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误区小结

已经28岁的我,步入职场也已五年多了,但谈及理财,还是小白一只。因为关于不远的未来计划要支出一笔大的资金,让我有了理财的必要。从今年年初开始了认真学习理财、金融方面的知识,收获良多,对以往的许多消费观念有了新的认识,逐步纠正错误的消费行为,个人的财务状况也日趋健康,步入正轨。

总结过去,以便于更好的走向未来。将自己在以往的消费过程的误区总结,大致分为三点。

1、已“实用”为借口,追求过高消费

我们应该都 听说过一种消费主张:买好一点,贵一点的衣服,可以穿很多年。这样平摊到每年,其实很划算,比买便宜的,经常更新衣橱要好。这种消费主张正确吗?正确。但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样用错了,我们实际上把它当做了过度追求合理消费高品质服饰的借口。

人好像本来就有追求高品质东西的欲望,如果没有理智的束缚,在接受到这样的观念后,欲望就会破笼而出。高品质的经典款式的服饰确实可以使用很多年,还可以享受到它带来的诸多 附加值。往往一件这样的服装相当于你平常购置普通衣物的好几倍价格,但这需要改变你原来购置衣物的频率才行,不然你的支出也只会成倍的增加。

买它的目的就在于少买、买精。原来一个月买两次衣服,现在依旧如此,那么好衣服带来的“可以穿很多年”的实惠就并没有产生,因为你并没有那么多机会去穿它,最有效价值没有发挥出来,性价比依旧很低,和你原来快销品的衣服并没有什么两样。

2、产品好,就不亏

不知何时“工匠精神”也感染了我,对它总有一股莫名的崇拜。对冠以“工匠精神”的产品总有一种买了不吃亏、买了不上当的错觉。只要一见到拿过IF、红点、IDEA奖设计的产品,就觉价格一定是一分钱一分货,绝对物有所值。即使现在用不上,也会有个声音在心里劝你:“以后一定能用得上的”。然而,很多东西吃灰到现在。

这样的产品固然在设计上有过人之处,但衡量产品价值的因素并非设计一条,仅仅因为设计好而判断它是一件值得购买的产品,就太谬误了。况且,能有如此头衔,如此卖点的产品,又怎么会没有溢价呢。

3、不买就是亏的打折与众筹

在今天,打折是很常见的促销方式;众筹却是这几年刚兴起的另一种销售手段。但他们的出现都在向你传递着同一个信号:低价,而且是有时间限制的低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我常常被这样的活动所吸引,买进了很多当时用的少,后来也使用频率很低的东西。零零总总加一起,也是一笔吓人的支出。

正确的消费观有着它的底层逻辑,就是从需求出发。只有你有需求,你才会多次的使用,使用的频率越高,次数越多,带来的收益也越高。这也是性价比的另外一种体现。

曾经看过有人写到过,如何去衡量一件东西是否值得买。假设你需要搬家,你会带走哪些东西;如果你再一次搬家,你又会扔掉哪些东西。

现在的我正一步步克服这些错误,效果还不错,储蓄增长变快了,也有闲钱去做一些小的投资了。如果你看后有感,希望我的经验能够帮到你。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费误区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