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问题潜藏巨大的商机:《穷查理宝典》思维模型之冗余备份

(某天发晨思,某个群里有朋友问“冗余备份”,那就专门写一篇吧。)

冗余备份(redundancy)是工程学上的词汇,《穷查理宝典》的第二讲中,查理·芒格提到了一句“工程学里面的后备系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思想。”

它指的是对于系统中关键的构成和功能“再来一份”。比如说,我们的肾脏、眼睛、心脏等。

简单讲,就是“备胎”,这样意外来临的时候系统不至于奔溃,失了生机。

成甲在《好好学习》中,用3页的篇幅讲了用冗余备份来建立安全空间的应用(p240-243)。

有个公司,把“备胎”玩出了高度:亚马逊云AWS。

(用关键词“AWS、亚马逊、黑色星期五”等组合搜索,你就知道我在说啥了)

做电商的亚马逊,在黑五的时候发现平台流量陡升。由此意识到之前辣么多服务器居然只是为了这一天服务,可还不得不买,于是发现了商机,把它们用于服务有需要的互联网公司,估值嘛,反正后面的零要数蛮久

想象一下如果亚马逊不准备很多的服务器,每次黑五,客户蜂拥而至的时候,就崩溃……

关系到用户体验、甚至平台能否长久生存,当然要做好备份。

生存和死亡,这是个问题,可偏偏有人把它化为了商机——就像亚马逊。

换成个人发展的角度,如果说我们现有的技能是我们的一只胳膊,那么,不断学习和探索的其他技能,就是另一只手,一套备份。

该如何做到两手抓,还两手都要硬?

系统性和探索。

1⃣️系统性

友情提醒,对“系统性”感兴趣哒,可以仔细看看《穷查理宝典》的第二讲。

为什么查理·芒格在书中提到了这些模型?他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筛选的?

当我们看到了一堆模型的时候,是死记硬背跟别人“扔词”,还是认真地去思考和琢磨背后究竟是什么意思?又该如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举个例子。

书中提到了一句话,“掌握八九十个模型就差不多能让你成为拥有普世智慧的人。而在这八九十个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你不好奇这几个模型是什么吗?

如果让你把这几个模型用于解决生活中的一个难题,应该如何操作?

再说成甲的《好好学习》。

我之所以把这本书看了十几遍,就在于第一次看的时候,他组合五个思维模型

黄金思维圈

系统思考

二八法则

复利模型

冗余备份

实现了得到《成甲说书》的高质量稳定输出。

印象深刻。

如果说,我们能够提炼几个对自己而言非常有用的思维模型,并能通过排列组合把它们用来解决问题,形成自己处理复杂事物的系统方法论,结果会如何?

假如我们居然能够在有系统的基础上,不断地往这个系统上补充舒适区外的外挂技能,“王炸”还会远吗?

2⃣️探索

今天跟朋友聊天,越发意识到:

自己很享受不断学新东西探索边界的过程,但也会纠结时间精力在主业、长久目标上的分配。

肿么办?

有一个点击量1372万的TED视频,题目叫《The first 20 hours -- how to learn anything》,分享了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的方法。

作者Josh Kaufman还据此写了一本书《关键20小时,快速学会任何技能》。

就像朋友问,怎么才能快速get保险相关的知识?认真看书,然后拿自家的情况来分析,给自己做一个配置。然而,真正要掌握,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

格总曾经分享过他自己作为投资人快速学习一个领域知识的窍门:泡专业论坛。

学完以后,马上向完全不懂这个领域的朋友分享,建议度娘“费曼技巧”。

或者挑战更刺激的,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向朋友圈中这个领域的高手请教,看看是不是get到了重点,请求对方指正我们认识不到位的地方。

长此以往,想没有收获,太难了。

在探索、学习、分享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能发现很多知识中的关联点。比如说,冗余备份、后备系统、plan B本质其实是一样的:求生存。

不能上来就把自己玩死了。

总结一下:

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做到前10%(可以是拼人品);通过学习不断拓展能力圈。

早晚会迎来一生发展的春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浪费问题潜藏巨大的商机:《穷查理宝典》思维模型之冗余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