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化作业设计的背景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课程改革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教育部“五项管理”强调中小学作业管理,①提高作业质量,②严把作业难度,③严控作业总量,④规范作业布置,⑤加强作业指导。
3、阅读能力的社会化需求。将课堂学科化价值转变为社会学科化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①获取信息能力,②整体感知能力,③形成解释能力,④作出评价能力,⑤创意运用能力。
4、“双减”政策规定: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不允许进行书面考试,其他年级的学生不允许进行月考和期中考试,不管是哪个年龄阶段的,最后都只能参加期末考试。这样规定,旨在进一步为小学生减负,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5、《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同时,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二、智能化作业对教师的要求
(一)要求教师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教材研习要更加透彻,知识要点要更加突出,学生的情况要全面了解,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
(二)作业设计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规律,作业的形式必须多样化,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作业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个体差异,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的设计,探索因材施教下的作业设计。
(三)建构智能化作业新体系。在智能化作业新体系中,建立以智能作业设计为关键、自主学习为基础、探究合作为核心、展示交流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1、理念方面
①把兴趣放在第一。激发、培养学生对完成所教学科作业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内驱力、用学科魅力引发学习长久乐趣、志趣。先解决学生想学问题,再教他们怎么学,想学比会学重要。
②把教案变成学案。从备与讲的关系看,教案是教学的方案,学案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多重视上课,往往忽视精心备课,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备课不充分,上课学不会,就得大量练习、考试去补救,刷题式作业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③实施情境教学。创设多种学习情境,让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在主动实践过程中,通过知识的转化,形成学习能力。避免只注重讲授知识,训练知识,检测知识现象。
④教学评一体化。完善评价标准,知识考评的量化是分数,智能化作业的评价是过程,星级评价既合理,也有效。从学与评关系处理看,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学评不分。学习与评价的关系是:学习如评价,评价才能如学习。
2、备课方面
①学案意识。将固定教学案例为动态生成案。把教学目标变为学习目标,学案上要有学生回应问题各种预设应对预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解决时,要有相应应对的提示、引导策略,还要备这个问题追问、拓展策略。
②策略意识。实施策略阅读,“难文浅教,长文短教”。依据单元语文要素,精读课文课后思考训练题,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以及《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把握教材的整体性,学段的连续性,阅读的策略性。
③单元意识。建构阅读体系,紧扣主题,大量阅读,自由阅读。实施大单元备课,采用1+X的教学模式。
④作业意识。作业是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主要渠道,完成作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课堂学科化的价值,转变成社会学科化的功能。变课堂为社会,变社会为课堂。
3、上课方面
①做好前置性预习。“单元预习课”既有课堂学生预习的内容,也有课外预习的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读好精彩语段,可以作为前置性作业。
②上好四种课型。大量阅读需要上好“精读引领课”“略读实践课”“组文阅读课”“自由阅读课”,把教材学好,把丛书读完,解决“一课一得”,实现“反三归一”“质从量出”。
③落实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指向了阅读长度,体现在整个单元中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指向了阅读的宽度,体现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指向了阅读的厚度,大量阅读采用“1+X”阅读模式。
④构建“开放”课堂。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建设开发课堂。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三、智能化作业的几种形式
(一)前置性作业。学生通过前置作业的学习,对新知建立一定的阅读和思维建构。经过基本独立的前置性学习,学生可能解决部分问题,并生成新的个性化问题,教师在这个基础上组织的课堂教学更能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把作业前置,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单元预习课”就是其中较好的方法。
例如,在单元预习课上,学生需要完成三项任务,第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学会生字和新词,第三、读好精彩语段。在三个任务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可以通过阅读文本进行的,正确、流利,以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作为前置性作业,按照前置性作业的要求,让学生提前把课文读好。
再者,读好精彩语段,也可以作为前置性作业。读好精彩语段,不仅是指教材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还可以读好《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上的精彩语段。读好精彩语段也是在落实统编教材责任编辑、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先生所提出的“长文短教,难文浅教”之观点。
(二)功能性作业。统编教材中,精读课文的课后思考题,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这些给学生阅读指出了一条清晰的路线图,也是指向功能训练的。这些功能性练习系统体现出以下三个特点:1.注重语言实践活动;2.关注学习方法指导;3.系统设计语文活动。通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在“精读引领课”学习方法,在“略读实践课”上使用方法。这样的功能性作业不仅将本单元的阅读策略迁移到了课外阅读中,还可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更有助于统编教材“1+X”阅读体系的落实。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生灵》。本单元是以“大自然的生灵”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燕子》《荷花》和《昆虫备忘录》4篇课文,通过描写燕子、鸳鸯、鸭子等可爱的生灵,展现了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们可以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实施大单元教学。在学完本单元精读、略读课文后,设置完成“1+X”(链接阅读丛书内容)的功能性作业。
读课文《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分别链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范文阅读中的《海燕(节选)》《荷花出水》《夏天的昆虫》等。这些功能性作业,实现紧扣主题,大量阅读,落实本单元的三个语文要素,1、边读边想象画面;2、学习作者是怎样把动物外形、活动写清楚的;3、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
(三)实践性作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统编教材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导语”中点明本单元的“人文要素”外,还明确指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并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阐述了每个单元的阅读重点目标。“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都围绕单元的训练要素进行设计、编排。
“第一课堂”是完成智能作业的主阵地,加强阅读与表达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摒弃以教师的“讲”为主,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创设多种学习情境,实施情景化教学;以教材为支架,实施支架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实施抛锚式教学等。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搞好阅读教学,处理好阅读与表达的关系。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荷花》,课后的“小练笔”要求:第二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为了能够学以致用,实现水到渠成,加大热度,趁热打铁,还可以链接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文章《荷花出水》,文章里有许多描写荷花优美的语句。
“一朵荷花秋天里就是一颗充满莲子的莲蓬,我们可舍不得碰伤它呢。水塘里的泥是那么膏软,荷花就从这儿冲出水面,展露笑容,沐浴阳光,呼吸空气,孕育莲子。它是那么清素,那么洁净!看吧,那绽开了的每一朵荷花中心,簇黄缨蕾,护卫着一个娇嫩的鹅黄色的小莲房,当花瓣落尽了,也就是一个绿色的莲蓬,怀着一粒粒绿皮儿的莲子,走向成熟的时刻。”
(四)能力性作业。现代教育学认为,阅读教学需要把课堂学科化价值转变成社会学科化功能。阅读能力可以分为五个方面:“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
“第二课堂”是体现阅读能力的主渠道。倡导“自主、体验、探究”等方式。注重个性化、项目化学习。对策就是增强学习路径和方式的多样化,在学习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多元设计、加强互动、促进合作与发展。学生身心发展要借助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如文化主题活动等,小学生最渴望的自主发展型教育活动。他们期待在“第二课堂”发现自己的特长,彰显自己的个性和才华。
例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大自然的生灵》。课文《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实际是一幅美好的春景图。《燕子》课后思考题一、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昆虫备忘录》文前提示语要求:蜻蜓、瓢虫、蚂蚱……这些昆虫你了解吗?它们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学生又如何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呢?这是能力的体现,需要走进春天,观察春天,获取春天美景的信息,整体感知大自然(动物、植物、人物等)的魅力,形成解释(表达)大自然的能力,作出评价(喜欢之情)大自然的能力,创意运用(描绘大自然生灵)的能力。
又如,本单元的习作是《我的植物朋友》
春天到了,到处都生机勃勃。让我们选择一种植物,走近它,了解它,和它交朋友。
照样子,为自己的植物朋友放个记录卡吧。
名称:桃花
样子:花朵儿胀鼓鼓的。已经放的花朵,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围成圆形。
颜色:粉红
气味:淡的清香
其他: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颜色还有鲜红的、纯白的。
借助记录卡,写一写你的植物朋友,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写之前再去观察一下,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
写的时候,试着把你观察和感受到的写清楚。
写完后,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写同一种植物的同学还可以一起起交流。
(五)创意性作业
“第三课堂”是体现创新能力的助推器。在实践中推进体验式、合作式、综合式学习,增强其特色化,努力实现学生体验、实践、认知提升的系统推进。为展示提高广大的舞台。
“第三课堂”一定要走出校园,开发、利用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带给学生较为深入的浸润体验。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我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欢,从而形成强烈的快乐感,成就感,归属感。“第三课堂”一定要为学生争取、提供展示才能机会的舞台。
又如,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春天里,好玩的地方可多了,我们去哪儿春游呢?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同学讨论。每个人可以选一个地方,说说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先分组讨论,小组提出推荐的地点;再全班交流,各小组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然后投票选出最值得去玩的一两个地方。
温馨提示:说清楚想法和理由。
耐心听刷人请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四、智能化作业展示活动
“第四课堂”是展示智能化作业的主舞台。展示可分为舞台展示、场地展示、课堂展示、集中展示、分散展示等。如课堂展示课,舞台就是课堂,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教学改革成果的展示。展示课上,教师分配完任务后,绝大部分时间就是学生的讲解、点评和反馈。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学生能力,展现学生才能,是树立学生自信的有效途径。
“第四课堂”是学生实践性、综合性展示的一堂课,也就说展示课不能成为一种独立的课型。需要有“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作为基础课堂,在以上课堂里,需要分别设置一些智能化作业,所以“第四课堂”呈现的全是一些实践成果。就语文主题学习实验项目五大课型来说,每一种课型的前一种课型,都是后一种课型的基础课型。因此,必须处理好五大课型之间的关系。俗话说得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还需要给予师生以更多的储蓄能力的机会。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教师不仅要合理控制作业的“量”,更要凸显作业内容,作业形式以及作业评价的多元性,提高作业的“质”。
智能化作业评价展示一贯坚持“三位一体”“五星级评价”机制,即: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意态度、完成过程、效果等给出相应的星级评价,以多元的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养成。
通过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重大节日、体育节、艺术节、诗词大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作品展示、等,组织展示活动,学生将会愉悦完成智能化作业。
总之,我们只有对作业进行科学定位,才能体现作业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落实“双减”,实现“提质”。就作业而言,智能化作业包括:前置性作业、功能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能力性作业、创意性作业等。把这些作业布置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中,也是能够完成的。至于展示,虽然可以放在“第四课堂”,但前三个课堂也是可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