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潞王陵牡丹小记

       

图片发自App

        听人说潞王陵的牡丹花开了。昨晚就与爱人电话约好,今天去潞王陵看牡丹。早起,一个人做了饭,炒了菜,热热地吃了。爱人也从老家赶回来,又约了妹夫三人一同去观花。 

图片发自App

        进入景区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路东西两侧的石雕。石雕排列得整整齐齐,由南向北,由小到大,或蹲或卧或立,这些石兽默默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一看就是千年。

        我们也端详着这些石兽,读碑文介绍,认识它们颇为怪异的名字,“獬豸(xiè zhì)”、狻猊(suān ní)、爰居(yuán jū)……”了解它们的寓意,石兽羊代表着和顺吉祥,石兽豹寓意着剽悍勇猛,石兽虎具有镇宅之用……

        以手抚摸这些石雕,虎的长尾、豹的突眼、龙第九子的鳞片……这些石雕栉风沐雨,历经千年,依旧能完好如初,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念此,不仅感叹先人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

图片发自App

        人间四月天,气淑风和,陵寝园中牡丹花开得正好,姹紫嫣红,有粉红的、有桃红的、有白色的、有暗红的……其中暗红的牡丹花居多。

        在院子的西南一角,我看到一株低矮的牡丹花株上竟然开出十二朵大花来,让人啧啧赞叹。也有新培植的双色牡丹:粉红和紫红两色,花朵大而艳丽,瞩目异常,吸引了很多游客前来驻足观看,双色牡丹的数量较少,只在潞王的宠妃赵妃墓前才有栽种。

        我想,赵妃应是幸运的女子吧?活着的时候,潞王三千宠爱集于一身,死后身为侧妃,却享此殊荣,陵墓建造规模在后宫女子中也史无前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今人亦把园中最好的牡丹品种植于她的陵寝前,不知是天意巧合,还是有意为之,是什么也让今人如此偏爱于她呢?不得而知。

图片发自App

        我们边走边看,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低头闻了闻牡丹,发现牡丹花虽好看,可是香味却怪怪的,很难与茉莉、水仙的香味相媲美。我把这种感受说给妹夫听,他也闻了闻,摇头说:“香气太浓的原因,确实不太好闻!”

        爱人站在一株花前,在一朵花上用双手比了一个大圆,惊呼道:“太大了,太大了!瞧,这么大的牡丹花,还真少见!”我给他们看前几日转发给女儿的每日一诗,其中有宋人王溥的诗《咏牡丹》:

枣花至小能成实, 桑叶虽柔解吐丝。

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

      “'堪笑牡丹如斗大 ','大如斗',多形象的比喻,花之大,花之不寻常,都被古人写了出来!”我感叹。他们听了都大笑,笑得很响亮,仿佛说到了他们心坎里,穿越时空,古人今人意竟是相通。

        在一墙角拐角处,几株牡丹因为照不见阳光而含苞未放,其实,花未开何尝不是是一种风景?

      又给他们看刘禹锡的《赏牡丹》诗: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图片发自App

        同样是牡丹,看花人的感受却迥然不同。毋庸置疑,刘禹锡是喜欢牡丹的,为褒奖“牡丹”,他竭力嘲讽了还算是名花的“芍药”,贬低了自古以来被高洁之士赞誉的花中君子“荷”;王溥应该是很务实的人,他不喜欢牡丹空有花而无实,为了贬损“牡丹”,不仅以彼之长比此之短,夸奖了不起眼的“枣花”,还赞扬了连花都称不上的“桑叶”。

        我的感受又与他们不同,由花想到了,又由人想到了花:人怕跟人比,花怕跟花比。像我这样身量较小的女子就不要跟高挑的女子一起行走;其他花草也不要和牡丹开在一处。你看,紧贴地皮的蒲公英,单看时,花也开得热烈,黄得耀眼,可是开在牡丹的身边却显得微不足道;地黄的花,土黄暗红,杂色斑驳,垂着喇叭一样的头,低眉顺眼,普通地像地主家的丫鬟,游人谁也不愿多看她一眼;还有叫不上名字星星点点的小蓝花……

图片发自App

        牡丹花美,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就其姿态、雍容,实是当之无愧的。

        牡丹的花期非常短暂,刚一开放就有了要颓败的迹象。可见,大凡美的事物,都有着致命的弱点。

        朋友,风清,日暖,花好,约上三五好友,去潞王陵看牡丹吧,路不远,近处风景佳。

图片发自App

              写于 2019年4月14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潞王陵牡丹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