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普通人该如何转型?

(1)

没有人,一切都是零。

网友说,她今年接手做民宿酒店,前期投了几十万。刚开始的几个月是淡季,收入和租金呈持平状态,本想等着过年赚点钱还贷款,却因疫情生意惨淡。

现在每天的收入都是负数,举步艰难。

银行贷款、房租等压得她喘不过气。

还有人在泰国做民宿,手上有30间房,一个月房租近10万,本来春节是订房的高峰期,最近赶上这肺炎,原本订的房间都全取消了,已经空了半个月,也不知道还会持续多久。

似乎每个人都在历着生命的劫,各有各的苦痛。剥开沉重的外壳,看到的是谁都不容易。

在生命的长河里,我们走得步履蹒跚。

鲁迅在《小杂感》里写过一段话: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大到企业,小到个人,每个人的悲欢并不相同,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疫情。

这次疫情,对线下实体行业冲击不小。

最近在抖音上看到这样一个男子的自白:从16岁去深圳打工,到现在自己做企业,这么多年了,第一次在家过初九。2月15日房租要交38万,员工工资120万,愁啊……

定位是湖北孝感,视频里他面向连绵起伏的群山,喟然长叹,背景音乐哀凉,任何人见了都会心生怜悯,感同身受。

“直到眼泪流枯,变成笑容,才是人生。”

这次疫情,对中国实体行业,比如民宿,旅游业,餐饮服务,线下培训机构……只要是与人接触的实体企业是致命的冲击。

《创业维艰》中有这样一句话:

“在担任CEO的8年多时间里,只有3天是顺境,剩下的8年几乎全是举步维艰。”

很多小企业本来效益就不好,现在被迫停产,业务不能开展,员工不能上班,这是天大的损失,很多私企老板都在担心能不能熬过这个寒冬。

对员工来说更是如此。假期延长,有的企业直接让员工3月1日上班,那时一年只剩9个月了,对很多人来说,今年的收入凉凉了。

不能上班赚钱,每天还要开销,很多员工叫苦不迭。有人说,以前最渴望假期,现在却盼望上班,因为身上压着三座大山:车贷、房贷、一家老小的开支。

(2)

最近被一条朋友圈刷屏了:如果一直被困在家,你的生活能撑多久?

有人说,最多两个月,现在房贷都申请延期了。

但也有很多人比较淡定。他们都是线上开展业务的人,比如我之前的老板,他做电商,主营医疗器械,在天猫、京东等很多平台都有店铺。

这次疫情,他店铺的口罩和酒精脱销,昨天又向工厂下单9万只。他给家乡湖北捐款10万元,并且不发国难财,口罩售价不变。

一方面能为国家做贡献,同时又能照顾生活,这样的生活两全其美。

还有一群自媒体人也很淡定。他们靠抖音、今日头条等自媒体平台引流,靠卖线上课程,撰写文案等各种渠道变现,足不出户让自己生活得有滋有味。

(3)

那么,普通人应该如何在线上开展业务呢?

有人考虑做电商。结合身边成功案例分析,现在做电商有九成是失败的,还有一成的人是用高价买来的流量,想成交就要持续花高价,这对普通人根本行不通。

普通人想要逆袭,或者说转型,就要结合自身情况,用“才艺”变现。

比如,你擅长写作,就可以做自媒体引流,投稿公众号和纸媒赚稿费,或者把已发表的文字出版二次变现,或者写文案,和音乐人合作写歌词,和书评平台合作发布书评……

方法多种多样,写作前规划好体裁,在这个领域坚持深耕,自然有编辑找你。

如果你会画画、设计、摄影、化妆等,你可以做线上课程,开班收徒。


如果你会视频剪辑,又会设计,就算不开班授课,平时帮别人设计海报,自己做小视频引流,树立个人品牌,也是不错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擅长的东西,就算以上的才艺你都不会,但总会做饭,找对平台,坚持分享美食的文章和视频,会有食材厂家、美食餐厅找你推广,一样可以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无论做哪一样,最重要的是:垂直输出,不能想发什么发什么,今天发美食,明天发书评,后天又发画画……这样标签就会乱,不容易吸引志同道合的人。

俗话说:术业有专攻。

与其多才多艺,样样20分水平,不如把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90分甚至100分。

让别人一想到你,就知道你是做什么的。

布局自媒体,是大势所趋。

网上流传这段话:

第一批下海的人,不会做生意,照样万元户!

第一批炒股的人,不懂K线图,照样成富翁!

第一批炒房的人,不懂经济论,照样发大财!

第一批做互联网的人,不会上网,照样躺着赚钱!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雇佣关系消逝,人人都是创业者,你根本找不到工人,越来越难找到客户,或者找到客户的成本很高,就会后悔没早点转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过后,普通人该如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