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的讲究和老北平人的敷衍

毕业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认认真真得读老舍的作品。《正红旗下·离婚》这本书选取了展示清末中下层平民生活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和展示北平政府机构财政所小科员生活的《离婚》两部小说。

《正红旗下》是老舍未完成的一部作品,以“我”的视角,展开清末八旗子弟为主的中下层平民的生活。从“我”出生至“洗三”过程的前前后后,到山东人王掌柜与“眼睛多”多老大之间冲突的不断升级,把八旗子弟的骑兵、头衔,各家之间的人情世故、风俗礼节,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处境,都描摹个清楚。而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八旗子弟的讲究。从他们对官职等级的攀比、婚配条件的斟酌、人情来往的说头、节日及日常吃食的挑拣,真是事无巨细,没有规矩罩不到的地方。而这“讲究”,就是他们的生存法则。只是这法则是大清朝的强盛时期形成的,却并不适用于没落的清朝末年。

八旗子弟自恃在旗的身份,以及朝廷历代的丰厚俸禄,坐等“吃皇粮”,虽身无长物却又自命清高,只求混得一官半职得以倚仗朝廷的供养,不肯掉了丝毫的排场和架势。哪怕越来越少又掺杂的俸银早已无法维持他们的优渥生活,他们也丝毫不肯走心打理,依旧闲逛、遛鸟、各项玩乐不肯削减,寅吃卯粮,先赊后还,抵押房契……日子已经过到了山穷水尽还“穷讲究”,真真是活在大梦中。

其实《正红旗下》如果继续写下去,洋人和“眼睛多”为代表的“二洋鬼子”必然会极尽挑拨之能事,把王掌柜、十成等一干平民进一步逼上绝路,而“我”一家、大姐夫一家、福海二哥等也都会更难维持生计。在那个行将崩塌的年代,底层平民在中外各种恶势力的碰撞和欺压下,挣扎求生,举步维艰,原有的生存法则早已不灵光了。记得N早以前,1987年,有部电视剧《八旗子弟》,潘长江、李丁等人主演,对清末八旗子弟的群像刻画的很突出,他们的荒唐、麻木,真是让人恨不得一巴掌把他们打醒。而剧中二妞和朋友们通过奋力反抗,终归奔向了自由光明,这便是最大的希望。“讲究”已经过时,反抗才有希望。


据说,半月刊《论语》杂志曾要求老舍给自己的作品写广告,老舍写的极为简洁,其中讲到《离婚》老舍是这么写的:“《离婚》是本小说,不提倡离婚。”

《离婚》中北平财政所的科员们,正事没有,闲事一大堆。在社会的压抑下,他们练就一手敷衍的好功夫,即敷衍工作,又敷衍生活,敷衍就是他们的常识。各家之间,在工作、家庭事务上,互相牵扯不清,折腾出了一大串糊涂事。

彼时的北平讲敷衍的常识,只有顺应这个常识才能融入社会。而这个常识,跟八旗子弟的讲究,内容虽不太相同,作用却略有相似。这常识里头,包含着在当时社会上生存的各种规则,财政所内的复杂关系、家庭生活的规矩安排都属常识范畴之内。敷衍的常识就是当时北平平民的生存法则。

好说媒、替人张罗事儿的“一切人的大哥”张大哥,爱“掏坏”的小赵,自诩“正直”的吴先生,有点“苦闷”的邱先生,他们都很懂得敷衍的常识。唯有乡下人出身的老李,是个“地狱里的规矩人!”他不会敷衍工作,耍心计手段玩不过其他人,被欺负了也不敢吭声,是个“糟蛋”;也不会敷衍与乡下旧式婚姻的李太太的生活,心里永远放不下那么一点点的“诗意”的追求,所以他最拧巴。老李也曾起了反抗之心,可是,微弱的反抗招致了更多的欺压。他终于没能斗过整个社会,甚至连二十年来只会“挡路碍事添麻烦”的丁二爷的办事勇气都没有,他的那点“诗意”的虚幻寄托也无情的破灭了。玩不转生存规则,就要被社会淘汰。老李离开北平回乡下了,可他能够玩转乡下的生存规则么?

无论是八旗子弟的讲究,还是老北平人的敷衍,乱世中的底层百姓只求能顺应社会得以生存。这些规则也许透着些灰暗、自私、无情,那也是整个社会环境的产物。底层百姓只能挣扎着去适应这些生存规则,求生的本能而已。从《正红旗下》和《离婚》这两部作品中,都能够看出老舍对底层人民的关注。

2017.05.28雾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旗子弟的讲究和老北平人的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