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才是人生》:一念之间,天地宽

苦难,到底是财富还是屈辱?当你战胜了苦难,它就是你的财富;当苦难战胜了你,它就是你的屈辱。

书名:《苦才是人生》

作者: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1962-  ),1985年舍俗出家,前往喇荣五明佛学院,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后通过堪布资格考试,成为学院大堪布,深具慈悲与智慧,不仅对五部大论精通无碍,对甚深密续也能善修善讲,以悲愿培养造就了大批佛学人才。

据说,本书是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宝藏之书,书里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不同痛苦的不同方法。书海里翻开它,读得很舒心,嗯,缘分到了。

整本书,共有八章,每章分很多很多小节,每小节讲一个观点,像聊天一样,说着话,讲着故事,对世界、对事情、对人生的看法,就出来了。

我这只是絮叨了第一章。

听多了故事的可能会觉得故事很熟悉,比如庄子的《秋水篇》中所说:一只脚的夔,非常羡慕多脚的蚿能够行走;蚿,又羡慕没有脚的蛇跑得很快;蛇,羡慕没有形体的风行得更快;风,羡慕人的目光特别快;目光,又极为羡慕心的快速,心一转念就到了。

心念之间,可上天可入地。

老鼠找世界上谁最厉害的故事,找来找去,竟然发现,自己竟然是最厉害的,“伟大和渺小只有一念之隔”。

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好,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伟大的人也有自己的短处,再渺小的人也有自己的优点。

总拿别人的优势,来和自己的短处比,只会感到渺小,其实自己的长处,或许是他人永远也无法比拟的。

又比如,人为什么会痛苦?

作者说,追求错了,当然痛苦。

小时候,急于成长,然后又哀叹失去的童年;以健康换取金钱,不久后又用金钱恢复健康;活着时认为死离自己很远,临死前又仿佛从未活够;明明对未来焦虑不已,却又无视眼下的幸福。

须知,天地之间,一切都在变化,身体、财富、名声、亲眷等皆为无常,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自己的心才与自己生死相随。

万法无常,缘合则聚、缘灭则散。

熟悉无常,接受无常,可以让我们身心开阔,遇到任何困难,都不会斤斤计较、怨天尤人。

读着读着,就会慢慢发现,日常生活中,佛法无处不在,普通人,不懂其中的经法,如果心是善的、宽的,其实已经在法中了。

在这絮叨下去,又得啰里八嗦了,挑主要的句子说。

乐观、悲观,只在一念之间,苦乐其实皆由心造。

别人的肩膀靠不住,任何人都应自立自主,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眼里揉不下沙子,或者意气用事,十分钟之间就能出现可怕的后果。

嗔心就像夏天的狂风暴雨,骤然出现时,风云变色,但过一会儿就万里无云了。

嗔心动时,停一停、缓一缓,深吸一口气,在心里默数十个数,给自己一个冷静的机会。

书里作者写了佛教去除痛苦的实修法,比如:首先双目直视虚空,不执著一切而自然放松,心胸尽量放大,在这样的境界中坦然安住。然后念诵“达雅他嗡措姆迷勒那德卡踏母索哈”,这个咒语念7遍、108遍都可以。如此观修,有助于收获好心情,改善人际关系,让许多不顺迎刃而解。

(个人感觉跟冥想有点类似,冥想主在感受气息的流动,诵经偏向心诚,心神凝聚。)

印度学者圣天论师,将人类的痛苦归摄为两种:身苦与意苦。如颂云:“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即由此二苦,日日坏世间。”

意思是说,上等人的痛苦,是心理上的苦受,比如工作压力、竞争忧虑、“高处不胜寒”的辛酸等;小人物的痛苦,则是身体上的苦受,比如缺衣少食、超强度劳动等。这两种痛苦,恒时不断地损恼着芸芸众生。

(我们小时候受的教育是,人人平等,行业无贵贱,长大后,平不平等,有没贵贱,每个人自有定论。)

一个人若想获得成功,经历痛苦也是必需的。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畏惧痛苦,反而会将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都转化成通往解脱的基石。

书里还介绍了释迦牟尼佛、长寿佛、药师佛、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士、度母、地藏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鹏金翅鸟的幸福咒语。

喜欢佛法的,应该会喜欢,我这样扒着门缝悄悄往里瞧的,只能是怀着虔诚的心,静静的看看热闹。

如果看完每一本书,都这样写,我猜我会怎么都写不完了,嘿嘿。

这样的书,对于我,像是心灵鸡汤,对于内心极其强大自律,能自我破解痛苦的人,看与不看,都无关紧要,毕竟世上好书太多,时间又太不够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苦才是人生》:一念之间,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