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极致的日本文化之旅,就在这本书里|《菊与刀》

二战时期,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给美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于日本与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性,美国人无法准确预测日本人的行动。为此,美国人派出鲁尼·本尼迪克特专门研究日本人的行为及其文化,并出版了《菊与刀》这本关于日本文化的经典著作。如果你想深入了解日本文化,那么《菊与刀》就是你畅游日本文化世界的最好向导。下面,就让他带着我们开启极致的日本文化之旅。

第1站:“各得其所”的日本文化

“各得其所”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关键词,这个词源自于日本人对等级制度的信赖,从个人到国家都贯彻着这一关键词。等级制度不论是从封建时代还是明治维新时期抑或是近现代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对每个个体来说,“各得其所”意味着位于不同等级的人就应该遵守不同的礼节。在不同场合鞠躬的时间,角度都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日本人从小就由母亲指导不同场合的礼仪。在某个场合对某一个人来说正确而合适的鞠躬,对另一个与鞠躬者的关系稍有不同的人来说则可能是一种侮辱。

而对国家来说“各得其所”的思想更为突出。从国家制度出发,日本人从上到下都对天皇保持着绝对的信仰,甚至为其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而在世界格局上,日本人一直认为自己处于金字塔的顶端,而日本有责任让各个国家都位于他们应该处于的位置上。不同于德国和意大利,日本是基于“各得其所”的观点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2站:知“恩”的日本文化

日本人对于欠恩和报恩的概念与我们的观念有较大的不同。对于他们来说,欠恩并不是一种美德。他人尤其是陌生人的一个微小的善举,对于他们来说是一项极大的负担,极端时甚至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简单如帮他人捡起东西的一个行为,对日本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负担。正如夏目漱石的《哥儿》中所写的一样,主人公会将他人垫付的0.2美分的冰水牢记于心中。而且只有当日本人认可别人时,他才会允许别人有恩于他。

而报恩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美德。日本人的报恩分为“义务”与“义理”。义务针对较大的“恩”,一般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或老师的教导之恩。日本人们通过养育自己的孩子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而“义理”则是更加严苛具体的一系列报答准则,而且“义理”带有一丝强迫的意味在里头。

在知恩图报这一方面,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有较为相似的地方。但同样是面对一些较小的恩惠,日本人严谨到了一个近似苛刻的程度。

第3站:知“羞耻”的日本文化

日本人将羞耻放在第一位。当自己的名分受到他人的侮辱时,只有及时复仇才能为自己洗刷污名,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们也在所不惜。对于每一个日本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自己的看法,而是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日本文化是一个根据他人评价改变自身的文化,而不是依据自身来改变的文化。

形如“切腹自尽”等行为正是日本人不甘沦为俘虏而受到屈辱的一种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在他们看来,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

这一点放在国家层面也是成立的。在二战时期,日本人对菲律宾与俄国的态度就完全不同。日本对投降的俄国将军十分和善,而对不愿意投降的菲律宾进行了恣意破坏和残杀。仅仅是因为愿不愿意投降,愿不愿意尊重日本就造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可见日本对洗刷污名的复仇的重视。

总结

虽然《菊与刀》描述的是20世纪40年代左右的日本文化,但历经了几十年的时间,它依然是我们极致日本文化旅程中的最好向导。如今,日本的文化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有了些许改变,但书中所描述的日本文化的根本内核并没有变化。如果你想更细致地游览日本文化,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场极致的日本文化之旅,就在这本书里|《菊与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