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分享质量管理及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经验。
这篇文章是过程方法更高层次的应用,都是很抽象的总结,有一定哲学水平的人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过程方法可以很广泛地应用,所以这篇文章介绍的过程方法可以适用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很多方面。
过程方法的系统总结从2014年开始,主要也是针对更高级应用的总结,因为简单的结构化应用和相互作用这样的应用只是初级的应用,要想让过程方法有更广泛地应用,能分析更复杂的事情或事物,需要更系统更完善的理论结构。
本篇文章所介绍的过程方法是更高级应用的理论框架,没有详细和解释和案例,其中综合了适用于军事和政治的内容,给有一定哲学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同行作为参考。
所以这篇文章不能仅仅以工作的角度去阅读,部分内容关联了兵家和法家的内容,是基础的理论,是哲学的具体应用技巧。但是为了防止被误会成厚黑学,很多内容作了修改和删减。这应也是屏障,有缘有德自会识其真意。
向古往今来的恩师致敬,感恩古今圣贤留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智慧,中华儿女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道德文化,知进退,晓攻防,扬德善,防私欲,同君子,远小人,施德化,普天同……
决策时,需要化繁为简,透过现象发现本质;
策划时,需要举轻若重,思考周密,才能防止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简单与复杂是一体两面,是辩证统一的整体,负阴抱阳才能执一、守中、用中……
为了更好地理解,先把简单的、思考的原点作为启发的开始……所以前面有些内容和后面是重复的,因为这篇文章就是在这部分内容基础上完善和总结的。
怎么定义输入,输入有哪些原则性的要求;
输入的正确性,如何判断是否正确,怎么确保输入的正确性;
输入的完整性,如何判断是否完整,怎么确保输入的完整性;
输入的来源?输入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影响理解方式,输入的获得方式?输入的检查和评审?
定位正确==》战略正确==》方向正确==》逻辑(方法)正确==》过程正确==》运行正确==》结果正确
识别客户,如何识别客户,产品或服务的关联者,谁受影响,谁对过程或产品有要求
识别客户需求
如何识别客户需求
如何满足客户需求
如何测量是否满足输入,满足顾客要求。测量指标需考虑全局和长远,成本和效率,有效性。
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
时间和进度的要求
过程的效率==》每个步骤的效率;
成本和投入==》资源和各种成本的考虑;
过程的价值
过程的风险==》风险管理==》识别,管控,预防,监视等
过程的步骤
每个步骤的要求,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每个步骤的风险,每个步骤的增值
出现异常的处置和应变方法进行明确和预案;
输入的输入
输出的输出
如何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防止信息传递的误差,如何防止信息传递的误差,如有误差如何识别和检查?
输出是否满足输入
资源需求和输入有关、和人员有关、和方法有关,和测量检测有关。各个要素的相关性或关联性。
人员的职责和人员的能力,人员的能力和输入有关、和方法有关。
从系统去定义和规划过程
过程如何影响系统,系统如何影响过程;
过程的步骤和发展规律;
过程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方法==》通过制度和标准进行明确和约束;
过程的PDCA,通过内外部的信息渠道收集信息,总结,分析,改善。
目的:
把需要做的事情当做目的,把目的的目的也在目的中描述,即两个或三个层次的目的一起做目的,相当于把事情的重要度和影响度也在目的中有描述,加深理解,提高重视度。==》输入的输入。
标准是好与坏的判定依据,是过程管控的依据,是作业的依据,是经验总结和传承以及推广的方法;使大家有共同的标准和规则。
信息表面可能有真实意图即表面意思,也可能是烟雾弹,用来迷惑对方,或者故弄玄虚,让对手摸不清真实的目的和实力;所以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要揣摩对手的目的和意图,分析不同层次和方向的目的;
有的信息可能是故意透露或公开的,有的信息是通过表面信息展示深层信息,有的是直接公开,有的是半公开透露,有的需要透过表面看本质;
尤其是公开透露的信息,需要先分析为什么会故意公开透露,对其有什么好处,对哪个方向不利,信息引导的方向是什么?
学习方法:深度,多想一个为什么,延展,进行类比,举一反第三,这个工具怎么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工具时想怎么去用,
这个工具和另外的工具有什么联系,即便从表面看没什么联系的两个工具或事物也要找到联系,从系统的角度去找到两个事物的联系;能从本质去看工具和事物就能容易找到两个工具的共同点和联系;从整体或全局或系统的角度找两个事物的连续,从相互作用相互顺序和相互关系去找联系;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道德制高点
道德制高点需要站位高,需要有压倒性优势,被人无法反驳,能被大多数人认可;==》需要总结成理论,容易别理解,容易被宣传,如果不容易别理解,即便道德崇高,需要理解很长时间才能理解,会缺乏应变性。所以道德制高点或者某种理论的提炼和总结很重要。==》成为旗帜和标签。鼓舞人心,增加前进的动力。
==》路线正确,有旗帜,这是基本条件,所以理论先行、宣传工作等是很关键和必要的。
道德制高点需要平常或背后的实际行动去证明和维护
实际行动很累,或者不容易,做多了会不容易坚持,需要理想和愿景去支撑
有更高的境界,胸怀和目标才能去支撑正确的理想和愿景
==》崇高的理想和实际行动合在一起是检验真假的方法。
不知对方目的和意图,不要出招。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使其暴露目的和意图。
使其放松警惕,进而流露出目的和意图。
谦虚,敬畏,自信
在对手出招前截击。
==>太极拳经谱: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
保持原则的坚持和正直是品德
在不违反原则情况下的变通是能力
违反原则的变通是人品问题,违反原则的坚持是能力问题;
从思想意识上改变,根据不同的阶层用合适的方法件建立文化!
不管多好的想法,不落实就没有作用和价值,谁去落实?文化需感染和落实到具体执行的人员。
宣传和思想意识改变,接受,执行,有理可依。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
内部统一思想意识和原则、方向、重点。更好的应对外部,配合各部门。
宣传和口号 凝聚人员,鼓舞人心,指引方向,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目标;
旗帜需有鼓动性,需有高度,能激励人达成战略和目标;
使其放弃抵抗的意识
培养其习惯,让其按习惯去做事情,氛围的养成,每次拆招的惯性结果影响其习惯;
风险和利益,明白对方的心理,包括风险和利益,打破对方的心理防线;
信息渠道,信息渠道的有效性检验,间谍,信息渠道的设置(信息收集点);不要让信息失真,不要有假消息,如何识别假消息。
信息渠道的层次越多信息越容易失真,同时也越容易暴露情报和信息网;
对钱的态度;
吃亏时的态度;
受委屈或者有压力时的态度;
过程方法的应用可以延伸得更深化和细化,可以把过程方法当做基础,整合成一个系统思维,把有用的原则和理念,工具等整合到这个系统中。
如果把知识、能力等比喻成鱼,系统思维比喻成一个捕鱼的网,网越大,网孔越细,捕鱼的效果也就越好。每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一个人不同阶段的学习能力可能也有差异,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看,学习效果也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捕鱼的网”不同,如果没有系统,只是点对点地学习,且学习的知识也没有连贯性,所学习的知识也形不成合理的架构,那么这样的学习就像是拿鱼竿钓鱼,和用渔网捕鱼的效果是有差异的。
如果知识点连成一块了,形成了一定的面积,或者是点对点的思维提升了,思维时考虑不同的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这些点连在一起,就好像一小块渔网,但是渔网如果达不到一定的面积,也无法撒网捕鱼,所以渔网的大小和渔网的网孔很重要,渔网的网孔就像思维的深度和细化的程度。
知识是用来使用,知识的系统性或合理的知识架构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思维能力也有助于学习效果和效率,这些因素都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
除了过程方法的内容,也有一部分经验总结的随笔,没有什么逻辑和顺序,仅供参考。
过程方法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学习和理解IATF16949标准,体系搭建,流程策划,流程审核的基础。能适用于各个职能或各种工作的策划开展;是成为专业审核员的基础,是审核员进行专业审核的理论基础。
这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方法,是现代哲学和管理学的综合和提炼,以应用于企业或公司中,所以过程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体系标准也说是以过程方法为基础策划和建立体系。
过程方法如果简单应用相当于结构化思维的效果,再进化和提升就能形成基础的系统思维,通过过程方法有助于形成系统思维。系统思维是学习和提升,以及组织活动开展的基本方法。
系统概念一般有这些涵义:能动态调整和适应,以及进化;动态平衡的、循环的、运动的;系统内的各个要素有相互作用,有输入输出的关系,能达到一定的作用和目的。
一个理论/工具/方法如果用得特别熟练,掌握真正内涵,上升到理论高度,也可以解决很多方面和类型的问题,这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真正的学习效果是学一点或一些,但在一段时期内能真正地应用,能起到实际效果。如果是学习了很多,感觉也都明白了,但实践中或工作中用不起来,即便听了很多课程,学了很多知识,又能怎样?知行合一才是要的效果,如果仅仅是自己感觉懂了,理解了,但实际应用不到实践中,可能还需加强学习。
学习:掌握规律,适应规律,应用规律==》学习能力/学习技巧/学习方式
当学习别人的一项技能或优点==》为什么别人具备这个技能,他是怎么学习或者思考的?
不但学习怎么钓鱼,还要思考为什么他会钓鱼?
学习方法的总结,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通过《实践论》的应用不断地完善和提升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一个好的理论应能有完整的概括性和适用性,不会有覆盖不到的地方而解释不了具体的事例,应能有广泛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所以才能举一反三,这是理论的价值。
根据理论能否广泛覆盖和指导案例能检验理论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但理论或是定义不是阻碍工作,应用理论的人不应被理论或定位所束缚。
过程方法=乌龟图 ???
举个例子,一个篮球队需要前锋,中锋,后卫,这些角色是要素,满足要素一定是团队吗?比如一个临时组成的球队和一个日常训练在一起的球队,在各个角色能力差不多的情况下,哪个球队的水平更高,要素有相互作用和关系才能起到协同的或者系统的作用(共同的目标,团队氛围,战略战术,配合程度,能力互补等)。要素是过程描述的方式之一,所以乌龟图是过程的要素描述,但不能体现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过程方法的学习或培训:如果不看任何教材,就像聊天一样,从输入(目的、要求(过程和结果)、期望)进行讲解,逻辑性更强,有助于理解,尤其适合于基础好或者经验丰富的员工,有利于形成过程方法的基本概念,有利于形成思维习惯,有利于将过程方法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如果有教材可以查看,先讲乌龟图,有助于有直观的感受,但不利于逻辑或思维的培养,能起到初级培训的目的,而且影响后续的培训效果。
一本书可以简单的概括Vs几句话可以还原成一本书
读一本书,是理解还是掌握?记住了还是能应用?
入门:你有方向和启发,慢慢扩大应用,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但重要的是有这个意识,而不仅仅是知道,但不能应用;
知行合一才是真的懂了。
同一件事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加工方式,有不同的效果和收获;
思维的系统/思维的方法
系统的有效性和效率==》会者不难(内容多细节多但思考能力强),就像能力强的人很容易抓到本质,工作效率很高。
比如国家的或公司的大领导,能把很复杂事情转化成“简单”的事情,所以能“日理万机”,看似很复杂的事情也很容易得出结论或决策。
系统思维如何培养?
生活习惯、行为习惯==》思维习惯、思考习惯
重复的行为和思维加深和强化原来的思维逻辑,所以起点是否正确或合适很重要,如果重复不合适的行为,会形成不好的习惯,而且会很难改变。
每个人一般都认为自己的方法很好!但效果是否真的有效?这是人性的特点!
变革从意识开始,学习也是一样。
是否正确?和其他人比较,工作是否轻松,遇到问题或困难是否有解决思路和方法;如果有以上情况,起点可能有问题或是错误的;但总在重复的习惯,是不会感到错误的,而且很难改变;一般来说,不管是哪个层面的变革,都会有阻力;阻力来自于成员的习惯或惰性;
方向的偏差程度影响到效果和效率;
APQP中每一项工作都完成了就能保证质量?设备需求数量和型号?====》为什么?方式?
对一件事或一个工具、一项技能进行总结或描述,能否用最简单的问题和语言就能知道掌握的程度、或知道水平高低、是否真正理解了内涵;
如SPC的目的是什么?使用的条件或基础是什么?重点内容是什么?
能否用最通俗的语言描述MSA?
无形的知识或思想或意识需要更深的理解才能掌握、应用;
有形的按部就班的公式化的知识,即便很“高深”也可以大批量培养;
思想、思维、意识层面的培养需要口传心授式的培养,可能还需要好的老师,好的学生,好的氛围,好的学习条件(举例需要是双方都能知道的事情或例子,才能去解释)和学习案例;
能力的等级:一学就会,或者老师只比学员早知道,或者熟悉一点,不足以形成能力门槛,即便认真讲解,都难以一时掌握和应用,是真正的能力门槛;
执行能力,经验为主的能力&思维能力,悟性;
外界环境主导&内部战略导向(尤其是无竞争的时候)
什么影响内部战略的导向?制约因素是什么?资源,定位、技术等;
出发点正确、定位正确==》战略正确==》方向正确==》逻辑(方式方法)正确==》过程(执行)正确==》运行正确==》结果正确
怎么才能出发点正确?如何知道出发点是否正确?
方式一:练习题:宏观的和开放的问题难度高,相对地越具体的问题难度越低。开放的问题需要自己识别输入,形成严谨的分析思路和或方案,表示思考的系统性和严谨性,这也是测试过程方法运用的水平,比如没有分析或确定输入就直接进行过程分析,表示输入运用有问题;
举例:怎么去北京?如何学习?
如果没说目的?表示没有真正应用过程方法。所以需设置目的后再根据目的分析;还有就是有的问题需要识别真实目的,如上级领导交待的任务,表面是完成一件工作,这是直接输入,那为什么要完成这件工作呢?
方式二:开题:引导兴趣,清空杯子,使其认识自己的真正能力;
你是否真正了解你的工作:
你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怎么才能好你的工作?
如何评价工作的好坏?
评价工作好坏的指标的依据是什么?
客户?相关者?
输入(目的/期望/要求)&价值
顾客是谁?识别客户,如何识别客户,产品或服务的关联者,谁受影响,谁对过程或产品有要求?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你影响谁?谁影响你?
顾客要求和需求是什么?如何识别客户需求?
目的是什么?有什么要求?期望是什么?做一件事需要考虑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效果?有什么好处?想规避和解决什么问题和风险?对相关方有什么影响?不做有什么风险和影响?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怎么定义输入,输入有哪些原则性的要求;
输入的来源?输入的表达方式?表达方式影响理解方式,输入的获得或传递方式?输入的检查和评审?
从广义上讲,把一个过程分为输入输出,信息、能量、物质都是输入,过程是一个利用资源通过方法进行加工的过程;
输入的范围因素:如想在什么范围达成效果,目的应用在或作用在什么范围?
输入的程度因素:输入的强弱,输入形式的强弱,如很重要事情或要求,但表达出来显得不重要;
输入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输入区别和需求程度;不同立场和角度的需求或输入;
谁的输入?由谁输入?输入给谁?怎么输入?什么时候输入?输入是否到位?如何检查输入的效果?
有什么需求?需求的程度?
活动或动作或某一步骤的价值如何判断,根据输入进行比较;
是否有价值==》真的价值?价值大小
价值的大小==》投入产出比
从价值或效果评估步骤设置的合理性;
如何识别输入?对输入进行判断,是真的输入吗?干扰?如何分析有哪些输入?
输入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输入的正确性,如何判断是否正确,怎么确保输入的正确性;
输入的完整性,如何判断是否完整,怎么确保输入的完整性;
输入的有效性,能识别真正的输入,找到重点,去伪存真,防止误差干扰;
输入表达的准确性,输入没问题如果表达有误,也是风险,影响达成的结果或影响效率;
输入的形式,有利于过程转化为输出,表达准确,有利于被理解;
输入的传递方式和传递准确性;
过程开始时的输入,过程中的输入(次级输入),不同阶段的输入,即一个总输入,订单需要细分为不同阶段和不同时机不同地点或空间不同职责等地输入;对结果和对过程的输入;即不同时机不同阶段的要求;
输入时的制约因素或制约条件:如要求在什么时间内完成,要求利用什么条件或资源完成,要求几个步骤完成,要求由谁完成等等。这些制约性的输入在过程中也是过程的要素;
输入和各要素的完善:如一开始受资源、技术、条件等制约,在一定制约条件下开始过程,但有了更多的资源或条件后,会补充资源和要素,或改变和提升过程的要素;从一定的制约中开始,在过程中完善;
输入要考虑干扰或噪音,不确定的、不受控的因素影响过程,或者是非预期的输入或干扰;
如何识别客户?(如何识别影响一件事的因素或条件?)
如何识别客户的要求?客户的要求是否已经被识别完整?
明示的&潜在的
潜在的:预期使用用途、使用环境和条件、风险、增值;
比客户更了解客户
引领市场,引到客户消费,提客户创造价值或创造需求;
客户是否可以有其他选择、目前的选项是否能完全满足客户?如能完全满足客户,有什么现象==》判断满足客户的程度==》销售量、客户对价格不敏感,客户好评……
如何知道已经识别的要求是否是真正的要求?如何验证?
过程范围的界定:
输入的界限,输出的界限,要素制约或可获得的界限,流程步骤的界限;权责的界限……
流程的开启时机和条件,流程的完结条件;
直接参数&间接参数
输入的相关(人或事物、信息),什么和输入有关?什么影响输入?
过程的相关
输出的相关,谁是输出的接收者?
过程要素的相关
潜在的相关者,可能在某些条件达到时才会受到影响;举例:组织一项活动,当声音特别大的时候,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但在此条件未达成不会有影响;所以,有时,识别不到潜在客户,潜在的相关者,当某一条件达到时,会造成一些影响;某些条件未达到对结果的影响,某些结果超过限定值,会外界造成影响;
设置或放大/降低一些条件参数,去识别潜在相关者或风险;
有些输入或输出是干扰因素,要会识别和排除;
重要度:
当某一因素或条件无法达成,输出或后果的影响程度;
某一条件或因素达不到,无法达到目的或偏离目的的程度,主要因素;
矛盾论
输入和客户、相关者有关;考虑一个过程的结果或方式或其它因素时,需综合考虑客户或相关者之间的平衡;如公司的要求/上级的要求/客户的要求/支持过程相关者等;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如:各个要素之间的平衡,要素与输入输出的平衡;不同输入/输出之间的平衡,
从系统的角度看过程,过程在系统中的作用?
内外部环境
公司战略==》部门==》岗位
信息准确==》信息传递准确==》信息转化、输入、利用准确
信息的传递路径:谁需要这些信息,需求程度决定信息的详略程度;
信息传递方式是否正确
信息传递的时间限制
信息是否偏差或失真
如何保证信息传达的准确性,防止信息传递的误差,如何防止信息传递的误差,如有误差如何识别和检查?
是否可以探测信息的失真程度
如何信息传递的偏差或失真
信息如何收集?在哪个环节和时机收集,哪些信息需要收集?收集的信息的作用?为什么收集这些信息?收集方式?
信息是否需要整理或加工?如何整理或加工?……信息的输出形式是否满足需求?
信息渠道的选择和控制,信息渠道的有效性检验,信息渠道的设置(信息收集点);不要让信息失真,不要有假消息,如何识别假消息。
信息渠道的层次越多信息越容易失真,同时也越容易暴露情报和信息网;
风险和预防措施 风险和利益
什么是风险?如何定义?从几方面去识别?有哪些风险?如何识别风险;
结合FMEA的思维;
做不好会有什么后果和影响;
各个要素的风险;如资源是否充足?人员技能是否满足要求?
直接的&间接的 直接的直接==》间接
策划的风险&执行的风险(未执行&执行一部分)
传递的风险;如何传递?传递的有效性或效率?做好了但不能传递或未能接收……
信息和事物的运输路径或存放地点;如物流的气候、地理等;或者待入库产品的存放,是否可能有被损坏,即存放地点是否容易受到干扰;现场现物现象;
其他因素:可预测&不可预测==》可控&不可控==》可预防(降低或减少)&不可预防==》改变环境&改变内部
工作顺序(各个步骤),各个阶段,各个接口或界面;
预案或应急计划
要素的风险:如要素不合适,数量的影响,要素不合格的影响;
什么地点?什么环节?什么步骤?什么时候/时机?什么条件?在什么的影响下?为什么会有风险?
策划的风险==》资源的风险==》执行的风险==》检查或测量的风险
所有的要求,期望和目的去对应相应的风险;
过程的风险==》风险管理==》识别,管控,预防,监视等
过程的步骤:每个步骤的要求,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每个步骤的风险,每个步骤的增值
出现异常的处置和应变方法进行明确和预案;
时间进度的要求,尤其是过程接口的信息与输入输出;
时机
流程的标准工时,每个步骤的标准工时,流程的周期
过程步骤的过程分析:将每一步骤进行过程方法分析;
为什么设置这个步骤?是否有价值;为了工作而工作?
这个步骤的功能和作用是否可以被取消?
被取消有什么影响?
是否可以发挥更多的附加值?
IE的原则
左右、增加或减少、变换角度或方向、变化位置等
一段话是否可以用一句话替代和说明?
检查点设置:
检查什么内容?哪些内容需要检查?为什么?
为什么设置这个检查点?
是否达到输入的要求?
避免风险?
时间进度、数量、质量、成本、效果等;
在哪里(步骤)/在哪个节点/什么时机设置检查点?检查几遍?
过程检查&结果检查
根据影响程度设定检查方式、检查频率,一次检查还是多重检查;
如何检查?
检查的方式是否有效?
如何确认或评估检查效果?
==?如何发挥检查的作用,检查后如何发挥检查信息的作用或价值?如何传递信息和升级,如何采取措施?
检查的检查:做检查有效吗?如何知道检验的有效性?
检查的狭义概念,点对点的核对是否一致;检查没有问题就一定没问题吗?
可通过公式统计,或者不同的公式,或者其他另一条线的数据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问题;如看生产数据,可以对比如可数据,或者生产报表和质量报表对比;
检查顺序:哪些情况,哪些地方,哪些时机容易出问题,哪些问题出现频率高,由此确定检查顺序,提升检查效率;
一般情况下,应用检查顺序原则科提升检查效率,但有异常就不能应用检查顺序原则,异常是其他情况,应先想哪些异常情况会导致问题,直接找容易出现异常的因素可更有效率地发现问题;
分段检查:如何数钱,数错了再数一遍?
根据职责,性质,或其他条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分段),每一段进行汇总,可提升检查效率;
分段有策划时的分段,分段后的记录和数据也需分类,分别分段进行统计,然后分段检查;
检查的目的和内容决定检查的方式:
盲样测试:审核检查能力直接把合格品和不合格混在一起,识别出不合格品,或者直接把产品给检验员,有可能是合格或不合格,让检验员识别,一般检验员认为是在验证检验能力,合格也会检验成不合格;最低要求是直接告诉检验员是不合格,让其指出不合格位置;
检查检验员态度,把不合格在前工序放到生产线上,看后工序检验员能否检查出不合格品;
过程的闭环:利用信息进行监控或反馈,及时修正过程;
结果信息的回馈
过程信息的回馈
比如工作中有这种情况,一件事中间某个环节停滞了,这个流程就无法继续,但是谁也不知道,说明流程未有效监控,未形成闭环,在流程策划时一定要考虑这种风险。
输入的输入:往前追溯;比如围魏救赵,围魏是第一层,救赵是第二层;
输出的输出:向后延伸,输出被如何利用或使用,是否合适,传递方式或输出方式是否合适?
输入输出的形式
你认为有工作成果,可能实际也有工作成果,但为什么没有得到好评?需要合适的方式!
你想吃米饭?输入要求:口感、软硬、干稠、==》盛装方式、温度、地点(合适的输出方式)
形式怎么确定?什么方式比较合适?
输出方式可以在输入中进行定义;
比如:老师教育学生,把教育当做输入,如方式不合适,或者因学生性格不同,同样的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有的学生易于接受,有的学生会反感抵抗;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预测或过程有效性的检查;
输出是否满足输入
输出的结果体现输入、方式方法、以及各因素的有效性
根据流程从理论上推测结果;
从旁观的或相关的证据推测结果;过程中有什么现象产生,其他人的看法和情绪等;
一叶知秋、管中窥豹;但注意使用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可靠度),如果再加上其他条件或者几个条件一起使用,可以增加推测的准确性;
开始时,用输入进行分析,流程化时成为方法:
举例设备验收过程:
如初始过程,设备清单为输入,输入还需要验收的要求和方法,即对结果的要求,通过设备验收达到什么目的?
正常的制度流程,已经明确如和验收设备,包括验收的依据和验收的方法等,输入只需设备清单即可,即收到设备清单,会自动进行过程加工,另外,设备验收规定中也会明确目的和范围;
直接输入==》 支持过程的输入==》只是要素或资源
章鱼图识别公司内部和外部
过程也可以用类似方法进行识别,什么从外部输入或影响过程;
当输入(信号激励)进入或激发过程,需要用什么资源,用什么方式(过程方法乌龟图模式思考)……完成这个过程分析;
资源已经存在,如何利用这个资源,过程成为“如何使用或利用这些资源”,可以片面地理解为资源主导型过程;
为人才提供舞台&为舞台需找演员 因人设事,因事找人;
谁触发谁引发的过程?哪个因素引发这个过程?
引发因素(输入)==》主要因素==》制约条件
衡量指标:
如何测量是否满足输入,满足顾客要求。测量指标需考虑全局和长远,成本和效率,有效性。
时间和进度的要求
过程的效率==》每个步骤的效率;
成本和投入==》资源和各种成本的考虑;
过程的价值,是否发挥了价值?是否是顾客需要的价值?是否满足了顾客的要求?
过程&结果
指标互相制约
关键指标
提前指标和预测指标
SMART
指标设置的合理性:指标合格==》过程的效果满意吗?==》客户满意吗?还可以考虑公司、老板、上级、相关方等;
平衡计分卡 TQIP
资源
有效性和效率==》怎么才能让流程运作==》正常运作==》有效率的运作
团队的配置、人才的层次;
责任心&态度&技能
如点对点的审核需要注意责任心
使用专业人才时的考核或者检查机制,在可控的条件下达成过程的目的;
德才兼备
新员工&代理人&有经验员工&导师型员工
职能定位变化前的人才储备,团队提升;
如何体现和运用PDCA?
在过程的步骤设置中进行PDCA,还有就是在整个过程外进行监控和测量;
输出
输出是否满足输入
输出的形式:表现形式或体现形式,还有狭义的输出形式;
事情做得好,事情也要说得好;被理解被欢迎的帮助;
如要培养内审员,输出是合格的内审员,表现形式是内审员证书;如生产报表表示和对应的是产品;符合输入的输出,让客户满意的输出;让客人接受和满意的输出方式;
过程的输出不但有期望的,也可能会有非预期的,这都需要注意,不能光考虑效果或预期输出,而忽略了非预期输出,比如公司的经营需要满足顾客需求,但也不能污染环境或违反法律,这些就属于非预期的输出。
接口:过程之间的接口,过程内部各步骤和环节的接口;
接口的形式:接口形式的效率和有效性;
如设变流程和设计流程的接口==》如果设计变更形成PDCA,即设变更新设计规范,那么设计规范自动成为设计开发的出入,形成接口关系;
动态Vs静态
内外部环境是变化的,过程内部和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变化的,过程要素是变化的,那么需要用动态的眼光去分析过程和策划过程。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没有固定的阵法能保持常胜,见招拆招,料敌在先。适合环境变化的管理体系。
过程方法应用时的一些原则:
风险思维
增值
PDCA和闭环
受控
过程的连续性,不能因一点中断导致过程中断,并且无法被识别;
第一层次:
要素,基本描述;
结构化的初级应用。
第二层次:更详细更本质的过程
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怎么保证正确、完整、适用性、如何检查是否正确、完整?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资源是否充足,是否合适?
==》各个要素的要求或适用性;地点、数量、时间要求、品质、成本等;
谁
过程主导者、过程相关者(要点是识别完整);
职能职责的划分,各个层级管理的职能如何发挥;
职责、资格、培训、考核
从职能角度分类:接收、使用、传递、检查、追踪、确认、审核、批准、协助等
==》各个要素的关联性和相互作用及影响;
各个要素和接口以及支持过程的关联性或关系;
==》平衡点,各个输入的平衡点、各要素之间的平衡点、输入和输出的平衡(如投入产出比)
平衡是相对概念,有时,为了品牌会轻视成本,即用成本成就品牌;所以要根据情况平衡整个过程;
资源需求和输入有关、和人员有关、和方法有关,和测量检测有关。各个要素的相关性或关联性。
人员的职责和人员的能力,人员的能力和输入有关、和方法有关。
过程的步骤和发展规律;
方法==》通过制度和标准进行明确和约束;
过程的PDCA,通过内外部的信息渠道收集信息,总结,分析,改善。
第三层次:跳出过程去看过程;
跳出流程,从宏观的角度看过程,从系统和整体角度看单个过程,从输入(目的,要求,期望)了解过程才能更好地审核出流程的问题或漏洞;方法、资源、资格、指标的适宜性;
从系统看过程Vs从过程看系统
过程的循环;深层次的过程分析;
站在系统的角度看过程;从系统去定义和规划过程
过程如何影响系统,系统如何影响过程;
过程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过程内部的平衡&过程和外部和系统的平衡
每个过程的特点不同所以关键因素不同,参考主要矛盾的应用;
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化时,流程需要更新或变革;
如人员素质特别高,有的文件和表单可以取消或者可以简化,或者在某一阶段可以简化;
当支持过程发生变化时,对过程的影响;
内外部环境下的主要问题,系统的输入,过程的定位;
过程的上升:
当支持过程、环境、系统发生变化,需要重新修正过程;
当过程内部的条件或因素发生数量或质量变化需修正:
改善&创新
过程对系统的影响&系统对过程的影响
过程的识别:
自然的行为方式和步骤
自然思维逻辑
江河的流向
自然的应该是合理的,但在需要利用自然资源的情况下,需要改变江河的流向,以达到利用自然资源的目的;
公司的事务或活动是自然的,如普通人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但有可能不是最优的,或者不适合公司的活动和目的,如生活的有些习惯可能不能在公司中适用;有些习惯和思维可能是负作用,所以这些情况下需要优化;
有些事情或活动是点的,没有全局和流程化的考虑,没有达到最大的效果,所以需要优化;
学习方法:深度,多想一个为什么,延展,进行类比,举一反第三,这个工具怎么用,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工具时想怎么去用,
这个工具和另外的工具有什么联系,即便从表面看没什么联系的两个工具或事物也要找到联系,从系统的角度去找到两个事物的联系;能从本质去看工具和事物就能容易找到两个工具的共同点和联系;从整体或全局或系统的角度找两个事物的连续,从相互作用相互顺序和相互关系去找联系
照搬:主动或有意识地照搬,有组织有制度的照搬,文件格式,表格格式的防错;
理解内涵:理论指导实践,能提高实践能力;
细化:如将要素细化,更有效的运用;未知&已知 已知能否达到最优;
实践:知行合一;
熟练地运用:在相似背景或条件,在经验或特定规则的环境下:
灵活地运用:真正理解理论的内涵,能根据实际情况/环境/条件进行运用;
理论的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论总结和认识;
举一反三:同类事物==》相似事物==》跨行业/跨专业/跨领域==》各个方面的运用;
理论提升:在更高的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
创造、改变、适应
表面理解==》真正理解==》应用或实践==》正确的应用==》举一反三==》改进==》理论总结==》理论提升
能传递给别人
提升团队的效率,一种方法或技巧推广后,起到效率倍增的效果;更简单高效的工作;
一堂课能有一个收获,长期受用就是真正的收获;
学习一门课程后一段时间后才能记得多少内容,还能应用多少技能?
一本书总结成几条原则,讲解这几条原则时再能汇成一本书;
意识的形成
理论培训
实践、形成习惯、行为影响意识;
结果约束,不这么做会受到某些限制,条件或环境导向/约束只能按某种意识去行动;
激励
学习方法/培训方法
讲课只讲几遍,即使是重点的内容,即便是重点强调,也只能是强调几次而已,几次强调对于普通学员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读书的效果是一个概念在书中有大量的解释,说明,所以读书时可相当于一个概念强调和重复了很多次,同时,看书时是阅读和思考一个概念一段时间,所以效果比较好;而且书中对于概念的解释用的是事例,通过事例更容易理解概念,加深理解和记忆;所以培训和学习的方式需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的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方式;
实践==》理论;掌握理论后,理解了真正的内涵,才能举一反三;还有,可以通过对比和类比举一反三;
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知识,如果没有转化能力和思考加工,不能无限增加知识,如果有思考能力,对任何信息的输入能进行加工和思考,能获得无限的知识;具备理论提升和总结理论、发展理论的能力,一个理论层面的知识,可以应用于更多的事情;一到多;多个事情总结为理论,多到一;
每一篇文章我们都是很认真地去写,包含了对质量管理的热爱,也包含了对职业的尊重。我们不想去抄袭或拼凑文章,只想踏踏实实地把经验系统地总结出来,分享给更多热爱质量管理这个专业或职业的同行。
希望这些文章中的内容能给您帮助,只要能对您有一点点作用,我们的努力就有了价值!
开放的心态,不要保守,让更多的人的能力得到提升,这既是自己的价值,也有利于企业和国家,退休后所谓的经验有什么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要有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感!希望更多的同行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去做这件对大家有利的事情!
如果这些文章对大家能有一点点帮助,希望大家把文章分享给同事和朋友,也算是对我的鼓励和支持,让我更加努力!阅读量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
本文为“质量管理之行”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质量管理之行”。
推荐相关文章阅读,请点击下面链接:
质量管理之行 体系篇 第1部分
质量管理之行 体系篇 第2部分
质量管理之行 体系篇 第3部分
质量管理之行 过程方法篇 第1部分
质量管理之行 过程方法篇 第2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