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70.80后河南人的童年春节印象,有多少触动了你的泪点?

将近年关,半生走南闯北,对故乡的年从心底多出许多向往来。在外过了那么多年,总感觉缺少点什么,会让人多出些艰辛情绪。而儿时的年,像一串串闪烁的珍珠,不觉间早已深藏心里。

 我是河南人,生长在豫东平原上。

 儿时,过年前,杀猪是过年准备的第一个开幕式,村里的叔叔大伯们忙前忙后的张罗杀猪,孩子们也兴奋的围看着,一片欢腾景象。

 那时大部分人家养猪,通常养两头,一头卖钱供过年开销所用;另一头杀掉,卖一半肉,再留一半自家吃。

 

那个时候,肉还不是经常在餐桌上看到的。所以过年前的第一次炖肉时,家里的孩子会高兴的围着锅台转来转去。

 

我家有六个孩子,父亲总会把炖好的骨头肉先给奶奶送去一些,然后再平均的分给孩子们啃,肉多的骨头,父亲总会递给母亲吃。在我们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但凡家里做了好吃的,一定是先给长辈送一些,然后再轮到孩子们。

 

在腊月二十三的时候,是送灶神。那天,家家户户都会把家里打扫的焕然一新!同时也会给孩子们准备新衣服。

 

对每个孩子而言,过年穿新衣,那是一件非常让人高兴的事情。年前是舍不得穿的,一定要等到大年三十五更时分再开始穿到身上。年后拜年,全靠这身新衣撑门面了。

 

腊月二十七八两天,家家户户开始蒸起大白馒头,枣山馍,炸丸子,炸鱼,各种硬菜都提前准备妥当,家里炊烟不段,香味冉冉,孩子们好奇,总是探头探脑的去厨房瞧瞧,大人反复规定,在大过年的时候,小孩子不能闹人,不能乱说话,不能打架,这凭空让孩子对过年多了一层敬畏感!

 

大年三十贴对联,也是半大小子乐此不疲的事情,那个时候的家长,会写字的比较少,这个时候就轮到刚上小学的小子们露脸了,很多70.80年在小学时,基本上都练过一些毛笔字的,他们会认认真真的给家里写对联,帮忙贴好。

 

那天吃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还会满满的做一桌好菜,家长也会放任孩子吃个痛快,玩个痛快,家里有条件的,还会给孩子备上一些喝的甜葡萄酒。

 

零食也是备的足足的,过年那几天,每个孩子基本上口袋里都装满花生,瓜子,玉米花等,跑到哪,走到哪。孩子们个个欢的尥着蹶子跑·····

 

 重头戏是在大年三十半夜,孩子们会守岁不睡觉,到了半夜,家家户户会依次放起鞭炮,宣示新的一年到来。

 

同时,各家各户会摆起供品,燃起蜡烛,家里每个人都要到场,依次拜天爷,拜土地爷,拜财神和保家姑娘,拜已逝的长辈。祈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五谷丰登,家人健康幸福!

 

然后开始吃年夜饭,这才是真正过年的饭,必吃饺子,寓意是元宝,面条是钱串子,吃馒头意味是来年大丰收。那天,你吃的越多,家长越高兴。

 

吃完年夜饭后,孩子们到了真正释放的时刻,会约几个小伙伴,哪家有鞭炮声就冲向哪家,去拾那些没有燃的余炮。哪个孩子捡的多,一定是其他孩子羡慕的对象。

 

年后,开始走亲戚访友,至亲长辈,见面定会磕个响头,来讨要压岁钱。孩子们会喜滋滋的把这些钱装到口袋里,到晚上再统一交给家长。

 岁月催人长大,那些逝去的年,成了我们心里最难忘的幸福。

 关注@大侠星星说,看人生百态,提高生活智慧,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70.80后河南人的童年春节印象,有多少触动了你的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