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记

摘抄 自序

为什么您的小说《活着》在那样一种极端的环境中还要讲生活而不是幸存?生活和幸存之间轻微的分界在哪里?  在中国,对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和幸存就是一枚分币的两面,他们之间轻微的分界在于方向的不同。对《活着》而言,生活是一个人对自己经历的感受,而幸存往往是旁观者对别人经历的看法。《活着》中的富贵虽然历经苦难,但是他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我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福贵的讲述这里不需要别人的看法,只需要自己的感受,所以他讲述的是生活。如果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如果有了旁人的看法,那么福贵在读者的眼中就会是一个苦难中的幸存者。

写作和人生其实一模一样,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迷路者,我们都是按照自己认定的道路寻找方向,也许我们是对的,也许我们错了,或者有时候对了,有时候错了。

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活着》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和家人一起看过电视剧,记得小时候会看很多类似的电视剧,男女主开始很悲惨最后通过努力走上人生巅峰。小的时候不太能够去理解得到人间疾苦的,总是觉得好好努力加上运气总是会成功的。慢慢长大后发现,生活可不是这样的。人的第三次成长是认清现实后仍努力改变。在书中看到福贵输光家产后我觉得就是活该呀,可是我也没想到他后来会那么惨。输光家产后,他的老父亲也死了。可能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了,伴随着粗茶淡饭以及病魔的影响,他的老母亲也去了。而他却在买药的途中被去抓了当壮丁。打仗也是死里逃生,幸好最后回来了。当时女儿凤霞却因为发烧不能说话。接着是县长的妻子生产时大出血儿子有庆被抽光了血。看到这一段我哭了好久,我觉得真的太惨了。凤霞也在生产中去世了,接着是妻子家珍得了软骨病也离开了。女婿二喜在工作时出现意外也去世了,留下外孙苦根和他一起生活。这样也算是不错的结果,结果苦根因为吃了好多豆子也死掉了。在每一次觉得生活快要把他压垮时,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精神信念使他在接连着一串的打击坚持活下来。他是不幸的,他看着他所有至亲至爱的人相继去世,他是幸运的,上天留了他一条命孤老。他在输光家产回家的路上想过去死,可是又觉得死在大马路上真的太惨了,还是回家被老父亲打死吧。可是这一次老父亲只是给他了好多好多铜钱,让他自己去把自己犯的错收拾好。在地主龙二被枪杀那天,他会想,不是龙二的话可能就是他了。他是苦难中幸存者,他送走了所有人,只在枕头底下留着十块钱等候别人送走他。到最后,我安慰自己,他们去了也好,人间太苦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着》读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