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毅》:黄渤式成功,靠的是天赋还是努力?

有一则关于泥瓦匠的寓言:

三个泥瓦匠分别被问道:“你在做什么?”
第一个泥瓦匠说:“我在砌砖。”
第二个泥瓦匠说:“我在盖一座教堂。”
第三个泥瓦匠说:“我在建造上帝之屋。”

这是对待工作的三种状态:

第一个泥瓦匠的状态:工作就是一份营生(job);
第二个泥瓦匠的状态:把工作作为一份职业(career);
第三个泥瓦匠的状态:工作是一种使命的召唤(calling)。

在泥瓦匠的寓言中,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职业,但他们的主观体验——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却大相径庭。在我们走上职业之路以前,都想成为像第三个泥瓦匠那样的人,但实际上现在的我们却更像第一个或第二个泥瓦匠。

这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安杰拉•达克沃思在她的《坚毅》一书中讲的一个寓言故事。从这个寓言中,安杰拉想告诉我们的是:成功的要素并非是由情商和智商来主导决定的,坚毅的品质对成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什么是“坚毅”(grit)呢?安杰拉·达克沃思所定义的“坚毅”是指对长期目标的热爱(passion)和坚持不懈(perseverance)。而坚持不懈的前提是找到你的热爱。就像职业都是泥瓦匠,但从营生上升到职业,再上升到使命的召唤,是热爱程度不同的体现。

当然,真正的热爱不是被他人赞美的事物,亦舒在她的《曼陀罗》一书中引用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赞美: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意思是说:一样东西对不同的人来说价值是不同的,对于我来说它是蜜糖,是很好的东西,但是对他来说又可能是毒药。某件事自己如果真的不感兴趣,再多的努力也是折磨,你一定要找到自己内在的激情所在,发现它,抓住它。

本书作者认为,坚毅有两个组成部分:激情和毅力。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可能更多地取决于他的激情和毅力,而不是其天生的禀赋。高成就者所具备的坚毅的品格,就是他们身上激情与毅力的组合。像华为的任正非,格力的董明珠,包括一些体育明星都具备这种品格。

作者认为:坚毅会随着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文化、时代的不同而变化,坚毅的品格不是完全固定不变的,就像其他心理特质一样。并且坚毅比你想象中更具可塑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变得更加坚毅,前提是你要多磨练自己。

那么,该如何培养坚毅这种品格呢?作者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努力方向:兴趣、目标、努力、乐观。首先是兴趣,兴趣会激发创造力,它是追逐成功的内在原生动力;其次是目标,只有清晰的目标才能指导更好地行动去实现目标;再次是努力,完成目标期望,必须要有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最后是乐观,乐观会让人在失败的时候,更能快速地走出来,并且再次踏上努力的征程。

作者还给出了“坚毅”的公式:天赋✘努力=技能,努力✘技能=成就。通过这个公式,可以直观地看出,即便你有天赋,两个公式中的努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能取得多大的成就取决于两件事:天赋和努力。天赋绝对重要,但是,努力的因素需要被计算两次。努力产生了技能,同时,努力又使技能化为成就。努力的作用是极大的,而持续不断的努力,则需要:坚毅。一个人若要取得杰出的成就,拥有坚毅的品质比天赋更重要。

黄渤不是一个先天条件很好的电影演员,但他凭借坚毅这种品质走上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周星驰曾经“三顾茅庐”请黄渤出演《西游降魔篇》,但黄渤认为他不可能超越周星驰塑造的孙悟空,所以拒绝了。后来,他实在无法拒绝周星驰的邀约,最终答应了出演。

黄渤不希望自己把这个角色演砸,对表演的高要求让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瑕疵,电影里有个动作,黄渤给了周星驰不少于30个的版本的表演方式。周星驰表示,一个动作能演出这么多版本,不是每一个演员都可以做到的。最终,黄渤演绎了一个前所未见,独具特色的孙悟空。

现在有一个名词叫作“黄渤式成功”,就是指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在刻意练习和挫败中不断磨炼自己,成为一个坚毅的人,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你已经搞清楚了什么是坚毅,并且坚信自己能像黄渤那样走下去。那么,找一件你热爱的事情,数十年如一日地做下去吧。无论是否成功,都努力活成一个让自己尊敬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坚毅》:黄渤式成功,靠的是天赋还是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