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心得

朋友昨赴省城参加今天组织的正高级教师评审答辩,让我归纳一些注意事项。想来,自己参加答辩的经历的确够丰富,破格评小高时参加过答辩,评特级教师也有,课题结题时有,正高评审时更少不了。于是仔细想了想,列出如下几条:

1.时间充足,不疾不徐。不要着急,五分钟能说很多。问题听清后,微笑看对方,边考虑语言,再回答,不要着急开口。

2.尽量分层次一二三回答问题,让人感觉思路清晰。

3.不要怕错,怎么想就怎么大胆说出来。越自如流利越让人有好感。答辩分数不会过多影响成绩,勿要有顾虑。

4.先准备一段自己经典的答案,类似于自己的经历和业绩那种,到时灵活套用上,锦上添花,让人听着流利,又不着痕迹地显示了自己的突出业绩。

至于手放到桌上还是下面,只要身体挺直坐正,上下都可以,自然就好。

写完这些,想起2016年12月28日自己答辩完的心情。现附上当时录下的旧文。

附录:

                  正高级教师评审答辩

这是一次让我格外难过的答辩!

朋友荣曾对我说:只要给你开口说的机会,就没有你过不去的关。为这句话,对自己的口头表达相当自信。但在一次课题结题答辩时,受过一次伤。如果说那只是,我作为基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与在场所有高校答辩人员相比,理论水平明显大差异所致,这一次的答辩,让我知道:原来,还要加上充足的思考,才能给予我完美的表达;原来,还要加上不怕出错的勇猛,才能给予我无悔的表达!

答辩当天,我们都知道了,评委主要针对我们申报者提交的材料,围绕论文、课题等来提问,来判断我们的研究是否假人之手,是否真是自己的成果,答辩时间五分钟。为此,我好好地把自己的文章要点记了记,课题思路理了理,虽说,都是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所做,毕竟,文章不少,要点还挺多,有的时间也已久远。但想来,这样的答辩是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穿过门口两个身着制服把守大门的保安之间,走进答辩场,满满坐了相对两列的评委足足有十几人之多,上座的主评委开始一些答辩要求的提醒后,就问:这位老师是谁提问?好一会儿,才有一个评委意会过来(事后我想,大概评委看到名字的时候以为杨杏元是个男的,进来是个女的就没当是他的提问对象),开始问:你是杨杏元老师吗?听到我肯定的回答后,又问:“看你的经历,曾经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进修学习,请问这对你从事的数学教学有什么帮助吗?”

天哪,完全脱离了轨道,我准备好的回答,不是这样,不是这样的!我完全没想到,会拿这样一个问题来考我。因要求即时回答,没有思考的时间,我只好立刻作答:因为痴迷教育、热爱教育,一开始从教,我就有许多的梦想,做一名优秀教师,做一个团队的小小领跑者,还有,退休前出一本教育专著等等。因为我学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于是,在数学教学中,我不断实践,还不断反思,不断记录,形成文字,写了许许多多的东西。后来,建立了个人的网络工作室之后,依托工作室,我对自己的文章进行了分类,教学之后的反思、作为校长管理的心得、读书思考后的札记,分门别类做了整理,出版了个人拙著。得益于汉语言专业的学习,让我这个数学老师也提前实现了教育梦想。

感觉一两分钟就答完了。 不满意自己,虽然答得挺流畅。第二个问题来了:“你提交的材料中,有一个获了奖的课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我忍不住回应:是微课。(天啦噜,没事我纠什么评委的错。)他又继续:“请问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有几种方法?”我即刻回答:“一般用排水法,把不规则物体放在水里,升高的水的体积就是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几秒就答完。至于还有别的方法,我当时录制微课所用的课标实验版教材就介绍了这种方法,我一时不敢随便答,心想,还有别的那就是想法把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计算。但我没敢说出来,怕评委笑话,一是这种方法有局限,必须是条件可能情况下才能用,二是排水法的实质也算是应用了转化思想,那还算不同的方法吗?我在沉思间,他又问:还有别的方法吗?我仍是不敢贸然回答:把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来计算。

出了答辩场, 我无比的难过。五分钟的时间,我就用了一两分钟。仔细想想,第一个问题,我完全可以一、二、三好好分层次说,不光实现梦想,我还利用汉语言文学知识与教师同伴交流教学、分享收获,近年来讲课几十场,听课人数上万人,还利用记录和积累的文字成果和视频资料创建工作室和工作坊,辅导教师7000余人。这样的回答,既丰富,又有层次,更是很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啊。更难过的是第二道题,我竟然还没答全。回到家,一翻教材和教参,新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上明明就介绍了两种策略,一种排水法,另一种就是——把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来计算。肠子悔青了,这就是近几年教材不熟悉的结果。前思后想顾虑那么多干嘛,说错了有什么要紧,为什么不把心里所想说出来啊!!啊!啊!要晕掉了。再是,评委可能会根据我自己获奖的作品方法说不全,来判断作品不是我自己所做。天知道,我怎么可能在场外,还能让评委知道,我当时获奖2013年,还没用五年级的现行教材,没有这样的说明啊。这时才知道,当时的五分钟是日后的多少小时都无可替代!

带着这份难过,这份后悔,这份沮丧,过了许多天,才说服自己从中走出来。也许,情况不如我想的糟糕,即时作答哪有那么多的完美。再也许,每个人的回答都会有自己的缺漏。但我,要深深地让自己铭记:不要有太多顾虑,以后有所思就要敢于说出来,不怕露短,不怕丢脸,这样的心理才能有更多的进步,再说,兴许还能有意外的收获呢。

记录这一段虽短犹长的难忘经历,作永恒的纪念。

补记:

朋友H的答辩问题是:1.简述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你用什么方法规避学生用不规范量角器量角的影响?

朋友L的答辩问题:1.你提交的业绩与你申报的信息技术学科有何相关?2.你的课题有何成效?3.信息技术与你的论文有何关联?4.你的第一学历和最高学历的专业是什么?

小学的大都针对论文设计问题,针对课题的很少。

初中高中大都有一问:(学科)学生的素养或核心素养是什么?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答辩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