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8《校长如何引领教师成长》(5)

第五章 教师的专业素质及其培养

        教师专业素质指的是对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专门职业的教师的整体要求,它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其教育教学效果有决定作用、并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影响的素质的总和。

  一、案例及问题:这个学生的素质有问题吗?

        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之中,而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又受其教育教学理念的引导。从根本 上讲,如果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出了问题和偏差,那么其相应的教育教学行为就可能出现问题,进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就可能与其教育教学目的背道而驰。

    二、分析与讨论:教师专业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从学生的“素质问题”看教师

        许多教师坚定地认为“学生坐不端正,就会影响学习”,这种观点在其认识体系中不断被强化,却不思考其中是否有必然联系。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进教室给学生上课的目的不在于培养学生的坐姿(除非是形体课),而在于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学生坐姿端正与其是否专心听课并没有直接关系。

      (二)教师专业素质的问题现状

              1.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问题

        教师的“学生观”的主要问题表现:(1)忽视学生的本质特征,不接受学生出现任何错误或问题;(2)缺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忽视学生的发展潜能;(3)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违背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规律;(4)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教师的“教学观”的主要问题表现:(1)忽视课堂教学与课程的紧密联系;(2)注重单向讲授,而忽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3)教学过于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4)教学过于强调认知培养,而忽视情关怀,强调教书,而忽视育人;(5)教学缺乏对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个性的尊重。

         教师的“教师观”的主要问题表现:(1)强调教师是对学生的控制者,而忽视指导与促进作用;(2)忽视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行动研究者角色;(3)强调教师的教育价值,而忽视教师作为家校沟通联络者的角色;(4)强调教师是学生的绝对权威,而忽视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朋友角色。

              2. 教师的专业知识问题

        (1)本体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比如数学教师要掌握数学本身的知识。

        (2)条件性知识,即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它是教师关于“如何教”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即教师如何灵活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所具备的知识,它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

        (4)文化知识,即教师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应具备广泛性和综述性的知识。

              3. 教师的学历水平问题

        从纵向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层次有了很大的提升。然而从横向来看,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本科及以上的比率仍然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三、管理与对策: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校长要充分认识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名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三方面的素质,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第一,校长要熟悉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的内涵。教师的“专业理念”指教师在理解教育工作本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观念和信念;“师德”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情操品质。

        第二,校长要熟悉教师的专业知识。现代教师需要具备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以及通识知识。

        第三,校长要了解教师的专业能力。现代教师应该具备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反思与发展能力。

        (二)校长要注重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1.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1)本体性知识。教师应该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基本原理和技能,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了解所教学科与社会实践的联系。

        (2)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也称教育知识,它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关于教师“如何教”的知识,即教师如何把本体知识教给学生的知识。关于条件性知识教师要重点掌握以下方面:教学策略、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有关特殊学生的知识、心理调适与辅导的知识。

        (3)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也被称为学科教学知识,它是教师在丰富多样的学科教学实践情境中如何灵活,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所应具备的知识,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所获得的知识。

        (4)文化知识。文化知识也被称作通识知识,它是与教师有效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有关的、广博的文化知识,它往往能体现出教师综合的、深厚的学识功底和专业素质。具体而言,教师要具有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人文历史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也要具有与自身学科教学有关的道德教育知识、艺术欣赏知识、心理健康知识等。

            2. 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

        (1)做好教师入职考核。

        (2)引导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3)校长自身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知识。

        (三)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1)关于“学生观”,主要提倡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是不成熟的人,是发展的人,学生的心理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的发展是有潜能的。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富有个性或差异性的人。

        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学生人格是独立的人,是学习的主体,是责任和权利的主体。

        (2)关于“教学观”,主要提倡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与课程的紧密联系。

        教学是师生互动,而不是单向讲授。

        教学既重结果,也重过程。

        教学要既关注学科也关注人,既重认知也重情感,既重教书也重育人。

        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和个性。

        (3)关于“教师观”,主要提倡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是与家长、社区相互沟通的开放者。

        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和朋友,而不是绝对权威。

            2. 学生观是教师理念的核心

        (1)什么是学生

        学生最本质的含义在于,学生是在学校学习陌生东西的人,“学习陌生东西”这是学生最本质的特征,因此,在学校里受教育的人才被称为“学生”,而不是“学熟”。

        (2)什么是学生观

        学生观就像教师头脑中的一幅学生画像,在每位教师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幅关于“学生是什么样的人”的学生画像,它就是由教师的学生观描绘而成的,它详细记录着教师心目中所理解的“学生”的内涵,并指引着教师如何对待学生、如何教育学生。

        (3)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第一,学生是发展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两个观念对比帮助理解:观念一“这是一个考不好的学生”,用僵化的、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以学生一次考试的结果来概括学生全部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给学生“贴标签”式的认识判断。观念二“这个学生这次考试没有考好”,是就事论事地看待学生的问题。这种学生观就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视学生为发展的人。学生的这次考试没有考好,并不等于一下次考试也考不好,学生这学期考试考不好,也并不等于下学期考试考不好。

        第二,学生是有个性的人:用独特的眼光看待学生。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第三,学生是系统的人: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一位学生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孤立的个体,都有家人、朋友、邻里,都有不同的幼年、童年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要用系统的眼光看待学生,看到学生所处的不同环境,尤其要关注学生成长关系密切的家人,这对获得良好的学校教育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校长要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发展,尤其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业发展,树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观,充分认识学生的发展规律及可能产生的问题。校长要通过积极的指导和帮助,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进而促进学生获得良好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2-18《校长如何引领教师成长》(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