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的思考

零售,是一个古老的行业。伴随着人类物物交换开始,零售便产生了。到20世纪中旬,伴随着沃尔玛等全球零售巨头的兴起,以及21世纪亚马逊、阿里巴巴的崛起,零售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进化。

2003年阿里巴巴的淘宝正式上线,接下来的10年,电商以摧枯拉朽之势将一个又一个百货商场打趴下。线下实体门店遭受空前挑战,这种气氛到达顶峰的时候,应该是王健林和马云之间的赌局。但是物极必反的道理一直没变,伴随着线上人口红利的结束,电商的运营成本提升以及人们对“体验、便捷“的追求,线上线下开始融合,线下商业业态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但是这种进化了的零售与之前的零售并不一样,从骨子里它已经完成了进化,以互联网、AI等技术发展作为手段的零售进化出了新物种,这个物种就被称之为新零售。

那么如何去观察零售本身呢?需要借助模型,将一个复杂的商业形态进行拆解,得出最基本的组成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零售模型

对于零售行业而言,最本质的模型有三个要素,即“人、货、场”。

第一、货。货就是我们要买的东西,我们去商场、去淘宝上看到的各种物品就是货。

第二、场。场本质上是一种“容器”,链接了货与人,发生了交换行为。比如:万达广场、苏宁广场、京东、天猫等。

第三、人。人就是顾客,即用户。进入场,选取货,发生交易,然后结束,则形成了一个交易闭环。

那么对于货、场、人三个要素,再往下分解,是什么样的呢?

第一、货。对于货最核心的有以下几个,制造、生产、供应链、大商场、小商店、客户。其中供应量、大商场、小商店,简称交易成本。那为什么厂家不直面客户呢?其实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有,但是本质上还是沟通成本太高,不便于管理。这个和房地产营销中营销总包是一样的,降低管理成本,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

第二、场。场的要素有三个,分别是信息流、资金流、物流。

首先,你进入商场中,你看到很多SELECTED摆了很多新衣服,这就是信息流。

然后,你很喜欢一件衣服,付了钱买下来了,你的支付行为本质上就是资金流

最后,你拿着满意的衣服离开商场回家,就完成了物流。所以在商场中,你完成了这个购物行为的闭环。

第三、人。从销售漏斗来看,商场的里的人=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为什么以前人们说,做生意市口很重要,核心就是好的市口带来的人流量大,获客成本也就相应很低。进各个商店,小姐姐们都很客气,是为了提升转化率,保证成交。为什么越贵的东西利润越高,核心在于它的客单价。为什么各种店现在都有会员优惠,那是因为商店需要提高复购率,从一锤子买卖,变成终生生意。

那么为什么会有新零售之说呢?

首先,来看电子商务冲击下,传统零售商的瓦解。互联网对人类社会巨大的影响在于它改变了人类交流的方式,人类获得信息的成本基本为零。如果你是生活在20世纪中旬,你或许无法想象五十年后,人类最大的焦虑便是信息过剩。

传统的零售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资金流的差价,补齐信息流的成本,来获取利润。比如在万达金街,我们开了家奶茶店,然后租金是20万/年。我们的奶茶是10元/杯,一年卖了200000杯,那么我们的收入就是200万,所以只要我们的收入足够大,我们可以来覆盖我们的成本。

但是现在产生了一个问题,以前的零售环境是封闭式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在一个场里完成了闭环,但是现在由于互联网的兴起,以及移动支付等配套设施的完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的闭环被打破。例如,我本身非常喜欢买书和逛书店,但是我在新华书店里如果看到一本比较喜欢的书,新华书店为了获取我这个有效的信息流其实付出了很大的成本,但是由于京东更便宜,结果我就直接去京东下单了,所以这种信息流、与资金流和物流之间的闭环生态被破坏,导致了线下传统零售店大量倒闭。

因为你在价格上并不占优势。

其次,再来看看新零售新在何处。如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新零售企业,我觉的是离我们最近的就是小米之家。如果直观来看,你发现小米之家类的企业,做到了线上线下价格一致,同时便捷性与体验性上面更胜电商一筹,所以这几年小米之家开始规模化的复制。

一个线下零售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便是收入天花板,这是受制于SKU种类、客单价等要素制约的。在零售术语中这叫坪效”。

坪效=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店铺面积,目前在业内,坪效最高的商店是苹果store。小米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来提高了整体坪效,单店的盈利能力仅次于苹果。

1、精准选取店铺。通过大数据,小米清晰定义自己的客户群体,生活、工作习性,所以提高流量;

2、专业化的小米服务团队,服务理念先进;

3、爆品以及丰富的产业链产品,性价比高,所以整体客单价高,且以口碑致胜,复购率和介绍率都很高;

4、大数据精准预测消费习性,提前备货,解决看到即买到,体验好。

通过以上四个方向的努力,小米之家的坪效很高,不仅仅能覆盖成本,而且盈利能力还超强,同时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形成了增长飞轮。

最后,未来的零售形态会是什么特征。零售业的进化,很大程度上有两种力量在交织——出行与通讯方式。每一轮技术变革,都是商业模式的重构机会。未来零售会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从几个零售场景中,可以想象出未来零售类型可能的机会。

第一、纯粹的电子商务将会消失。线上的人口红利散尽,获客成本提升,电子商务的体验与及时性弊端将会制约它发展。但是电子商务积累的数据能力,可有效的赋能线下商业,如:天猫小店;

第二、大型的Mall数量将会减少,同时在业态类型上会增加体验功能、以及更加重视产品体验管的角色。比如万达游乐城的模式,商店更多的是品牌体验用,不承担具体销售职能,这个未来会是方向;

第三、便利店的兴起。在最后一公里,人除了体验、性价比外,对一些生活非标准化的商品还需要唾手可得。比如:做饭的时候需要买个酱油,需要买个菜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也会诞生类似7-11以及茑屋书店这种千人千面,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商业业态,这块会是大量年轻人创业机会所在。核心原因是这块是个脏活累活,同时刚刚兴起,做强做大很难,但是做精做美还是很有机会的。

所以企业本身成功的因素很多,有些靠产品,有些靠营销,有些靠技术,我觉的便利店更多的靠的是产品,这涉及定位问题,其次是服务。所谓服务是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产品类型的选择与搭配。因为本身来说,便利店的商业模式复制相对比较简单,但是能数十年如一日的站在用户角度去经营,这是非常考验功力的,这就是为什么这几年国内开始倡导日本所谓的“工匠精神”。

商业的演变背后的动力是什么?我觉的是效率。

商业模式本身没有新旧之分,只有新与更新的区别。看一个商业现象,第一步是建立分析模型与框架,将最基本的要素拆解,建立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分析技术如何导致各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变化,是否提升了效率?如果是那么就是进步,否则就是原地踏步甚至退步。

商业,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成果,尊重商业、认识商业、学习商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零售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