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不能两次错过爱情——评《1980年代的爱情》

今天(2015.9.11)《1980年代的爱情》首映,从八月知道它要在9.11上映,直到今天看到首映,等的时间不算短。可是我终究还是错过了十几分钟,正如电影里的台词一样,“我们早已错过,从七十年代早已注定”。

关于野夫,我知道他也是最近两年。最开始关注他主要是因为他是利川的作家,所以感觉格外的亲切。后来听到野夫《乡关何处》的广播之后算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个作家。利川的风土人情,特定年代各色人物的悲剧,尤其是那篇《江上的母亲》,听得让人潸然泪下。其散文之所以感人,主要在于感情的真挚,内容的真实,描写的大胆。这样的作家我是没有理由不喜欢的。

野夫的小说我大概知道有《父亲的战争》《1980年代的爱情》。记得暑假的时候在光谷书城偶然看到了《1980年代的爱情》,心里不觉一震:想不到他的小说在这里可以买到。后来又知道这部小说要拍成电影,所以更加期待它的上映。电影没上映之前看看小说是很自然的事,于是我便在网上搜寻,只是遗憾的是只看到了前面十二章。那时在家里,电脑连不上网,所以后面也就没看完。但是小说前面的十二章早已深深打动了我,深切地感到一种悲伤。直到今天看完了这部电影,心里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易中天说,1980年代爱情的风格是克制,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淳朴的人情造就了伟大而悲伤的爱情。纵观整部电影,讲述的是由于那个特定年代所造成的两个青年人的爱情悲剧。关雨波和成丽雯从中学的相识,产生懵懂的爱情,再到关雨波大学毕业回乡工作偶然与丽雯重逢。这本该说应该是幸福的开始,事实上这也是二人最幸福的时候,只是太过短暂。随着关雨波的回城而被迫分离。可能我们会想,为什么二人不能在一起呢,那样不就幸福了吗?然而丽雯的决定终究是受她的当时的社会背景、自身经历所决定,丽雯的那句“我不想和我妈一样”震撼人心。真正深沉的爱大概是无私的,只为对方着想。丽雯看到父亲的悲剧,母亲的自责而拒绝了关雨波。正如《80后》电影里沈星辰和明远一样,彼此进入爱情之前带着伤疤。丽雯未尝不是这样,只是她选择了放弃这段感情,成全对方。电影到了这里似乎悲情到了极点,然而后面的更加强烈。丽雯的放弃让我们看到的是表面的无情,深层次确是深深的爱。有时候爱便要放手。此时我不禁想起《廊桥遗梦》里若柏和芬卡其分手又重逢的场景,或许她的放手是对的。

后来二人的重逢终究还是没能在一起,这个时候丽雯考虑到的大致和芬卡其考虑的一样,是家庭的责任、世俗舆论的压力,所以注定是不能在一起的。即使在一起想必也不见得会幸福,毕竟丽雯背负了太多的责任和压力,况且是在那个年代。记得张爱玲的那句话“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丽雯便是如此。丽雯是真正爱关雨波的,为了雨波的前程放弃了一切,包括自己深爱的他,这该经历多麽痛苦的煎熬。这样的爱情是伟大的,也是无奈的。在那个八十年代,爱情是要克制的,相爱的人不一定能在一起。想起张洁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的确当我们无法拥有的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彼此牵挂,纵然不能在一起也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在如今我们这个美好的时代,那样的政治背景已不成其为问题,然而爱情婚姻照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努力争取自己的爱情,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就在你爱我而我也爱你的时候遇见。这虽然很难,但只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的一生不能两次错过爱情——评《1980年代的爱情》)