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与染的共鸣》收录了我于2011-2012年创作的30篇精品杂文,我用了一个月时间总算把这部集子实体化了。为保基本生计,其中一些文章并未发布在博客里。
这部书是我自己策划、自己创写、自己设计、自己手绘的。可谓是我的思想或者个人艺术的结晶体,属于百分百的“私书”(我们自己加工制作的手工书),在市面上是买不到的,如果您读了我的博文,对这部书很感兴趣,您可以加我的qq读书群782086909,与我(群主)联系网购这部书,我亲自发快递给您寄过去。真正的作者亲售,无缝点对点哦~
【关于阿馨的书】
阿馨的书都是自己独立原创,自己编辑、排版、校对、设计,部分插画也是作者自己亲手绘制,并且找专业做书公司,用打印机一页页打出来,通过胶版装订+250g铜版纸精做护封制作出来的纯手工自制书,因为每次印量只有几十本,人工成本很大,所以导致价格较贵,还望大家谅解。
阿馨的书,除了在阿馨本人那里,以及阿馨授权的一家闲鱼店、一家微店,其他地方是买不到的,属于完全的私书、小众书。现在如果大家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不论是文学、艺术、电影,还是品牌的网站和公司,只要人一多,大众一扎堆,就代表他的东西十有八九要沦为迎合大众之流的、充满市井腐气的商业产品了,为何说现在小众品质更值得信赖,因为在这些小众作者中,有很多都是真正的文人、作家和艺术家,他们并不主动迎合大众,不搞商业文学,不写“工厂文”或“文学商品”,他们只本着自己的艺术良心,追从自己的创作欲、艺术品味和文学灵感,在这个急求经济的大浮躁时代,他们坚信,只有不迎合、不妥协,自己才可能保持文学创作的纯粹性,所以这也解释了在图书市场上,为什么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的书还卖不过郭敬明的一个零头。
阿馨本人是全职的文学写作者,生活艰苦,平日仅以写作卖书、打零工维持生活,节假日时,大家出去放松度假,游山玩水的时候,阿馨一个人在家读书写作,“雕刻”自己的文艺心血;当人们欢聚一堂,大鱼大肉享受年夜饭的时候,阿馨打电话骗家里说自己过得很好,自己一个人一边吃泡面就馒头,一边看网络的文史讲座,因为阿馨深信自己正在干一项了不起的事业,所以就要拿出三倍于人的努力,“现在生活艰苦,为什么生活艰苦,是因为你还不够强、不够努力”,阿馨经常这样激励自己,控制自己的物质欲和自我怜悯,尽力把自己推到更高的境界,让自己清心寡欲,无欲无求。
像阿馨这样清苦的小众作家中国还有很多很多,所以在这个文学不景气的时代,如果您碰到了这样的人,您完全可以少吃一顿洋快餐,少吸几包烟,把省下来的钱买一本他们的自制书,并用心阅读,用自己的行动真正支持一次这些生存在阳光之外、平日人们难以看到的、一个人暗暗努力的中国小众作家。
【如果您喜欢这本杂文集,想要购买收藏,请加我的QQ读书群:782086909 作者自销】
群主打:文学阅读、阿馨实体书、思想交流、文化探讨、音乐、电影、海贼、动漫、游戏等
本书目录:
(正式录入实体书的文章,都是之后花大量时间精修或重写的,文字精度必定远高于博客版)
中‖国文学的衰败 / 01
抢到盐之后 / 12
惯读免‖费电子版的读者与“小气”的作家 / 21
高中教‖师批判 / 29
爱情至上 无房勿扰 / 37
各色读者——不良的阅读风气与个人诚信 / 42
为了什么而学习 / 50
绝望的中‖国人;绝望的中‖国货 / 57
从“兽”到“人” / 69
“不‖要‖脸”与“伪‖君‖子” / 76
慵懒VS忙碌牢‖笼VS幸福 / 83
那些被骂作“农‖民”的人 / 90
小人是怎样炼成的 / 97
美与丑的自读 / 105
我所深爱的中‖国 / 112
门 / 126
自我定位:“仙”、“人”、“妖” / 133
无字经 / 138
“外地人”的仇‖恨:地方经济发展落差与地域人‖民矛盾 / 142
“民‖族英雄”与打假办 / 149
当我‖朝你炫富的时候 / 157
韩寒与脑怪 / 165
我与移民者的对谈 / 171
以自省角度看辱华游戏 / 178
自作聪明的人与社‖会风气 / 185
趁蜻蜓吃饱前回家 / 193
“牢”有所养的社‖会价值 / 2О8
身边的小事与隐性暴‖力 / 216
中‖国人的狭隘性+消极性=F**k you ch**ese / 224
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人骂作“傻‖*” / 232
后记:被嘲笑的丧尸们 / 238
以下是这部书的语录和书序:
序
对我个人而言,今年有两件大事,第一件是策划成功了一部‖长篇小说,是我的第一部正式的长篇,这部小说或许会成为我的第一部出版作品,我也尽量把它写得更符合这个社‖会的出版规则,并使其不乏我的特色。第二件就是这部杂文集的完成(我个人的第二部杂文集)。
这次的杂文集,总计杂文30篇,第一篇文章动笔于2011年2月底,最后一篇写毕于2012年9月初,在全书大抵要完成的时候,即今年8月底进入了全面修订阶段,并于一二年10月23日全书文章全部修订完毕。书中有一些文章是博客上没有的,事实上除了这本书里哪都没有,这也是拥有这本书的人的特‖权。这本书的写作时间在18个月左右,由此可见为何说每作一部书对作者来说都是一件大事,这本书就代‖表着这个作者的一部分生命,对我而言即是一岁半的青春黄金段。一个作者一生写书的数量是很有限的,在青春阶段中的书更是格外希贵,我不知道我这一生能写多少书,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自己的写作寿命是多少,我深刻地认识这一点,故此每本书都写得格外珍惜。
漫长的18个月中,我的文‖字功‖力和对世界的认识在不停歇地增长,这本书与上本杂文集最大的不同在于我在这段时期读了许多历‖史,所以这本书中多少会有一些我对历‖史的看法和引用,看待问题的思路也会呈现潜移默化的不同。在读者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不光会看到我的思想观点,也会从中温故知新地读到零星的正史(注:我的风格难说不会拿一些历‖史人物开玩笑,不过哪一段是真,哪一段是我即兴发挥的,一般人都能从叙述方式中分辨出来)。
在修订的这些时间里,我可以清晰看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即由B(需要大笔删改,自感很一般,很多是废话),慢慢转成BA(文章中大部分需要修改,偶尔出来几段使自己格外欣赏和认同),然后到AB(大部分自己都非常满意,个别地方需要删改),最终到A(只消删改错字和蹩脚句),并持续地稳定在A。全书修完后,我能够很自豪地称道,这部书中的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那些所谓记者、作家之辈所能比的。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出于写作热情——因自己想去写——而写的;因心灵不能忍受,想去抨击而抨击的,书里没有一个字是为了苟合谁的口味,没有一篇文章是为了投稿、换钱而作,所以思想浓度乃至文学纯洁度都是有所保‖障的。
我所作的杂文,大部分源于我的亲见亲闻和网络上有根有据的新闻资讯。我策划创写杂文,只挑选那些能够极度挑‖起我灵感的题材,它们一个个就好像白净秀美的裸‖体女子,每一次我得到它们,总不急于动笔,而是在此后几日连续在心中蕴育、积蓄,反复推析,并及时地把喷薄而出的新灵感和思想结晶记录下来,然后在记录足够充足、准备足够完满的时候,才仿佛“实在憋不住”那般,把心中那些想说的话、对见闻资讯的见解看法洪涌地倾泻在word里。这部杂文集的写作频率,快的时候一个月三篇,慢的时候一个月只有一篇,故而每一篇文章之间都隔足了时间,以至这些文章可以在心里得到充足的渗透。每次写杂文,我都要把所有的思想仿佛掏空般倒个酣畅淋漓,所以总是控‖制不好字数,尽管我已经尽量简练、压缩地去叙写,但仍旧时不常写到四五千字,有时接连几篇都是这样的。
后来我在做这部书的语录时发现,书中的精度是很令人放心的,除去文章里那些打趣的玩笑话,几乎每一句都可以单列出来,放在我的语录里,做为重要的宣‖传预览稿用,并且自信,只消五六篇文章的经典语句就足以打动一个陌生过客成为我的读者。
2012-10-25
以下语录并不是全书的精彩节选,是选自前7或前8篇文章的一些片段,这些片段也不是取自文章里全部的好文句,为了书的读味,刻意留藏了一些,具体可与博客里的相应文章对比:
现在有很多人都是这样的,从前小‖便宜占惯了,后来忽然有一天占不到便宜了,就觉得自己吃了亏,觉得是别人欺负了自己,抢占了自己好大的利益,他们产生了这种受了极大委屈的精神幻觉,并以此,由心地发出一种怨恨来,像发牢骚一样滔滔不绝讲了许多充满穷酸气的自私话,话中处处透着目的性鲜明的肤浅和无奈。
中‖国人无论什么事,一旦触及到个人利益,触及到钱的问题,再小的事也是大事,再亲的人也成了敌人。
中‖国人整体性缺乏精神修养,就算买了实体书,也大多买那些七情六欲的低俗小说或者两性八卦的快餐书,中‖华民‖族是保守民‖族,在我看来这个说法还不够准确,它应该叫保守的闷骚族。自从网络发达以后,中‖国网‖民的脑袋里就充满了肤浅和黄‖色。
这些媚俗广告没有人‖治理。我想它之所以如此泛滥,被商家广为所用,必定是因为它好使,因为它够个性、够猥琐、够引人眼球,不知有多少网‖民都在点‖击、都在玩乐,故而商家乐此不疲。这和丹麦超市的性质是一样的,如果说,无法‖制、无监‖督制是对一个国‖家的国‖民至高无上的赞美,那么这种低俗广告的横行泛滥,便是对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精神品味至高无上的羞辱。
日本在地‖震发生后,大街上所有的自动贩卖机都已经改成了免‖费模式,如果你饿了或者渴了,只需按一下相应商品的按钮,商品就会自动落到取物口。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中‖国,任何人都会想象到一个人拿着好几口麻袋对着各种商品的按钮狂摁不止。他会等着灾‖难过去后,留着卖钱用。
日本人在海啸后的井然秩序把我们对比得简直无‖地‖自‖容,恨不能赶紧把那些丢脸的同‖胞塞回他‖妈妈‖的洞里,就当他从没有被生出来过。
身旁有多少无知到可恨的人,可能都是人们难以想象的。你可以为他们做个非常简单的测试,你就告诉他:如果手‖机没电了,你可以把电池取下来,把电极的铜片处在头发上反复摩擦,用静电给电池充电,关键时刻可以救急。你看看日后有多少人会真的这样做。此谓文化贫瘠。
现代的许多人都不惜出骂名来宣扬自己,将刻意讨来的妒忌诟骂当做一种无上荣耀的认可,这样带来的认同不是认同,反而向有识者暴‖露了自己内心的不安、空虚与孤独,即便他们因此而成功,也大多昙花一现,远不如一步一脚印的真才者得到的成功来的扎实、深厚和持久。
中‖国经济发展得太快了,1967年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尚且在世,短短四十几年中‖国就发展成了高速繁华的后现代化社‖会。大城市的人从“穷怕了”,到如今的“奢靡浪费”只用了三四十年时间,可经济上去后,我们对金钱的思想观念仍旧未能改变。每个人都清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经济基础有了,却没什么人在乎上层建筑的建设,他们旧时代时总说,吃饭还吃不饱呢,管什么文化修养,而后,经历了战乱、解‖放和改‖革建设,他们带着那个思想一直走到了现代,到现在过着小康‖生活的他们,看见富人、明星的奢靡生活后,依然觉得自己穷困,动辄就说“饭都吃不饱”的消极话,一个劲拼命工作,明争暗比,只顾挣钱,只认为钱才能决定一生,决定人的生存价值,且一味地认为“建设上层建筑”毫无用处,都是愚者干的事。最后我们国‖家培养出来的人,自然就是些拜金主‖义、内心空虚、自私自利的人。
即是说,我们的商家销‖售商品的时候,看到的往往只是站在眼前的个体客户,而事实上你出‖售的不止是这个人,而是他身后庞大的成百上千的人际网络。
孰不知我们现在的网购者、实体打折店购物者,消费者最受用的一套说辞就是“原价1800元”,然后在原价上面打了一个删除线,下面用粗‖红笔写着“现价只消88元!”好像原本就很昂贵、质量很过硬的高档货,商家用低于成本价好几倍的价‖格、好像突患了神‖经病那样赔钱卖给你,而回家一用才发现实际质量还不如38的。他们利‖用的是中‖国人贪小‖便宜又虚荣好面的心理,一来他们觉得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质量一千来元的商品,这样很值;二来他们买回家后当别人问起这东西的时候,他就可以很得意地把原价讲给别人。但无论这种老戏法他们上多少当,实际买来的东西多么伪劣、不堪一击,下次看到现价、打折、“原价几千,现价几十”的推销说辞后,依旧耐不住性子,好像猥琐者见到少‖女的裸‖体就必定勃‖起那样,我们见到小‖便宜的信息就耐不住滋生贪念,认为不贪就亏了。这是我们的本性。
中‖国商人早早地便败坏了国产货的名声,许多中‖国消费者也早早便加入了崇尚洋货的队伍。后来许多人还因这支队伍发明了一个成语,叫做“崇洋媚‖外”。这件事悄悄地从九十年代末期便初露锋芒,那时候影响最大的是八零后的孩子,他们认为国外什么都是好的,外国货就象征着昂贵、有面子、时尚、质量高,而国产货的代名词就是便宜、土气、低‖劣易坏。时至二十一世纪,国产货的名声越来越糟,八零后成了家长,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对国产货的看法也依然根深蒂固。与此同时,国产货也在不断用事实验证着八零后对它们的偏见,致使偏见成为了普遍的社‖会看法。现在的奶粉,没几个人敢买国产的,大家都怕了,总觉得中‖国人坏,利欲熏心,肯定会为了过检验、缩减成本而在里面放些没有良‖知的“毒药”。觉得家具,是国外的好,外国的结实,设计时尚新颖。车子是外国的好,遒劲有力,不容易坏,售后好。服饰觉得是外国的好,比国内的时尚,结实,主要是穿着有面子。一个再难看的东西,再违背亚洲人审美的东西,你告诉人家这是外国的名牌,驳斥反‖对的人就会甘拜下风,觉得“哦,是我老土了”。
我们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是因为我们缺乏文化的人太多了,缺乏文化的时间太久了。文化可以增提我们的内涵修养,人生出来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与兽无异,什么都只为自己着想,修‖习文化艺术可以压‖制人的自私与兽‖性,使我们与兽更大程度地区别开来。过去我们没有文化,现在我们缺乏文化,所以依旧没有好的环境,许多人轻易被贪性兽‖欲驱使,依旧像狗护食那般只懂得损人利己,一切为己所用,鼠目寸光,没有团队合作意识,所以他们只是住在同一国‖家边境内,而难称国“家”。
此外,以这种好像抢掠般的话语炫耀展示自我来满足虚荣心,则足以说明这人平日有多么缺乏社‖会认同。一个自卑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心里觉得自不如人,总在暗自给自己鼓劲,心中空虚的大洞过大过深,洞里面往往充斥着虚荣与自卑,当一个可以自我表现的机会千载难逢摆在自己面前时,他们必定要眉飞色舞地炫耀个痛快,俨然把一块肉丢在饿了许久的野兽跟前那样,个个都吃得张牙舞爪。
中‖国人好面子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古时的人爱面子甚至胜于身家性命,这个特色传承至今,风采依旧:现代的人伤了面子虽不致‖死,但却把这个五千年华夏变成了一个虚伪的国度——虚伪的人与事成日围绕着我们,人们彼此间害怕伤及面子,几乎什么事都不讲心里话。而人一旦不能开门见山地直言相交,就会变得拐弯抹角,说的人与听的人都要费尽心思,而且中间又难免要引起猜忌和暗斗,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有话绕着说,故而往后无论自己是说直话,还是有暗意的绕弯话,别人都要对他反复盘算,总怀疑对方在含沙射影,并暗自在心里怨恨、记仇:中‖国人简单说一句中午还没吃饭呢,我得先找地方吃饭去。对方就能理解成:“这话不就是想让我请他吃饭么,这人真不‖要‖脸。”
中‖国人为什么好面子,有人说“是中‖国人自尊心强”,而事实上,“面子”与“自尊”却是互不相干的两码事,绝不容混为一谈——重自尊的人,为人处事是做给自己看的,而重面子的人,是做给别人看的。
现在许多人碰到自己当年的老同学时都不禁发现他们大多已经物是人非了,从前纯粹的东西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吹嘘攀比:几年后再见面,不谋而合讲的都是你挣多少,我挣多少,我在政‖府工作,待遇多好,那些所谓同学会都成了吹牛大‖会,六七个饭桌,每桌围着好几十个品诺曹,拿着比阴‖茎还长的大鼻子互相杵来杵去,在精神上的龌龊程度无异于那些日本体育馆里令人瞠目结舌的百人群‖交。事实上从话语间人们都能感知到,吹嘘是表面,而本质上都是害怕别人比自己混得好太多而看不起自己。
从前我们因为国‖家经济不振,国‖民贫困潦倒,所以总是落后挨打,现在我们是被打怕了、穷怕了,故而坚定地认为富有即是国强,经济才是首重,遂天天眼睛盯着指标、盯着钱,张口闭口都是经济建设,把钱看得比天大、比命重,百‖姓在轻贱了生活中的品味、爱情、艺术和文学之后,生命中最大的乐趣就是:“你一个月挣多少?”,对方说一个数字,这个数字比自己的低,随即便在心中暗喜,仿佛自己的一生都充满了意义。
小人者定有自知之明。小人和小人在一起生活、共事,互相猜忌谋害,只会变得越来越小人。君子和小人在一起共事,也不得不防备对方,最终会因为小人的步步紧逼,而不得不使用小人手段奋起反击——君子的手段在如此的大环境中不起作用,小人又不听君子的道理,在咄咄逼人的纠缠下,君子单是防守是守不住的,唯有进攻方可自保,时间长了,君子便习惯了用小人之心思考工作、揣度他人,处处提防着周遭的人,猜忌着周围的领‖导、同事和家人,并总认为自己思考、防范得不够周到充分,做一件事,要事先把每个环节、每个人都预判充足,做得万无一失才能保证不被陷害。如此来君子也慢慢被环境融合、吞噬,最后防着防着便不知不觉成为了小人中的一分‖子。
由以上的事例看,那些喜欢把别人想得很坏的人,往往首先是觉得自己很糟,然后就好像做贼心虚那样总觉得别人在暗地中谋划陷害自己或者看不起自己。这起源于先发性的自我心理上的狭隘,内心狭小了,仅仅装着自己的事都挤得难受,别人再对自己有什么,就更容不得了。管理不好自己,无法同自己“洽谈”和“妥协”,没有正确正当的处事原则,便做不成磊落的人。所以早期自卑又小心眼的人,到最后往往会发展成一个小人。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话的精髓告诉了我们:小人用小人的器量和眼光来看待事物,不论看到谁,他都觉得是小人,不论看到什么,他都认为这是小人之举。我们处事,总是先将人当小人提防,稍看到些蛛丝马迹的虚像便对其加以猜忌和鄙夷,过分的猜忌和鄙视,往往将一个君子逼得不得不反目相视、以攻自保,而且君子一旦切实出手攻击,小人便总算合其小人之意,而眼前的君子亦沦为他心目中的小人了。小人每当把一个正常的人逼得像自己一样,他便总好像了了自己一桩心愿那般长舒一口气,心想着和自己一样的糟糕家伙又多了一个,这种人每多一个,自己的心就安和一分,如果天下人都和自己一样,甚或成为尚不如自己的“资深小人”,自己就要安如活‖佛了。
我写的那些书:
https://www.jianshu.com/nb/31224795
我写的第一部书:《海贼王》长篇同人百合小说《海贼在校园》
我写的第二部书:杂文集《他们的理想国》
我写的第三部书:杂文集《清与染的共鸣》
我写的第四部书:中篇小说集《梦者的墓志铭》我的青春四部曲(半自传)
我写的第五部书:二次元散文集《第二世界》
购书、咨询、读书爱好者,请加我的QQ读书群:782086909
作者亲自销售
阿馨个人作品微信订阅号:阿馨原创美文
ID:axinyc
【购书、咨询、文友探讨、读者交流,请加我的QQ读书群782086909(来者请注明:来自恶魔的健身场)。作者直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