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认知延迟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思考下来,这里暂且把它叫做认知延迟吧。

我记得我小时候祖父经常给我灌输这样一个消费观,每当我买一些玩具或是一些有意思的物品,他总会责怪我太浪费钱,有买这些东西的钱还不如换点吃的来填饱肚子,毕竟肚子是最实在的嘛,这还是我买回来实物,要是钱花在虚拟的东西上,那就不是责怪了,要埋怨我好几天。小时候不懂,理解不了祖父的想法,只是碍于他的威严,就没有太多怀疑。

后来年纪大了,在外面生活,有过饿肚子的体验,感受到生活的不易时,才理解那时他们的消费观,毕竟在物质生活不充裕的时候,填饱肚子总是第一需求对吧。

后来读书,物质生活已经有很大提高,最起码不用担心饥饿寒冷,人们的消费观开始有所转变,开始关注到精神层面,但是基于旧时的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他们有这个想法去娱乐,去体验,但是不愿意付出金钱,乃至付出代价,因此那个时候市场出现了很多缓冲产品,像枪版的电影,免费的音乐。

再后来,开始工作了,在吃喝上已经可以选择了,这时候精神层次的娱乐产品才逐渐被人们接受,接受它的消费模式,人们愿意花钱去看电影,花钱去另外一个地方听京剧,花钱去旅游,可是在教育上面,人们好像还是迟了一步,他们可以花金钱去看电影,花钱去听歌,去看演唱会,却接受不了花钱去看视频学习,并且从心底抱怨它,认为这个有反常理。

从这里可以看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需求总是脱离不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总是需要时间才能被更多的人认可。可是为什么少数人总是能领先一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呢,而一些人总是要等到别人提醒,别人帮忙推一把才能意识到,更多的人则是被迫改变,尽管这其中他们骂骂咧咧,但事实终究没有变化。例如:移动支付前期,有多少人提前接受了,有多少人后面才接受,还有多少人是没有办法被迫改变接受的。

所以这里就涉及到一个认知延迟的概念,我们需要持续更新自己脑中的概念、思想,而不是一味的去埋怨,去抗拒,因为最后不管你怎么想,在大环境下,你都得束手就擒!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认知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