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庆节前夕,姊妹们就商议,放下手机,不蜗居在家,带着孩子,到南山野营。换一种度假方式,释放积攒的压力,让生命多些“氧气”,让生活更加充实,不亦乐事一桩!
10月1日,天朗气清,又是平路,又是自家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几家人互通有无,确定路线与人数,很快就准备停当。万事俱备,马上出发,10点钟,十多人,三辆车,一路向东,奔赴南山。
02
经过光电园时,我靠路边停车,和儿子和妻子,捡些干树枝,以便生火做饭。野营要准备充分,这是生活常识,也是生存技能:山里只有茅草,没有干柴,是不能生火的。
宗鹏车在前,狄云车在后,我跟行在最末。
直行,加速,减速,拐弯,向右拐,东面就是去石泉子的方向。沿途所见,笔直的柏油路,闪亮的光电板,鳞次栉比的场房,穿梭不断的工程车,一幅城市发展的宏图就在眼前。
金塔距高台一百多公里,这是跨市的县际公路,有些破旧,弯道很多,有许多警示标杆。我以前学驾照,去南山戈壁,都走这条路。不同的是,以往坐车,这次驾车,责任不同,心情也不同。那起伏的戈壁,那高压线铁塔,那罕见的骆驼群,还有迎面而来的大货车,都稍纵即逝,一闪而过,紧张和兴奋自不必说。我的感受是:天高地远,望宇宙之无穷,游目骋怀,情随车而飞驰。
那三个烽火台,就是古代的军事要地。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墩台。在古代,由国都到边镇要塞,沿途都遍设烽火台,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消息。看到烽火台,我想“高台”县名应与此有关,我又想到“烽火戏诸侯”,当然周幽王在陕西临潼,距离此有千里之遥,这里的烽火台,应是军事神经的末梢吧!烽火台用狼粪作燃料,据说狼粪硬气,冒的烟直上云霄,便于传递敌情。在信息落后的古代,这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式,烽火台既是守护西域的屏障,也是祖先留下的文明成果。看看眼前的烽火台,再看看远处高架电路,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在此交汇,我很幸运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见证人。
第三个烽火台,就到南山的入口处。小车沿着便道,忽高忽低,左曲右折,一路向北,一路颠簸。中途有一陡坡,有挖机开出的便道,我的小轿底盘低,大家有些担心,发军是老司机,他主动代替我,这我就放心了。高坡虽然陡,但砂石层坚硬,路面中间低洼,居然顺利通过。上了这个高坡,就是开阔之路,看那淌过水的沙地,竟有稀疏的沙葱,大家忍不住心中喜悦,自然地分散开来,就地采摘起来。我考证过,这个方言字叫“欻”,“歘沙葱”多顺口,多接地气!
宗鹏说:这不是主要场地,再继续前行,那个高铁塔下面,才是沙葱多的地方。
03
车到高压线铁塔下,找到一避风处,大家分头行动,歘沙葱去。
妻子雪梅身体不好,就在车边不远处。她说让我向北去,到深山里去。我看南边地平,就向南去。高高的山脊,深深的山沟,沙葱这东西,最会随遇而安,淌过雨水地方特多,且常常和白刺伴生。
我一路南走,有沙葱,但很零星,收获不大。又向东绕过去,到砂石梁上,遇到宗鹏,说顺着高坡走,找水流的低洼处,就是一漕一漕的,就像韭菜一样。行家就是行家,他的经验很管用,这里的沙葱确实多,他收获是我的两倍多。
再往前走,我俩就走散了,又看不到车,就打电话给轩儿。他又告诉他狄姨夫,狄云不亏是高手,他开车到北面山梁上,又绕到东面山坡上。他有胆量,路线熟,砂石地很瓷实,轰轰轰,就上坡了,轰轰轰,又下坡了,一会儿功夫,就到我跟前。宗鹏来了,他背一大袋子,眉飞色舞的。轰轰轰,我们原路返回,儿子说:姨夫,开慢一点,我拍个照,你的表演太惊险太刺激了!
约两点钟时,大家在原点集中,喜悦比饥饿重要,先晒晒劳动收获。宗鹏最多,他是这方面老手,别人没法比,轩儿和路娃还帮他送了一次呢;狄云小芝两口子也不少,他俩享受的是过程,才不管多少呢;发军最有野外生存经验,一大袋子,很干净的;大姐第一次歘沙葱,居然也有一袋,比我都多,我真惭愧!不过,妻子和轩子也欻了一袋;菊萍姐和梅子两人一大袋子,她们不说话,正捂着嘴笑话我呢!
歘沙葱这种爱好,虽说是体力劳动,也得靠丰富的经验。我虽然收获少一些,但我享受了付出的过程,还有与亲人劳动的快乐!
04
说到野营生活,发军最有发言权。我俩查看地势,他选定一山沟,平平的沙地,很暖和没有风,还有一锅台般的地形,他就应势利形,搭锅做灶。发军带领轩儿,舅舅外甥两个,到附近山坡上,搬几块大石块,很快做成一个灶台。
大家动手,丰衣足食。清清和轩儿在一旁帮忙,很少见他们这样高兴了。上学不容易,学习很辛苦,一年的历练,孩子成熟了许多,信心溢于脸上。记得当年李校长说:少和狐朋狗友喝几杯,闲暇时多陪陪老婆孩子,这才是亲情,这才是责任!他说的实在,我感悟颇深,看到孩子的成长,我由衷地快乐着!
野餐之乐,非丝非竹,啃几嘴打瓜,吃几个水果,也是神仙般的生活。姊妹五个齐动手,摆上凉肉凉菜,用梅子炖的鸡肉,准备下鸡肉面,这是温馨的野营就餐图。男人们也不闲着,宗鹏充当火头军,这才发现捡的干柴少了,舅舅外甥两个踏些白刺,宗鹏一堆堆捣进“灶台”,筒中的水很快烧开了。菊萍姐在桌子前拉面,雪梅择沙葱往锅里下,梅子一根根捞到盘子里。小芝说:这就是车户捋面,就着沙葱吃,多少年都没有的味道。说到忆苦思甜,大姐最有故事,她就滔滔不绝地讲,总之“过去的都是好日子!”。
说话间,啪啪啪,啪啪啪,狄云早把照片发在了亲友圈。
最后,大家以水代酒,碰杯,祝节日快乐!偷偷地,照个吃相,发到圈里,取一乐子!不正规,来个合影,摆好姿势,齐喊“茄子”,我说“喊沙葱吧”,大家哄堂大笑!
05
菊萍姐是有心人,看到戈壁的小石子,黑色的,圆圆的,很耐看。她说:石锅鱼的石头,就这样子,我们捡些吧!一会儿功夫,就捡一大袋子。拿回家洗了,学学石锅鱼做法,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戈壁石头有特色,好多小石头,朝上一面很光,很好看,朝里一面粗糙,就多空,不好看。我的启示是:光鲜的石头背后,哪个不是天地的精华,哪个不经历风吹雨打,哪个不经过岁月的磨砺,哪个石头都比我们年长,历经千万年的岁月。这小小石头尚且如此,何况芸芸众生呢!
我还发现戈壁滩上的两种植物:大黄和麻黄。并做了一番考证。
“大黄”又叫马蹄大黄,在戈壁特多,叶很大,往往有两到三片,茎红色,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在浩瀚的戈壁上,满目都是枯黄,那一两株大黄,真是特立独行的生命。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人们采挖它作为药用,具有攻积滞、清湿热、泻火、凉血、祛瘀、解毒等功效。
麻黄,顾名思义,就是又麻又黄,《本草纲目》说:“其味麻,其色黄”。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干。其性温,味辛、微苦,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可治疗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支气管哮喘等病症。因为麻黄的发汗力强,故外感风寒轻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等均应忌用或慎用。
大姐对麻黄感兴趣,大家帮她摘了一袋子,拿回去治她的哮喘!
06
高兴而来,尽兴而归!
沿原路返回,又到烽火台下。狄云说:照个相吧,这也是古迹,还是免费的旅游!只是别到上面去,保护文物,人人有责!与烽火高台合影,让人想到那些不知名的孤独的守卫者,也想到那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年代!
都说尘封的历史,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能在书本上记载只言片语者,已经很少了,记载了又让人看到者,恐怕又少之又少。所以啊,个人和人类长河相比,和天地万物相比,真是太渺小了,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杜甫说: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我身临大西北的戈壁,确实也感同身受。目睹曾经的高高的烽火台,如今成尘土一堆,我想到古人的智慧,这“尘封”二字,造的真是妙极!
正合影时候,一越野疾驰而至,到烽火台前,刹车下车,说“冲”下车更准确。车牌“京xx”,呵,北京人。一红妆妇女,做拥抱状,先声夺人道:“长城的开端,我来了”。同伴四人,两男两女,合影留念,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长城的开端,是“山海关”还是“嘉峪关”,还是其他,专家还考证不已,但肯定不是这烽火台!哈,管她说的对与不对,家国情怀就在那里,我为她的热情点赞!
07
聚会有四美,叫“良辰美景赏心悦事”。“十一”国庆,天朗气清,山上只一丝风,可谓良辰;登高望远,看江山壮美,赏人文景观,可谓美景;家人一起,和和美美,乐而忘忧,可谓赏心;驱车百里,采摘野菜,分享野趣,可谓乐事。有此四美,宠辱偕忘,乐亦无穷!
菊萍姐唱一首歌,叫《一晃就老了》,说是广场舞歌曲,歌词写得好:不知道何时鬓角已染霜,不知道何时颜容已沧桑。忽然怀念从前那些逞强,和懵懂无知的年少轻狂。一瞬间发现人生太短暂,一瞬间发现路不再漫长。
雪梅说:改变节日休闲模式,看看天上白云,看看无边大地,我的心情好多了!
是啊,天地有大美而无言,所以能吐故纳新,包容万物;我浅陋寡闻,只能把所见所思诉诸笔端,也算是一人生之小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