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跳水冠军全红婵一夜爆红之后,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启示?

东京奥运会女子跳水10米台,5跳,3次满分,是所有裁判全部给出满分,总分466.20,刷新十米跳台比赛有史以来的新高度!

  全红婵——一跳成名天下知!

事实上在几个月前的东京奥运选拔赛上,这位14岁少女就已经力压张家齐、陈芋汐两位世界冠军队友夺冠,被澎湃称为“惊艳了中国跳水队”。

一大波赞美向捧得女子10米跳台冠军的小将全红婵袭来。她看起来像一个邻家小妹妹,在此刻成为让世界惊叹的天才少女。每个人都为其完美一跃而惊叹,为小小身躯迸发出的力量而疯狂。

外网上甚至有人评论:“这一跳连宇宙都会为之流泪

但更让我动容的,是全红婵夺金背后的故事。

 懂教育不一定需要高学历

全红婵一战成名之后,很多人开始深挖她的家庭和生长环境。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很多网友开始在她的教育上大做文章,认为全红婵上体校违法我们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违反这些孩子自愿的原则。

甚至认为她应该受到更好的教育,因为全红婵说了自己想要挣钱给妈妈治病,就把她的荣誉和钱画上等号。对于全爸爸的教育更是充满质疑,为什么出身农村的天才少女,通过跳水改变命运,就成了“体育锻炼影响了他们上文化课”?

不让一个有意去学体育的跳水天才去学跳水,逼着她必须在她不擅长的“文化课”上,和那些“中产阶级”家的孩子竞争,我觉得才是最大的伪善。

曾经有记者去采访全红婵的爸爸,记者很好奇为什么全红婵的爸爸把自家三个孩子都送去学跳水?

全爸爸不假思索地回答:“他们喜欢这个东西他们就去学咯,父母都是为了孩子好,当然要支持。”

因为孩子喜欢,所以就让他们去学跳水,而不是出于父母或其他外力的强迫。

从家庭教育观念上来说,虽然说全红婵出身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全红婵的爸爸有意无意当中已经尊重了教育规律,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正面品格的养成和爱好的发展。

相反,父母身为大学教授等高级学者的,却往往强迫儿女按父母意愿行事,从而导致两代人关系紧张的案例并不少见。

高学历的父母未必懂教育。低学历或者没文化的父母,未必不懂教育。

顺从孩子的意志,尊重孩子的爱好,这件事看起来简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够做到。

 天才少女也是感恩少女

全红婵出生于广东湛江,父母以务农为生,替人做饭的母亲被车撞坏肋骨,落下顽疾,常年吃药。

迈合村约有400户人家,398户姓“全”,人均收入一年1.1万元。38个低保户,红婵家是其中之一,他们家的收入算中下。

迈合村的两大产业是水稻和甘蔗。靠天吃饭收入低,村民不愿种地,地都荒了。

以前农民生存靠生产,如今村子里六成人口外出打工,当农民的只剩不到两成,其他都是小孩和老人。

全爸有七八亩土地,种了三四亩水稻,留着自家吃。大儿子在外打工,他分的10亩地,全爸种上了甘蔗。

父亲不仅忙农活,还要照顾家里老小,重担都压在他身上。

小小年纪的全红婵,看到父母的辛苦,早就下定决心肩挑这份责任。所以当同龄人因忍受不了艰苦训练落荒而逃时,她却默默咬牙加练。冠军加身的她却近乎偏执地想要获得更好的成绩。

早在拿下全国跳水冠军时,她曾坦言:“妈妈治病要花挺多钱的,我就感觉自己也得挣钱,好寄回家给妈妈治病。”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她的努力不仅仅局限于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切努力,只为疾病缠身的妈妈治病,和爸爸一起分担压力,改善家庭生活。

一个家庭最好的福报,就是养育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教会孩子感恩,绝非父母的自私

一个孩子如果不懂得感恩,哪怕其他方面再优秀,对于家庭、社会也全无益处。这应该也是父母最大的悲哀吧!

就像毕淑敏说的那样:“天下的父母,如果你爱孩子,一定让他从力所能及的时候,开始爱你和周围的人。这绝非成人的自私,而是为孩子一世着想的远见。

但是现如今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可谓是“位高权重”。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小家伙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得满足他们。

虽然一个家庭的物质条件对孩子的成长固然重要,但是倾注了真诚和爱养大的孩子,未来一定更懂得好好爱自己爱生活,更容易懂得尊重并感恩别人的付出。

只有这样,在孩子未来成长路上,别人才会愿意帮他,才会喜欢和他做朋友,才会让他越走越远。

愿父母们都能教孩子常怀感恩之心,充满感激地去回报那些帮助自己的人那样会得到更多的快乐和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14岁跳水冠军全红婵一夜爆红之后,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