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81】:我自道骨仙风 ,为而不争!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是除《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一、原文(通行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二、译文

真实可信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真实;善良的人不狡辩,狡辩的人不善良;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没有占有之心,而是尽力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充足;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有利于万物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事不与别人争夺。

三、拓展思考

本章为《道德经》通行本的终章,老子最后一次以格言的形式阐述了修身主旨和处世方略。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老子还有许多话要对世人说,只是他认为已没有必要,因为多言数穷,希言自然。

写完这一章,他就要彻底归隐了,老子的心在滴血,纵使他一直认为大成若缺;老子的梦在破碎,像一只孤单的鸟,在函谷关外无端盘旋。这世间哪有紫气东来,只有仁义礼智中的横刀夺爱……

他将自己毕生的智慧和深情地期待,镌刻在这令人哈哈大笑的《道德经》里,也镌刻在春秋时代无尽的鼓角争鸣里……

0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话从来都是赤裸裸的,假话就像圆溜溜的洋葱,层层粉饰。

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中,众人都在疯狂点赞,只有小女孩一语道破,这便是真话的力量!

但是翻开史册,说真话者,往往结局惨淡,比如屈原、比干;说假话者,也是要多惨有多惨,比如赵高、和珅。说真话需要很大的勇气,因为人们往往喜欢听好话,这是人性的弊端,也是德行不够的表现。

我们生活在真真假假中,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到假时假亦真, 假到真时真亦假,真话和假话一时难以分辨。

因此,老子给出了忠告:真实可信的话不好听,好听的话不真实。只有德行深厚、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才能讲出真诚的真话,如同《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女孩一样。

02、知者不博,博者不知。你千方百计卖弄的,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句屁话。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的人不是真有知识。苏东坡是北宋时期的大文豪,但是他也有不为人知的一面。

苏东坡初学佛时,自恃才华横溢,刚一接触,便自以为精通了佛法。于是便赋诗一首:“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并派仆人交给一向交好的佛印禅师,表面上是指点,实质上是卖弄。

一个时辰后,仆人带着原作回来了,苏东坡迫不及待地打开却失望至极,原来佛印禅师在原作的空白处写下了两个字“放屁”!苏东坡怒火中烧,干脆乘船渡江,亲自前往金山寺找佛印问个明白。


船到江心,忽起一阵大风,木船打起转来,无论船夫怎么用力,也划不走船,最后折腾了很久才到达对岸。没想到佛印禅师已在江边恭候多时。原来,佛印十分了解苏东坡的脾气,料定他会来理论,干脆自己在江边恭候他。

佛印禅师望着满脸怒气的苏东坡却哈哈大笑道:“你不是已经'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了吗?怎么放屁两个字就把你吹来了?”

苏东坡一听,顿时恍然大悟。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从来都是纯朴而谦虚的。

03、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第七十七章讲:“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在老子看来,能全心全意顺天行道的,恐怕也只有圣人了。普通人的世界是加法,而圣人的世界是减法。

如今,大富豪们喜欢裸捐,巴菲特、比尔盖茨纷纷将个人财产全部捐出,用于慈善事业。巴菲特在每年的《给股东的一封信》里几乎都会引用这句话:“在他们的心目中,他们所有的财产都是上帝委托他们管理的,当他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些财富必须交还给上帝,用到上帝所需要的地方。”

马云在一次和巴菲特的对话中也表示:“他八十岁的时候,也会考虑捐出全部家产。”可谓首富所见略同。

首富们正在悄悄演绎着圣人的角色。他们的财产数目,福布斯可以轻而易举地估算出,但是他们的胸怀有多大?境界有多高?德行有多深?福布斯又如何能估算出来呢?

0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老子以这句话作为全书的结尾,可谓充满着深切的期望,期望世人能以此作为行为处事的准则。

无常的世界,愿你有幸运之神眷顾,如果没有,希望你在物欲横流中,学会利而不害;

愿有很多人爱你、尊敬你,如果没有,希望你在红尘俗世中学会为而不争!

我始终坚信,世间最美的风景是“我自道骨仙风,为而不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81】:我自道骨仙风 ,为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