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共情的力量》1

这本书的作者乔拉米卡利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也是美国某治疗中心的首席心理学家。他写这本书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他弟弟的自杀。“如果我早写这本书,我弟弟就不会死了”。他在弟弟死后几近崩溃,并沉痛反思:弟弟在最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被敲醒头脑,是生活建议,还是仅仅要拥抱和理解?

书中喜欢的地方很多,但居然喜欢“共情的神经生理基础”这一节内容我也是很惊讶,毕竟我从小就不太喜欢生物学的知识,这部分内容在书中的讲解我觉得很明白也很好理解,下面是这一小节的主要内容。

共情能力主要连在杏仁核和新皮层。杏仁核属于原始脑或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杏仁核是情绪脑,是快速产生欲望、暴怒、疯狂、极乐的部位,也是生成眼泪和储存我们最有意义的个人记忆的地方。如果知道经典的“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就能更清楚,杏仁核就是处理这类本能生存的关键问题的。然后,大约在一亿年前,哺乳动物开始进化出一层新的脑细胞,用来完成更需要理智的目标。新皮层又叫思维脑,就像一层薄毯子一样包在原始的边缘系统外面,可以让哺乳动物的祖先们来反思自己的感受,并依据这些经过思考之后的反馈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书中举了蛇和青蛙会在饥饿时吃掉自己的小宝宝,但由新皮层主控的哺乳动物则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后代。

又经过几百万的进化,思维脑与情绪脑之间发展出相互作用的关系,可以向火热的情绪发放冷静的理由,允许有经过思考后再给出反馈的时间,放慢了情绪自动反应的过程。

人类婴儿出生时就已经基本长好了的杏仁核是绝对主导,而发育很慢的新皮层要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夺回主导权。事实上,大脑的发育过程就像是一部进化史。

“不管多大的孩子,如果他们哭的时候能得到安抚,笑的时候能听到他人的笑声,他们就会相信外界会用安抚的方式来回应自己的情绪。但是,如果他们的眼泪总是没人关心,他们的恐惧也总是被忽略,那他们就以为这个世界是没有回应的,是不在乎自己的。如果总是这样被忽略,他们的情绪反应就会逐渐收窄,恐惧就会成为所有情绪中的主导。

换句话说,与有爱心和专注的人之间的早期互动经验,能温柔地呵护和加强产生共情的神经回路,这样能防止我们情绪的剧烈波动。相反,跟愤怒、暴力或忽视型养育者之间的重复互动会让一个人发出或接收共情的神经通路发生短路如果我们通过某个特定的情绪通路一次又一次的发现,这个世界总是不能正确地对待我们或毫不关心我们地感受,那我们最后就会意识到继续尝试也没有意义,然后就开始关闭我们的情绪。”

上面两段,原文摘录了下来,我认为写的很好也很重要。之前我也曾听过类似的说法,知道早期养育者的重要性,自己也在养育的过程中被无数不同的声音所左右,比如哭声免疫法,现在想想这种调教孩子的方法是多么的恐怖,会给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啊。其实,在困惑时,如果能停下来,用共情的方式去理解,理解自己理解对方,哪怕对方只是一个孩子,也会找到适合的方法,而不是去盲从一些道听途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共情的力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