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 我怕

好久没做体检了,今儿正好有时间,网上提前约好了大夫,准时到了医院。

妇幼依旧是长长的抽血队伍,突然间一声尖叫,原来是幼儿园入园体检的小朋友在那里狂哭,大喊着:“我不要上幼儿园,我要回家...” 然后就看着他爸爸用双腿夹住他,接着抓住胳膊,然后又喊着妈妈按住小臂,在他尖叫狂哭中完成了抽血。这时候,站在我前面的小朋友不淡定了,开始低声抽泣,抹着眼泪往爸爸身前凑“我害怕,爸爸抱抱我”,他爸爸说,“男孩子怕什么怕,别哭!”我站在他身后,实在有些不忍心,然后蹲下来轻声问他(眼角余光瞟见他爸爸看着我不屑的眼神):

“小弟弟你打过预防针么?”

“打过”

“疼么?”

“不疼”

“那你很棒啊,这个呢,就跟打预防针一样呢,只是把打的位置移动了一下。也是只疼一下呢”

“预防针要疼两下”

尽管我没想清楚他的两下是怎么疼出来的,还是附和了他

“那你看这个就疼一下呢,我觉得比你的两下还要不疼些,你觉得呢?而且这个扎针的姐姐笑嘻嘻的特别好”

这时候孩子不再哭了,抬头看了看我,认真的点了点头。然后我们勾了手指互相鼓励了一下,他让我先给他做个示范,我从他的后面“插队”到他前面,一眨眼抽完了,而他却在爸爸的再次“男孩子要勇敢,怕什么怕”之中开始大哭… 然后这个爸爸沿袭了刚才那对爸妈的做法,在孩子大叫“我讨厌打针”的狂哭中结束了抽血。当然,我之前所做的一切都付诸东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没有接受过像九年义务教育那样的《如何做个好爸爸好妈妈》的正规培训,加上每个孩子都是来自不同星球的不同天使,“爸妈”这个职业就变得更加不易。我们做父母的应该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和成长。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绪是由内而发的一种感觉,它非常确定的告诉你当下你所面临的处境以及该如何应对(情绪的产生是意识层面且并不受控)。只有当孩子感觉到被接纳、被理解是很温暖的时候,他们也才会学着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并愿意把这份爱再传递。

孩子很单纯,当我们讲“上幼儿园特别好玩,比家里有趣的多”、“打针不疼”等等,可他到了幼儿园发现每天还有“分离焦虑”,要哇哇哭着跟妈妈道别;上个幼儿园还要这么恐怖的“抽血打针”,而且打针也不像描述的那样不疼时,他是不是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呢?慢慢地父母跟孩子间的信任关系就越来越淡,可能消失。换位思考下,如果我们自己到了陌生的环境,是不是也允许自己有“害怕”的情绪存在呢?最近接的咨询好几个都是员工在公司内部转岗后的各种不适应,大人姑且如此,我们是不是该对小朋友们更仁慈些呢?那就接纳孩子的情绪,抱抱他吧~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爸爸 我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