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录(3月28日 阴)


图片发自App


      所谓修养,我的理解大抵是一个人的文化工夫。修过一些学读过一些书,对于一些问题,能够吸取智者的思想,有相对通透的看法。而所谓涵养,大抵是一个人的性格工夫。首先是比较理性,不冲动,能够设身处地为人着想,遇事冷静,天大的问题莫大的委屈都能平静面对。一个人文化修养工夫好,就没有想不通的事。一个人性格涵养工夫好,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传统文化起自孔孟,兼及王阳明的心学思维。孔子方面,主要强调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个人修为工夫,道德黄金律。孟子方面,主要强调勇者精神,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王阳明心学方面,对于“致良知”的思想修为强调较多。“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一条龙,是要打完的。最后的大成是四个字:“内圣外王”。我个人觉得主要是确立“责任”,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判断我以为的一个个“责任”是否成立。如何解决责任与责任之间,以及责任与自我意识之间的冲突问题。我的方法主要是听凭“良知”,即王阳明心学的核心。所谓“良知”,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心灵直觉,但这个方法其实也的确有效。人类的心灵直觉有两个部分,一个是保存自我,一个是无害他人。即对自我有用而又能够无害他人,这就是天良,也就是良知。

      到了这里,其实也就触碰到了修养的核心。所谓一个人的修养,主要就是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和觉醒个体良知,达到心学所谓的“致良知”境界。到了这个境界,也就达到了修养的最高目标,即对自我对群体有用而对他人无害。“有用无害”,这就是个人修养的追求和修养的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新录(3月28日 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