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七情六欲

      都说常州人是吃客,一点也不假。有饭馆的地方,毋论大小,不论何时,必定宾客穿梭不止。论及档次排场,钟鸣鼎食之家亦或小康之户,皆有选择。日料西餐韩国烤肉,川菜粤菜淮扬风味,奶茶串串麻辣烫……市区的吃食店翻新特别快,两周未去光顾,改头换面,几易其主,网红店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类似的东西多了,也就不讲究味道了,就好像现如今,认真做事的人少了。这些年,各路吃食我也尝过不少,但若细细回想起来,印象特别深刻的偏是几样上不了台面的,再往深了想,许是因为它们掺杂了我太多的羁绊。学生时代写文章,动辄扯到人生,现在觉得未免太自不量力。如今工作了七年,却甚少写人生了,更喜欢着眼于边边角角,鸟兽鱼虫,春夏秋冬……生而为人,都是苦的,困于七情,囿于生活,此时有食物相伴,便暂时忘掉吧。

      幼年读书,家与学校只有五分钟的路程,穿过一条纵深的菜市场便可。而这菜场,人声鼎沸,自成一景:宰鱼吆喝者有之,讨价还价者有之,持拍赶蚊者有之……人气最高的还要属早餐店。早餐店里都是背着书包的孩童,爽利的老板娘端上一碗热腾腾的豆腐汤和油条,是顶级的享受。豆腐汤用浅口的海碗盛着,上面撒些许榨菜粒、香菜调味,再来一勺辣油拌匀,大口咽下,从嗓子一直热到肚脐眼,仿佛打开了任督二脉,滑软的豆腐,香酥的豆渣饼,搭配在一起格外鲜美,汤汁下肚,趁热再咬一口香脆的油条,完美。油条就要这种滚油炸出来的才有筋道,肯德基里的油条只是囫囵模仿了个外形,想入乡随俗,路漫漫其修远兮。用完这样一顿早餐去上课,还怕文章背不出吗,还怕数学题不会做吗,还怕单词不会默吗?不,此刻,你是神。

      早餐生意竞争激烈,麻糕、包子、花卷、饭团……生意最好的是卖鸡蛋饼的一对夫妻。没有店面,只有一个简单的小推车,三面架起玻璃,做个简易的门面状,中间摆着铁板。黑亮的铁板是鸡蛋饼诞生的神圣的地方,早上推车一架起,四周便簇拥着拥趸,挨个报上自己要吃的鸡蛋饼“型号”,夫妻俩立刻马不停蹄地做起来。男人掌勺,倒油入铁板预热,右手从袋子里撕下一张薄薄的玉米饼对油贴上,左手打破鸡蛋,滑入饼中,口中也不停歇:“要辣吗,要葱吗,香菜要吗……”手中铁铲不断翻动面饼,防止粘锅,按众人不同需求,加入香肠、黄瓜或是里脊,香肠要切块,黄瓜要刨丝,刀工好,速度极快,想是练了几千几万次。时机成熟,涂上自制酱料,将面饼叠起,呈长方形厚实状,一旁的妻子帮忙装入袋中,打结,递上,收钱,一气呵成。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了,我时常顾不得烫,打开袋子,咬一大口,面饼的软,火腿的筋道,黄瓜的爽口,酱料的鲜辣刺激,通通在嘴里化开来,层次感分明,脑中有烟花绽开,幸福感油然而生。吃完一块鸡蛋饼,就有了面对新的一天的勇气,真的。

      多年过去,孩提时的记忆和鸡蛋饼一样,渐行渐远,直到去年因公又回到那条长街,竟发现夫妻俩还在那里,只是小推车后面多了一个不大的店面。客人依旧很多,男人的眉头依旧紧缩,女人白皙的皮肤上,依稀多了点褶皱。买了一个鸡蛋饼尝,还是熟悉的味道,那是童年的味道。只是价格涨了,从一块,涨到了七块。

      大学里,有一段夜路生活。冬日里,在图书馆坐到闭馆铃声响起,垮起包,戴上耳机,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夜路特别冷,人烟稀少,肚中空空,超市已经打烊,便在小店里买一根冰糖葫芦,冰渣子很硬,咬破这一层,里面的山楂软,酸甜生津,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怕,什么是孤单,只觉得这根糖葫芦驱走了寒气,填满了黑黢黢的路。吃完,也是恰好到了宿舍,看到宿舍里暖黄的灯光,看到舍友,便都好了。我很怀念大学生活,那时可以心无挂碍地读书,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

      我也想念南京的梅花糕,糯米里包裹着豆沙,从蒸锅上拿下来不能立即吃,会烫到舌头,有经验的,都会用小勺子挖着吃。去年回南京,在夫子庙又见到梅花糕,欣喜地买了一个吃,吃了两口就难以下咽,什么鬼……弃之。有些颓然,美好的事物似乎都消失得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的七情六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