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大学毕业,直到2017年,我的银行卡上才有了首笔100w的存款。
那个时候我不做任何投资理财,连余额宝之类的都没有,也不知道要省钱。最大的开销是出国旅行,一年要去国外五六次,有的时候还是坐的头等舱。
当我意识到,这笔存款是我二十多年的人生中的第一笔财富时,我感到非常痛苦。
你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在此之前,我抛弃了过去二十多年来塑造的信仰体系。
过去二十多年的传统教育,教给我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并没有让我的生活过得轻松,哪怕是一点点。
而当我痛下决心抛弃了它们之后,我的生活才开始变得豁然开朗起来,才开始变得富足,开始有了掌控自己人生的确定感。
而这个抛弃信仰的过程,无异于剔骨重造,本身是非常非常痛苦的事情。
周围几乎每个人,无论是20出头的小年轻、30多岁的青年人,还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坚持的观念,大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做人后做事”,“好好学习”、“勤奋工作”,等等诸如此类。
可是,我逐渐的发现,这些我们从小就学习诵读、奉之为道德真理的观念,都是主观的、片面的,都是被人精心设计好的。每当我想到这些时,我都会不由得感到恶心。
后来,我明白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并不是一样,它们是严重脱节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而一个人的成长,就是逐步抛弃主观世界、接受和理解客观世界的过程。
比如,主流观念绝对是反对送礼托关系办事的。我们从小被告诉,做人要做一个正直的人,要纯洁,要凭真才实干,要公平公开,有个声音总是跟我们强调要“诚信和高尚”。当我进入国有企业后,我学会了songli,从此很多事情真的是一路绿灯。包括当时办停职留薪,出来赚外快等等。
后来,即使我从国企出来了,我也保持了这个习惯,那就是如果碰到了高人,想请教别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先付一些价值,这样别人才会愿意教你真的东西,心甘情愿的给你超值的回馈。
还有就是,传统教育一直教导我们,做人不要贪财好色,不要虚荣攀比,也不要贪图享乐。
但是我以为,这些恰恰是人性的最基本的欲望。而且你最好在年轻的时候,尽早去体验它们,而不是一直去压抑它们。
从古至今,我们已经被压抑了数千年,国人总是习惯低着头走路,不敢抬头眺望前方。
当然了,我也能理解上位者的用意,毕竟数千年来,资源一直都很匮乏,而人口却与日俱增,生产力又极其低下,人均收入相较发达国家也低很多。如果还像西方一样宣扬自//由,让每个人都拼命地追求自//由,那肯定是要乱套了的。
但根据我的观察和体会,钱财、美色、名利,这些世人常常批判的东西,确实是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斗志的,甚至只有这些,才是大部分人拼命工作的真正的驱动力。
而对于年轻人,尤其是刚迈入社会的年轻人,如果这个时候就开始崇尚佛系文化,接受知足常乐、安贫乐道这些东西的熏陶,那么你的家人可能会过得很惨。
敢于谈论金钱,与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同样重要。钱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它能让定性的问题量化,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而许多道德感超强的人,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道德”和“文化”,是无法量化的。如果一个人,整日追求这些无法量化的事物,那将会是致命的。你的家庭很可能不会和谐,因为几乎所有的优质资源,和能让人幸福的生活条件,都需要用真金白银来交换。
如果你是大佬,那你可以去研究形而上的玄学,没问题。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低层次的普通人,还是务实一点最好。
如果你也开始慢慢意识到了,现实世界与你以前所认识的、自以为的世界,是冲突的,你的三观也一直不断地被破碎、刷新,那么恭喜你了,你正在成长的路上。
如果你是一个敢于正视自己内心的人,那么肯定会发现,你也会因为自己利益受损而痛苦,你也会因为欲望获得了满足而愉悦。
这些跟我们从小受到的正统文化教育,比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相悖的。
但是它也更符合人性,更真实,更科学。
还有一个更令人扎心的真相,告诉大家。
不敢自私,其实是一种自我虚弱的表现。
不敢自私并不等于无私,更多是不敢让别人觉得我自私。
那些声称自己大度的人,内心同样会斤斤计较,依然会患得患失。但是他们心里很清楚,只有躲在“好人”的面具后面,自己才是安全的,才能被大家接受,才能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