、远见,残酷、强权与黑心背后的对农民的情深意重。

一、战场上

在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朱元璋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他发现,自己比大部分人更敏锐,更精明,更缜密。他总是能比别人更早一步,更高一层,更多几步地在复杂的形势中判断出事情的发展,他总是能轻松地猜透很多人的心理。他知道如何赢得上司的信任,如何赢得下属的拥戴。他知道自己在什么时候应该进,在什么时候必须退。他谨慎异常,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关键的时候敢于冒险。事实上,他在战场上的勇气别人难及。这是因为他早就盘算明白了,在刀光剑影中,只有勇敢,只有以气势震慑住对手,你才有最大的概率生存下来,懦弱者反而死得更快。

二、以术权人

朱元璋以他极高的天分,在以术驭人方面,制造了一个典型案例。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叫小兵把会议大厅的椅子撤了,换上长凳。这样在开会时,各人就可以自由挑选自己的座位。第二天朱元璋有意迟到,进会场一看,诸将果然都老实不客气,那时以右为尊,他们

把右手边都坐满了,留给他最左面一个位置。朱元璋一句话没说就坐下了。开会了,讨论军事问题,排在右首的人先发言。这些大老粗吭哧半天,也说不出几句有水平的话。最后一个轮到朱元璋,他侃侃而谈,分析得入情入理,大家听了,不得不点头称是,按朱元璋的意思去办了。这样的情景出现几次后,再开会时,大家都自觉把右手的位置给朱留出来了。朱元璋的威信就这样彻底树立起来了。

三、借刀杀人,挟天子以令诸侯

朱元璋借刀杀人之计操作得实在高明,他以损失几万军队和攻城战役彻底失败为代价,来清洗两位并非迫在眉睫的对手。这种看似不合情理的安排将他的计谋遮盖得完全不露痕迹。在他看来,用这样巨大的代价来换取自己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无疑是值得的。

郭张二人死后,朱元璋只剩下了一个隐患:郭子兴的小儿子天爵朱元璋分两步处理这个人。在郭张二人死后,他以体恤故主的姿态,让年纪不大的郭天爵做自己的二把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右丞”。不过天爵年纪太轻,只是一个虚位,并不管事,这只是为了把他拴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控制他的活动自由。到了至正十八年,朱元璋的权威已经彻底巩固下来,人们已经把郭子兴忘掉之后,他找了个小小的借口,以郭天爵“怨望”“谋叛”,将之逮捕杀掉了。通过代价巨大的清洗,朱元璋的一元化集权领导终于建立起来了。朱元璋带领这支被他熔于一炉的军队,于第二年二月一举攻下了集庆,将之改名为应天。

四、善于争取人心

经过雷厉风行的整顿,朱元璋的队伍终于变成一支军容整肃、纪律严明、服调遣、听指挥的队伍,攻城略地,“秋毫无犯”“市井宴然”,根据地的官员也一个个奉公守法,不敢胡作非为。朱元璋的这些与众不同之处,不仅使底层百姓感激涕零,也使地方精英敏锐地发现了他是可以依靠之主。因此,当他在太平禁止抢劫之后,太平路的老儒陶安拜见朱元璋,说:“我辈今有主矣。”为什么?因为朱元璋让他们在纷乱无序的乱世中看到了一线建立有序政治的希望。各地精英人物因此纷纷来投,朱元璋的大名日益广播。

五、善于收买对手军心

除了善于笼络民心,朱元璋也十分擅长收买对手的“军心”。龙凤二年,朱元璋俘虏了陈兆先军三万六千人。朱元璋很欣赏这支军队的战斗力,

为了征服军心,朱从俘军中挑出五百名精壮,说要安排给他们特殊任务。这些人不知道朱给他们什么任务,惶惶不安。到了晚上,朱把自己的亲兵撤走,让这五百人做自己的侍卫。自己钻进帐篷,脱下战甲,倒头就睡。这五百人感动不已,从此死心塌地效忠朱元璋,三万六千俘虏也由此军心安

定,很快成了朱军的主力。

五、知识分子政策

前期热情延请,后期边任用边杀戮。

七、重武官轻文官

对待文臣和武将的态度和判断上都有很大区别。在他眼里,文官这类东西,比如韭菜,割不胜割,毫不值钱。不管怎么杀,都会有大批新的送上门来。但武将则不是这样。一个好的将领,是要在大阵仗中磨炼出来的,可遇而不可求。他们都是大明帝国不可缺少的宝贵财富,杀掉一个少一个。事实上,在大明开国之后,几乎无年不用兵,离了他们,他根本无法维持自己的正常统治。

八、对待老乡深情重义

一、大移民

二、减免赋役

三、兴修水利

四、发展交通业

朱元璋的特殊政策,确实收到了明显效果。凤阳人口大幅度增加,已经荒芜许久的凤阳土地又出现了“一郡桑麻翠如洗”的兴旺景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朱元璋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