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条条说瑞士人》The Naked Swiss
作者 | Clare O’dea
译者 | 影子
(揭秘瑞士/瑞士人——10个传闻,一探究竟。是真是假?任君评述。)
Chapter1:认识一下瑞士人
Chapter2:瑞士人很有钱,吗?
Chapter3:瑞士人排外,吗?
Chapter4:瑞士人聪明,吗?
Chapter5:瑞士人性别歧视,吗?
Chapter6:瑞士人中立,吗?
Chapter7:瑞士人帮过纳粹,吗?
Chapter8:瑞士人无聊,吗?
Chapter9:瑞士人是奸诈的银行家,吗?
Chapter10:瑞士人有世界最好的民主,吗?
Chapter11:瑞士人是欧洲人,吗?
Chapter 2: 瑞士人很有钱,吗?(1)
有一件事情,大家都知道。——瑞士人很有钱。
对吗?
不对吗?
部分对(不对)吧。
设想一下:一个月清之夜。
瑞士传奇歌手蒂娜·特纳在苏黎世湖旁的豪宅举办了一场鸡尾酒华宴,邀请了1000位客人。
于是我们非常幸运地看到了,瑞士不同阶层的典型家庭。
首先,我们幸运地看到,1000位宾客中有135位百万富翁。
瑞士是百万富翁的最高产国,没有谁在这个名号上,敢跟瑞士争“一哥”的位置。
“百万”特指现金100万美元,其他不动产或者商业资产还不算。
女主人蒂娜,净资产2亿5千万美元,华宴上当之无愧的超级富翁。她并不孤单。在瑞士,千万富翁的家庭数略低于总家庭数的1‰,这个数字也让瑞士坐上了千万富翁国家排名的第四把交椅。
我们无法探知名流们的具体身家,但是瑞士最大财经杂志《资产Bilanz》让我们有机会管中窥豹,窥得一二。每年度的瑞士富豪榜单上,名门望族上榜毫无悬念,包括贝尔塔雷利家族(130亿美元净资产,制药及生物工艺公司),拥有罗氏制药公司的霍夫曼-奥里家族(240亿美元资产)。榜单上列位的还有外籍出身的财阀们,俄裔石油大亨维克多·维克塞尔伯格(130亿美元资产,覆盖多产业),喜力啤酒的夏琳·德卡瓦略·海尼根(120亿美元净资产)。
富人越来越富。——这个结论,是时间证明的。
1989年《资产Bilanz》杂志首刊中的资产榜单上,前100家资产合计690亿瑞士法郎。宜家的坎普拉德家族,与巴西-瑞士双籍大亨豪尔赫·保罗,两家资产合计40亿瑞士法郎。2016年,两家望族资产合计飙升至730亿瑞士法郎。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一份报告显示,作为安全的避风港,瑞士并不只是受境外资金的青睐。事实上瑞士银行中居民的储蓄要比境外流入的资金还要高,2016年储蓄资金达2.5兆,流入资金达2.4兆美元。
瑞士人的富有,无可争议。
2015年,瑞士人均GDP(以购买力平价计算)是58371美元,在世界个人财富排名第9,低于挪威和卢森堡。紧随其后的有美国56421美元,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45000-47000美元,英国和法国41000美元左右。
GDP显然拉低了数字。
2016瑞士信贷银行的全球财富报告显示,家庭的金融资产加上有形资产(如不动产)再减去负债,瑞士又回到了富有榜第一名,人均资产53万7600美元,以绝对姿态傲视别国,排名第二的澳大利亚仅为40万美元。当然,这归功于一小撮的超级富豪,拉升了排名名次。事实上,1/3瑞士人的个人资产低于10万美元。
这份财富报告让瑞士熠熠生辉。
确实,无论国民钱包还是国库,都是鼓鼓囊囊的。于是,你看到了一位娇小的老太太,眼睛不眨一下抽出一张100瑞郎,来付5瑞郎的咖啡;于是,你看到了精心重建的中世纪城墙,和设备过多的医院。富有,影响了立法风向,影响着个人态度,有时更以争议的方式冲击刷新着人们的思维。
1. 瑞士人什么时候开始这么有钱?
只有瑞士人,认为他们的财富积累,来自于勤勤恳恳、积极创业。
拿起放大镜细细探究,可以追溯到一个声名狼藉的原因——银行保密制度。
瑞士联邦统计局每年会编制可支配收入比较报告,在欧洲兄弟国中,仅有挪威和卢森堡是高于瑞士。扣除税费、生活支出后,瑞士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是2.5万欧元/年,高于法国、德国和英国(法德两国均低于2万欧元,英国低于1.7万欧元)。但回溯到一战前发现,当时瑞士工人收入大幅低于邻国。尽管当时瑞士经济蓬勃向上,但是工人福利还在原地踏步。就在一战后的四十余年,瑞士迎头赶超各国,成功翻身。
很多人认为,是“职业道德、教育素质以及企业精神”这种“新教价值观”让瑞士经济势如破竹,节节高升。圣加伦大学的罗马·思德利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工业革命前,“新教价值观”下的瑞士,确实走在繁荣昌盛的道路上,但是以当时的龟爬速度,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爬到现在的发展程度。
瑞式“殖民”,带来了什么?
19世纪是一个机会满溢的时代。瑞士站在了时代的风口。
凭借灵活又开放、专注出口获利的的小型经济体,瑞士得以在快速扩展的世界市场上开疆辟土,聚敛财富。同时代的欧洲邻国都在靠大肆殖民来繁荣昌盛,但是别忘了,也可以另辟蹊径,曲线获利。1861年德国经济学家阿韦德·埃明霍乌斯写道:
“瑞士这个小巧的内陆国家,无舰队,不建殖民机构,不发一兵一炮,更勿需镇压管理,就完成了瑞式的‘殖民系统’”。
埃明霍乌斯提及的瑞式“殖民系统”,指的是瑞士商人在广漠世界建立的商栈系统,从菲律宾马尼拉到黄金海岸殖民地(今天的加纳),用商贸手段,在长久的岁月里集聚了丰厚的财富。
全球商贸最初并不开放,牢牢掌控在一些海运帝国。1849年英国率先放开自由贸易,温特图恩的尔卡特兄弟成为瑞士瞅准商机的第一人,迅速在印度孟买成立商站,进口了第一批的棉花,紧随其后,一批热带异域产品也进入了瑞士,广受欢迎。今天,除了几家顽强的瑞士公司(如DKSH, Zuelling)外,大部分的瑞士老字号已经销声匿迹。依然在国际商贸市场呼风唤雨的瑞士老牌公司,从悠久的经营中走来,从奋斗的传承中走来,也从积累的财富中走来。
《专利法》&《银行法》,又带来了什么?
瑞士的财富积累,还得感谢专利法的缺失,让瑞士在1907年前可以尽情地搭便车。
瑞士很多企业,靠盗窃知识产权成功上位。罗马·思德利(圣加伦大学)写道:
“(盗取知识产权)是寄生在国外竞争对手上,与抢劫无二的行径。当时的种种制度缺陷尽管饱受谴责,但人们还是认为,盗用知识产权对瑞士大大利好。活用新技术且无需承担发展成本,这也使得19世纪后半期的食品加工、化工、工程各产业犹如安上了翅膀,迅速腾飞。”
思德利的研究集中在经济领域,并没有把政治领域的稳定和中立考虑在内。同样,很多学者也会聚焦在金融领域,认为银行保密制度是积累财富的重要原因之一。金融机构是分析的核心,但是银行保密制度并不是全部。20世纪,瑞士成功脱身两次世界大战,保持汇率稳定,保证瑞郎长期自由兑换。这在当时,几乎做到了尽善尽美。
思德利还写道:
“1934年,瑞士通过了《银行法》,特别加入了银行信息保密及泄密处罚等条款。银行保密制度正式立法。瑞士银行家,因为对储户的绝对保密成为了值得信任的人。1950年前,金融中心崛起,金融机构扩张,它带来的财富不仅流入了金融服务部门,也流入了纵横交错的其他部门,最后流入了瑞士的整体经济中。”
20世纪初,瑞士就已经跻身于经济发展上位圈,但是直到一战时期,瑞士工人待遇仍旧低于欧洲各国。压迫和不满不断挤压,终于在1918年爆发了全国大罢工。大罢工以三名工友牺牲的代价,动摇了瑞士的统治核心,这是瑞士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工人收入、工作条件等各种福利逐步改善。
瑞士人越来越有钱了。
移民,还带来了什么?
R.杰姆斯·布雷丁在《瑞士制造》一书中探讨了瑞士成功的秘诀,揭示瑞士的繁荣,没有人为策划因素——“没有总体规划,没有文化引导,没有政府主导的意识形态战略,所以也没有一个成功的公式。” 布雷丁充分考虑了地理、历史以及政治因素,他认为职业道德、企业精神以及几个世纪流入的移民和难民,对于瑞士的成功举足轻重。
来看一下历史长河里,璀璨闪耀的名字:
亨利·雀巢,一位德国政治难民,创办了雀巢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首屈一指的咖啡品牌。季诺·大卫杜夫,一位乌克兰犹太人,百年沉淀,把自己的姓变成一个奢侈品品牌,如今的大卫杜夫已是世界上最高端的雪茄及雪茄配件品牌。莱奥.施特恩巴赫,一位波兰难民,是镇静药"安定"的发明人,拯救罗氏制药的救星;埃内斯托·贝尔塔雷利,生于意大利,如今是瑞士第五大家族企业掌门人,他率领内陆国家的帆船队参加知名的美洲杯帆船比赛,两次赢得冠军。
这些超级富豪,加深了瑞士有钱人印象。
学徒制,终将带来什么?
埋头苦干还不够,得有储备,有机会,有路径,才能摘得成功果实。
瑞士有一套完备的学徒制,学徒们不上大学也能接受完备的职业训练,并且受人尊敬。三四年的职业训练后,他们在职场上手快,拿高薪。制图设计师、银行出纳员、花农、电工都接受技术和商务培训,也能继续进修,提高专业度。
瑞士2/3的初中毕业生离开校门,进入职业技术学校接受双轨教育。他们从300项注册学徒课程中选择,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学徒们一周3-4天在企业里跟学手艺,1-2天在学校上理论课。学徒毕业后想再给履历增加份量的,可以参加联邦考试进入大学继续求学,50个学习项目任君选择。这条求学路径可以培养出训练有素、有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士。
所以做学徒也是开启商业生涯的很好方式。瑞士很多顶尖企业CEO都是学徒出身。譬如瑞银集团首席执行官塞尔吉奥-埃尔默地(Sergio Ermotti),瑞士旅游集团的彼得·梅尔,瑞士莲公司总裁坦纳。
学徒制,保证了瑞士的人才储备,人才的专业与敬业,也让企业心甘情愿拿出高薪。
商贸对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瑞士的繁荣,离不开这双推手。
18世纪的瑞士,纺织工业发达,是欧洲大陆上重要的棉花进口国。时至今日,有着300年历史的老字号保罗·莱因哈特公司,它的棉花进口量占据了6%的世界棉花市场。19世纪后,瑞士的商贸一路开挂,如今出口占据了国家GDP的50%,带动制药、钟表、机械等多个产业,共赴繁荣。一荣俱荣,瑞士工人们通过集体工资协议,享受繁荣经济带来的福利,正式跻身高薪一族。
下一篇——Chapter2:瑞士人很有钱,吗?(2)
硬币的另一面
(感谢大家对本书和本译文的喜爱。本书翻译已获Clare O’dea授权,禁止二改商用,转载请注明。本书成书于2017年,所以有些数据并不是最新。如有错误,欢迎指正,不甚感激。微博@影子945_,Photos by Florian St.&Zoe 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