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雨是粉色也是蓝色的

   在读三毛的《雨季不再来》


   书里其中一篇《逃学为读书》说的就是她从小看书的嗜好。

   三毛回忆道,自己的童年都是与书相伴,三岁便开始看书,一直都是痴迷于书的。无论什么书,凡进入她的眼睛,到了她的手上,是可以摒弃一切来痴痴地看的。一本好书,以前是当故事看,后来觉着不对,因为年龄不同了,同样一本书每再重看,领悟的又是一番境界。

  回想自己,因为爸爸年轻时也是好看书之人,家里的书架也是满满当当的。只不过爸爸爱好绘画,书中自然大多是连环画了。即便是连环画,说起故事来也是不含糊,图画也是画得极为精致的。大概小时候爱看书又爱画画的情趣就是从连环画上汲取到的吧。

  初中前几乎是把爸爸所有的连环画都看了个遍。小学时学校有个小小的图书馆。说是图书馆,其实也不过是算图书室了,因为整个图书室的大小也就相当于两个半普通教室罢了。可是当时那里又是我的另一个天堂了。

   爸爸爱国里的文字,而图书室的书,不仅囊括了中国图书,国外图书的数量也是让当时小小的我叹为观止的。《王尔德童话》《伊索寓言》,还有一堆早已忘记了名字的国外儿童文学。许是因为小时候看的书多,所以语文的写作水平和阅读理解水平才会比较拔尖。因为到了初中之后的五六年时间里,接触的基本就变成了爱情小说了。



  现在回想那段五六年时间里都对爱情小说痴狂的自己的时光,感觉都是灰蒙蒙而又有些许甜蜜的。灰蒙蒙是因为一想到当年不思进取的自己,荒废了五六年本该好好看好书、不断塑造自我人生观的时间。甜蜜是因为第一次发现书里的爱情也是极其高深莫测的,几段文字就可以写出当事人或交往或恋爱时的心机,让人悸动不已。

  也是那段时间,感觉自己的写作水平是再也没怎么提升过了,到现在都还是稚嫩到低级的文笔。因为那几年看的书都是网络作家写的,而有些网络作家的写作水平并不好。写书的人文化品质不高,带连看书的人也得不到文化素质的提升了。

  但是那段时间又是快乐的,因为全班女生都爱看言情小说,新书一到,全班女生熙熙攘攘的,热闹地讨论小说里的情节,好像每个人都是恋爱专家,总是为书中呆头呆脑的男主或女主恨铁不成钢似的捶胸跺地,唉声叹气。

   后来意识自己不可以再做言情小说的奴隶了。于是到了高二,家里言情小说的数量也不再增加了,反而是自己陆陆续续添置了一些现代国内外文学,开始了自己从凡尘到仙境的修炼旅程。

   上一年重新翻出小学看过的《聊斋志异》。还记得小时候看《聊斋志异》的感觉,既觉得兴奋好玩又觉得故事说得神奇,看的都是文字表面上描述的故事情节。想不到上一年重新阅读,从书中看到的就不再是童年时的视觉了。穷书生很穷,衣衫褴褛然后被妖精收留并不是俗套,而是当时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的连累,使得书生发奋读书也得不到出路。也是上一年,竟然为这本小时候当作休闲小黄书的书,留了好几次眼泪。

   书还是那本书,只是现在已与当年看书时投入的思绪大大不一样。

   或许这就是书的神奇之处吧。我愿意一生以书为爱,以后也多多留下书籍,留给自己的孩儿看,陶冶他爱看书的习惯。因为书中得到的智慧,真是或许逛遍整个世界都很难得到的。

   三毛的雨季大概是粉色的吧,有着些许的忧伤,又有一些快乐掺杂着。

   我的雨季时粉色的也是蓝色的。年少不懂爱却屡次去窥探爱,就像幻想着去触碰头顶上的那片蓝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雨是粉色也是蓝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