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这个世界

原文:
https://mp.weixin.qq.com/s/zSL4Vb9KAEygBe9KYg0keg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知乎上读到了谢春霖的一篇文章,被他文中提到的一个思维层次模型吸引了。

虽然他是从商业角度阐述的,但我意识到这个思维层次模型同样可以解释其它很多现象,而且作用极大。

遂追根溯源,寻找这个模型的出处,发现来自当前大火的NLP思维,于是买书来研究。

我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NLP,不知何意,查阅全称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也不完全理解是什么意思。

于是用熟知的单词来代替:

N(Nerve)-神经;

L(Language)-语言;

P(Programe)-程序。

结合书中定义,才知道大意是:用神经语言改变行为程序****。****即,****用思维改变行为****。

总得来说够抽象,翻阅全书依然云里雾里,回头看还是谢春霖对这个思维层次模型的解读最接地气。

所以还是直接从这里开始吧。

image.gif

NLP逻辑层次

NLP是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1976年创办的一门学问,后来他们的学生罗伯特·迪尔茨和格雷戈里·贝特森创立了NLP逻辑层次模型。

这个模型把我们人的思维和觉知分为了六个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

  • 环境;

  • 行为;

  • 能力;

  • 信念和价值观;

  • 自我意识;

  • 使命。

image

唉,每次看到某某模型,或这个模型的内容数超过三,我就有昏昏欲睡之感,觉得这些东西太抽象,感性强大的情绪脑表示不喜欢。

想必你也有同样的感觉,不过还是请多停留几秒钟吧,让我把它换个面貌,你就会发现它原来是个大宝贝了。

我们以成长为例。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每个人产生的态度就很关键了。

因为这个态度可以直接看出我们成长的等级,而这个模型就是衡量成长等级的标尺。

*****环境*****

最低层的成长者,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把原因归咎到外部环境。

什么自己命不好呀,没有遇到好老板啊,怪那个老师教得太差呀,或是全怪天气太热弄得自己没睡好,所以这次没考好……

总之,凡事都是你们的错,自己没有错,这样的人不仅情绪不好,而且还是个十足的抱怨者。

*****行为*****

而高一级的成长者,则能目光向内,从自身寻找问题,他们不会抱怨环境太多,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自身的行为上,比如努力。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努力是最容易做到的,也是自己可以完全掌控的,所以他们往往把努力视为唯一的救命稻草。

这本没什么不好,只是当努力成为唯一标准后,人们就很容易忽略其它,而只用努力的形式来欺骗自己。

比如每天都加班,每天都学习,每天都写作,每天都锻炼……凡事每天坚持,一天不落,看起来非常努力。

但至于效率是否够高,注意力是否专注,文章是否有价值,身形是否有变化并不重要,因为努力的感觉已经让自己心安理得了。

说到底,人还是懒惰的,总希望用无痛的努力数量去取代直面核心困难的思考,努力反而成了麻木自己的舒适区。

*****能力*****

抱怨环境和一味努力,都是不用动脑的招术,再往上一层的人就开始动脑琢磨自身的能力了。

他们能跳出努力的舒适区,开始寻找方法,因为有了科学正确的方法,就能让努力事半功倍。

但方法也能像毒品一样让人上瘾,因为知道方法的那一瞬间,往往让人产生一切事情都可以搞定的感觉。

于是一些人再也不愿意花更多力气去踏实努力了,而是不断地沉迷方法论、收集方法论。

对各种方法论如数家珍,而且始终坚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论可以让自己一招致胜。

他们永远走在寻找最佳方法的路上,最终成了“道理都懂,就是不做”的那伙人。

*****信念和价值观*****

终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再好的方法也代替不了努力,不过也一定有人明白,比方法更重要的其实是选择,也就是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

因为一件事情要是错了,再多的努力和方法也是白搭,所以“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这个问题一定要先搞清楚。

能够觉知到选择层的人,多少有了接近智慧的表现。

他们愿意花更多时间去主动思考如何优化选择来最大化人生质量,毕竟选择了错误的人和错误的事,几乎和浪费生命无异。

*****自我意识*****

如果说“信念和价值观”是一个人开始主动或被动掌握命运的分界线,那么在这条线之上,还有更主动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从自己的身份定位开始思考问题: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应该去做什么样的事。

在这个视界之下,所谓的选择、方法、努力都会主动生成至一个合适的状态,自动围绕自我身份的建设而服务。

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真正的觉醒者了。

*****使命*****

在身份追求之上,便是人类的顶级生命追求了。

如果一个人开始考虑自己的使命,那他必然会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为众人服务的层面上。

也就是说,人活着的最高意义就是去创造、去利他、去改变世界,能影响的人越多,意义就越伟大。

有使命追求的人不一定是伟人,也可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影响一批人。

当你心中催生出真正的人生目标,就能不畏一切艰难困苦,勇往直前。

image

知识,能让我们更好的感知世界

这个世界是有层次的。

在NLP逻辑层次的帮助下,我们的成长世界便有了不同的呈现:

  • 底层的人找环境问题,他们是抱怨者,喜欢说:都是你们的错!

  • 二层的人找努力问题,他们是行动派,喜欢说:我还不够努力!

  • 三层的人找方法问题,他们是战术家,喜欢说:方法总比问题多!

  • 四层的人找选择问题,他们是战略家,喜欢问:什么东西最重要?

  • 五层的人找身份问题,他们是觉醒者,喜欢问: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 顶层的人找意义问题,他们是创造者,喜欢说:人活着就是为了利他/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image

现在我们可以抛开所谓的模型,把“环境、努力、方法、选择、身份、意义”这几个词记住就行了。

有了这把标尺,我们就能瞬间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能够觉知到自己当前的状态。

这种觉知意识重大,因为没有层次的指引,你可能意识不到自己还有更好的选择,然后被死死的困在当前的层次之下。

就像当你只知道努力这一个招数时,就不太可能主动去琢磨方法,更少可能去主动思考选择、建设身份和追求意义了。

而且很可能把当前层次的焦点,诸如“努力”“方法”当成目的去实现,以致不自觉地走偏,这也算是一种不清醒啊!

但反过来,我们一旦清楚全局框架,就可以变成自由人。

在遇到问题时,就能主动放弃情绪抱怨,然后依次去勤努力、找方法、做选择、建身份、明意义。

这正是让人感到喜悦的地方:****原来我们还有这么多选择!

特别是还可以从上至下的俯瞰,因为一旦能从高维度看问题,低维度的问题自然就消失了。

所以,对我们个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意义,想清楚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个问题一解决,自然就知道该怎么选择,找什么方法,去如何努力,不用刻意追求,一切水到渠成。


现代社会,人人都在学知识,但我时常问自己:学习知识到底是为了什么?

现在似乎有了一个更好的答案:

知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审视自己和感知世界。

有了感知,我们便能更好的定位和应对。

当然,那知识必须是能够触动自己的有效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感知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