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书评

2020年末去观看了皮克斯的院线电影《心灵奇旅》,其中一段女音乐家和男主人公的对话很哲学:从前有一条鱼,他问老鱼海洋在哪里,我想找到他们称之为海洋的地方,老鱼说,你现在就在海洋里。小鱼说,不,这是水里,我要找的是海洋。

电影里那个叫做26号的灵魂,一直在找寻生命的火花,似乎告诉大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人就不能生存,但事实上最终他还是不知道他的火花在哪里,他只是坐在街角一家小店的门前,闻着飘香的的披萨味道,看着来往的车辆与人群,感受变黄的树叶缓缓飘落在他的手中,那一刻他的心仿佛被填满了。

有的人穷尽一生都在拼命追寻那个叫做梦想的人生境界,却没有办法与周遭的一切去建立和谐关系。永不满足,是人类的通病。

维克多.弗兰克的《活出生命的意义》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讲述他在纳粹期间奥斯维辛集中营的亲身经历,他所看到的人和事。第二部分是后来他得以幸存之后所整理的心理学论述。

弗兰克在这本书里不止一次提到尼采的话: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在纳粹集中营里,你会发现,那些知道自己的生命中还有某项使命有待完成的人最有可能活下来。

书中有一段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犯人在2月份做了一个梦,梦里的上帝告诉他3月30日战争会结束,在梦醒的那前一段时间里,这个犯人无论遭受何等的磨难他都保持着神采奕奕,但当日子一天天临近时,根据他们对于战争的消息的判断,战争基本不可能在那个日子结束的时候,这个犯人突然陷入昏迷,第二天,他就死了,从外表症状看起来,他死于风寒,而弗兰克告诉我们,人是会死于突然失去希望和勇气的。

人一定不能丧失希望,而应当鼓足勇气,坚持斗争,始终保持尊严,坚守生命的意义。我们应当骄傲地而不是悲惨的面对苦难,并且清醒地知道如何对待死亡。

还有另一段有意思的故事,一个犯人刚到集中营的时候就在心里与上帝达成了一个协议:以他所受的苦难拯救所爱的人免于痛苦。对这个人来说,他所受到苦难和死亡都是有意义的,那么他就不再害怕即将到来的痛苦,还有无穷尽的折磨。因为他将他的死看做成为爱的人的牺牲,抱有这样心态的人往往能够活下来。

这种牺牲的性质决定了它在正常世界即追求物质或成功的世界看来似乎没有意义,但实际上它有。因为与富足的精神相比,身体所受的束缚就会显得不那么痛苦了。苦难本身毫无意义,但我们可以通过自身对苦难的反应赋予其意义。

这种意义是一种精神自由,是你自己给予自己的,这种精神的自由任谁也无法夺走。弗兰克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遭遇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而尼采也说过另一句话:那些没能杀死我的,使我更强壮。

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有其不同,因为意义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动词而不是一个名词。它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对你周遭的一切——无论是再大的苦难,或是再小的快乐,进行感知以及建立感知关系。你对生命的态度是积极或是消极都无法消灭生命的意义,积极的生活使人拥有创造性与感性的能力去实现生命的价值,而消极的生活正是人们用于感知美与艺术和自然的追求。

因此无论你在苦痛的经历中怀揣梦想,还是从周遭的琐碎里寻求隐秘的美好,都是一种生命的意义。

雨后的阳光,地铁口吹来的风,咖啡店弥漫的慵懒时光,街角传来的披萨香,巷子里袅袅的炊烟,熟悉的那一路电车,春天草坪上的泥土香,夏日窗外此起彼伏的蝉叫,秋天落叶伴着凉意的微风,冬日初雪后的暖阳……

平凡的我们为看到这些,而活着。

我用弗兰克《活出生命的意义》书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此文:

“解放后不久的一天,我在田野里散步,穿过繁花盛开的沼泽,一直走到邻近集中营的市场。云雀在天上飞过,我能听到它们在快乐地歌唱。方圆数里内,空无一人,只有空旷的田野、寂静的天空和歌唱的云雀,一片自由的空间。我停住脚步,观察四周和天空,然后跪在地上。那一刻我几乎忘了自己,忘了整个世界的存在。

我不记得这样跪了有多久,念叨这句话有多少回。但我知道,就在那一天,那一刻,我的新生活开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生命的意义》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