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八王之乱

          赵王司马伦和孙秀骄横跋扈,潜怀废立之心。惠帝的兄弟淮南王司马允,在平定贾后之乱后被封为骠骑将军,并兼任中护军,执有一部禁卫军军权。

  孙秀对司马伦说:司马允本性沉毅,宿卫将士皆敬服他。赵王司马伦有篡逆之志,密养死士,暗中准备趁机对我们下手。

  司马伦很忌惮这位年轻英果的亲王,便加封司马允为太尉,外示尊崇,如此可以剥夺他的兵权。

  司马允言称自己有疾,不接受太尉官号。司马伦忍耐不住,派御史持诏收司马允中护军印信,并弹劾其大逆不道。

  淮南王司马允接诏,细看之下,上面是孙秀的笔迹。大怒之下,司马允厉声对左右宣言:“赵王欲破我家!”于是左右七百多人随同司马允起兵,从王府杀奔而出,沿路大叫:“赵王造反,我将攻之,佐淮南王者左袒。”一路归附的人也非常多。

  淮南王本想率兵先入皇宫,把惠帝控制起来。但赵王司马伦的死党尚书左丞王舆派人关紧左掖门,门墙牢固,一时攻不进去。

  紧急下,司马允就率左右精兵围攻司马伦的相府。司马允手下兵士,皆淮南奇才剑客。这些人武艺高强,能打善战,一举杀掉司马伦护兵一千多人。

  接着,司马允于承华门前施放弩箭,齐往相府中放射。飞矢雨下,幸亏司马伦秘书挺身遮蔽。司马伦相府中办事的官员无法走避,都躲于树后,每树树身都有数百箭射中,让人心惊胆战。

  太子左率陈徽心向淮南王,集结东宫兵鼓噪呐喊,为司马允助威。但他没有诏令,不能发兵实助。

  陈徽的哥哥陈准,当时也在宫中,也想帮司马允,便对傻愣愣又惊又吓的惠帝说:“应遣人举白虎幡出宫解斗。”惠帝痴愚,连连点头。

  陈准原意很好,白虎幡是麾军进战之旗,驺虞幡才是解斗之旗。陈准本想派人持白虎幡授其弟陈徽,助战司马允,如此一来,司马伦手下兵将看见宫中白虎幡归对方,肯定会不战自溃。

  谁料人算不如天算。陈准派出执举白虎幡的司马都护伏胤,刚准备出门前被当时正在门下的司马伦儿子汝阴王司马虔叫住,哀求说:“如果能帮助我们,富贵与卿共享之!”

  贪图富贵的伏胤顺口就答应了,便携带没有写字的空白诏书出宫,诈称“有诏助淮南王”,接旨。淮南王司马允见皇帝哥哥的诏使前来,心中不疑,认为来人手中必是派自己讨伐司马伦的圣旨。他开阵让伏胤进来,自己从兵车跳下,跪地接诏。

  伏胤是禁军军校出身,身手敏捷,顺手抽刀一下就把司马允的脑袋砍下。淮南王司马允左右虽有强兵,都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主公被杀。

  伏胤口宣诏令,表明他是受帝命斩杀司马允。同时,他命跟进的军士立杀司马允的三个儿子。

  司马允死年二十九岁。京城百姓听闻这位王爷被杀,莫不叹息。(淮南王司马允之死3)

  孙秀势焰熏天时,听说石崇有一位名叫绿珠的美人,美而艳,善吹笛,于是就派人去索要。石崇当时正在他的金谷别墅宴饮,便让他数十位婢妾都出来,任孙秀的使者挑选。使者不上当,看了一圈后,表示:“您这些美人确实都漂亮非常,但我受命只索绿珠,不知哪一位是她?”石崇勃然大怒:“绿珠吾所爱,不可得也。”孙秀使者很沉得住气,劝说道:“君侯您博古通今,愿加三思!”石崇坚称不可。使者出而又返,石崇就是不许。

  孙秀大怒,就把石崇的名字列入司马允逆党之中。

  全副武装的兵士前往逮捕石崇,石崇正欢宴于楼上。忽见刀枪盈庭,转头对身旁的绿珠说:“我今天是为你得罪。”绿珠也是烈性女子,顺时泪下“妾当效死于官前”,言毕,越梯而下,跳楼自杀。

  司马冏一直记恨父亲司马攸死的冤枉之事,大有恨色。

  孙秀觉察到这位王爷怏怏不快,又怕他在京城内会生出什么事端,就一纸诏书把他外调,坐镇许昌。

  为了继续抬高赵王司马伦的威望,加紧篡逆步伐,兵权在握的司马伦在孙秀的建议下提出为司马伦加九锡这个提议。“朝廷”同意。司马伦得了“九锡”,诸子皆握各路禁军大权,孙秀自然也水涨船高,加侍中、辅国将军、相国司马等官。

  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年)春正月,孙秀与司马伦迫不及待,派晋惠帝的堂叔义阳王司马威去惠帝那里逼其“禅位”。

  惠帝愚憨,但也知道身上的玺绶是很重要的东西,抱持不放。司马威(字景曜,小字阿皮)伸手就夺,几乎把惠帝手指掰断,惠帝嗷嗷大哭,随后把司马衷囚禁金庸城。

  赵王司马伦即位,改元“建始”。坐上龙椅,大封“功臣”,孙秀、张林、司马威等加官晋爵,其余党羽,皆为卿、将,超阶超次,不可胜记。下至奴卒,亦加爵位。朝会之时,貂蝉盈座,“此时貂尾不足:‘貂不足,狗尾续’”。(“狗尾续貂”典故的由来。)为了安抚宗室,拉拢人心,孙秀也以司马伦名义加封齐王司马冏(坐镇许昌)、成都王司马颖(坐镇邺城)以及河间王司马颙(坐镇关中)三个人“大将军”名号,并把司马伦亲信多人派出给三王充当僚佐,以为监视和内应。

  司马伦称帝才两个多月,在许昌坐拥强兵的齐王司马冏就遣使告成都、河间、常山、新野四个司马王爷,移檄天下,发兵讨伐赵王伦,声称“逆臣孙秀,迷误赵王,当共诛讨。有不从命,诛及三族”。

  一时间,各地响应,军队赶至朝歌县时,已汇集二十多万人。

  孙秀、司马伦听说三王起兵,两人连忙派亲信将领张泓、士猗、许超以及孙会等人率京中禁军四出拒战。寡不敌众很快就被攻破。(赵王司马伦之死4)

  司马囧积极善于交战加上积极出战大家都拥护他,把囚禁在金庸城的惠帝司马衷接回京城据需充当傀儡皇帝,齐王司马冏自然也要大赏“功臣”。齐王司马冏获封大司马,加九锡;成都王司马颖为将军,加九锡;河间王司马颙为太尉,加三锡;常山王司马乂改封长沙王,为抚军大将军。

  手夺惠帝玺绶的义阳王司马威从外退兵至九曲(今河南巩县)时,闻听赵王司马伦倒台,慌忙丢下所统军队,逃归洛阳待罪。诸王商议饶他不死,一直呆呆坐在上座的惠帝忽然发话:“阿皮(司马威小名)掰我手指,夺我玺绶,不可不杀。”

  诸王无人反对,派人杀掉司马威。

  刚刚安定没几天,数位王爷各自结伙拜祖陵。

  途中,新野王司马歆劝说齐王司马冏:“您与成都王一起建立不世之功,应该留下他在京城辅政,如果无此心,应该削去他的兵权。”

  长沙王司马乂在拜陵时对异母兄成都王司马颖建议:先帝之业,应该由武帝一系的人来维持,提防齐王。

  成都王幕下高参卢志提出以退为进的谋略,“齐王当时号称有百万之众,为张泓所败,正是王爷您强攻孙会,才成大功。两雄不俱立,大王您应该以太妃(成都王生母)有病为由,上表还归邺城,朝廷委重齐王,此举可收四海之心。

  成都王司马颖听后入宫辞别惠帝,与从人快马加鞭从洛阳返回邺城,由是士民对司马颖的高风亮节,都赞誉有加。

  回到邺城后,卢志建议司马颖又推却九锡殊礼,表论功臣,赈济灾民,埋葬阵亡将士,深受爱戴。

  齐王司马冏,一直怀疑大才子陆机为赵王司马伦替惠帝撰写禅位诏书,就把陆机、陆云兄弟抓起来,并想杀掉。成都王为之辩理,救了二人,并表陆机为平原内史,陆云为清河内史。

  二陆兄弟的友人,劝他们赶紧还吴地,远离是非。陆机认为,司马颖对自己有保荐之恩,想留下来找机会立功,报答这位王爷。

  齐王司马冏手下的东曹掾张翰(字季鹰)感觉天下将乱故找借口说:翰因见秋风起,顿时思念吴中老家茭白莼羹,鲈鱼脍,叹息道:“人生贵在适宜,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呼!于是遂命驾车回家。

  由于惠帝太子司马遹被贾后杀掉,司马遹的两个儿子又被赵王司马伦杀掉,“大将军(司马)颖有次立之势(可为皇太弟)”。齐王司马冏看此情势不妙,于是他就奏请立惠帝的侄子、年方八岁的司马覃为皇太子,他本人自任太子太傅,并加封亲信东海王司马越为司空,领中书监。

  齐王司马冏大权在手后,骄奢擅权,大起府第,耽于宴乐。侍中嵇绍、殿中御史桓豹、孙惠等人皆上书相劝。孙惠,言语恳切,辞理分明:“天下有五难、四不可,而明公皆居之,冒犯锋刃。一难也;聚集英豪,二难也;均劳苦将士,三难也;以弱胜强,四难也;兴复皇业,五难也。大名不可久在,大功不可久傲,大权不可久任,大威不可久住。大王行其难而不以为难,虑其不可而谓之可,明公宜思功成身退之…

  齐王司马冏对这些良谏,都表示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

  一年多以后,惠帝永宁二年(302年),长史李涵多次怂恿河间王司马颙终于起兵。

  李含出主意说:“成都王司马颖是皇帝至亲,齐王司马冏越亲而专权,朝野怨恨,现在发檄长沙王司马乂讨攻齐王,齐王必会先除掉长沙王,我们因此再以此罪除掉齐王,拥戴成都王入京,以安社稷。”

  河间王司马颙虽然是赵王司马伦亲信,由于因形势所逼不得已加入讨赵王的军队。觉得时机成熟,他派部将李含、张方为先锋,率军直奔洛阳。同时,他遣使邀成都王司马颖一起发兵。

  卢志谏劝,司马颖不听,准备兵马待发。

  河间王部将李含、张方临近洛阳屯军,便发檄让长沙王司马乂攻讨齐王司马冏。同时在京的齐王认为长沙王与成都王是兄弟(同父异母),便先下手为强,派人攻袭长沙王。

  司马乂身长七尺五寸,开朗果断,才力绝人,虚心下士,甚有名誉。他率百余人飞驰入宫,关闭诸门,大喊“奉天子攻大司马府”。有皇帝诏书在手,一下子就转被动为主动。

  当夜,城内大战,齐王称“长沙王矫诏”,长沙王称“齐王谋反”。

  相攻之下,飞矢雨集,火光冲天。

  在上东门楼上避难的惠帝,又被吓了一大跳,横尸遍地,群臣死者相枕。

  连战三日,齐王部队大败,最后,司马冏被自己的长史赵渊执送入宫。司马冏至殿前之时,惠帝恻然不语。(齐王司马囧之死5)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八章,八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